鸿渐
这是被称作越战期间的“最惨烈一战”,从1968年1月21日到4月7日的77个日夜中,北越人民军主攻,美国海军陆战队主守,双方共同演绎了一场山地攻防的大戏。这就是历史上极具戏剧性的溪山之战。
溪山是位于越南西北部广治省境内的一处村落,溪山基地则坐落在饶泉河南侧的一处三角形高原上,它正处在当时的北越和南越的边境地带,西距老挝边境10千米。整个地区被高大的亚热带林木和绿棕相间的象草所覆盖,在和平时期可以用风景如画来形容,而在战时条件下,这里正是驻越美军至关重要的前哨站。
早在1962年,美国扶植下的南越军队就在溪山村以北3千米处修建了一座简易的野战机场,美军特种部队则在机场旁建立了一处非正规的防御营地,后来便升级为溪山作战基地。特种部队的主要职责是监视北越军队在人称“胡志明小道”的秘密物流通道上的动向,这条通道从北越经由老挝东部和柬埔寨,向南越送入人员和物资。
侵越美军总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上将
4年后,美国海军的一个工程营扩大了机场的规模,并在沙质跑道上铺设了钢板,使其能够承载运输机的起降。同时,在侵越美军总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上将的要求下,海军陆战队开始向溪山基地投入小型驻军,而原驻此地的特种部队则迁移到了溪山西南10千米的老村。
在威斯特摩兰看来,在溪山集结兵力大有可为,这里可以成为美军切断胡志明小道行动的跳板,不过他的相关作战建议从未获得约翰逊总统的批准,后者担心入侵老挝将不可避免地将越南战事扩大化。
另一方面,随着陆战队出现在溪山地区,北越人民军也有针对性地加强了自己的行动。1967年4月24日,一支陆战队巡逻队与一支向溪山基地搜索前进的越军巡逻队在丘陵地带迎面相遇,激烈的交火随即在崎岖的地貌中展开。
美军方面派出陆战队的两个营投入战斗,在接下来的11天里,双方在青山翠岭中进行了一系列小規模交火。越军士兵一如既往地展现了他们的顽强战斗意志,而美军则拥有炮火和空中打击的优势。海军陆战队第1飞行联队的战斗轰炸机共出动1100余架次,配置在溪山接近地的榴弹炮营则发射了2.5万发炮弹,此外美国空军还出动B-52重型轰炸机实施了23次空袭。
到了4月28日,陆战队员击退了溪山基地西北面861高地上的越军,几天后,他们又控制了基地以北的881高地。海军陆战队在这场被他们称为“山岭之战”的战斗中战死155人,另有425人负伤,而越军估计有900余人阵亡。
山岭之战后的8月12日,第26陆战团团长戴维·劳恩兹上校抵达溪山基地接过指挥权,这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二战老兵,曾参与过硫磺岛战役等战事。根据之前战斗的经验,劳恩兹已经清楚控制溪山基地周边高地的重要性,因此他向那里投入了可观的兵力,持续强化外围防御工事的强度和武器配置。同时,劳恩兹还要求海军工程营再次扩建机场,工兵们在跑道钢板下面放入碎石,以阻止季风降雨所造成的侵蚀。
越来越多的情报表明,北越似乎正在谋划对溪山基地的大规模攻击,其时劳恩兹可用的兵力为第26陆战团3个营的5000余人。第26团第1营和第3营的主力配置在溪山基地本身,还拥有一个排的M48A3巴顿坦克,以及两个排的M50A1奥图斯多管自行火炮,这种自行火炮是“小车扛大炮”的典型,每辆都配有6门106毫米口径无后坐力炮。
第2营负责控制558高地,此地俯瞰着可以绕出基地之后的饶泉河谷,另外几处关键的外围前哨——881高地、861高地和861A高地,则分别配有抽调自各营的连级规模分遣队。在这些高地哨所上,配置着少量的无后坐力炮和轻型、重型迫击炮,以及为数不少的机枪。
美军定期向溪山基地和外围高地附近派出巡逻队,为防被伏击,巡逻队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距出发点500米以内。1968年1月2日晚间,零星的枪声在溪山基地以西的山地中响起,陆战队的巡逻队和一支越军小分队意外遭遇,这是越军以溪山为目标的明确信号。
距离基地最近的陆战队火力支援点,是位于溪山以东约20~24千米处的罗克派营地和卡罗尔营地,两地的6门155毫米榴弹炮和18门105毫米榴弹炮可以提供远程支援火力。一段时间以来,炮兵已经预先排定并登记了溪山地区可能目标的坐标,以便在有需要时可以向那里快速投送火力。
向溪山补充兵力的美军运输直升机
溪山守军面临的一个麻烦是陆上补给通道已经断绝。就在1968年1月,北越军队采取果敢行动,一举切断了联通溪山基地的唯一陆上通道9号公路,在那之后,海军陆战队的军需和生活物资就只能依靠直升机和C-130、C-123等运输机实施空中补给了。
考虑到这些因素,劳恩兹在1月中旬发布了特别指令,要求所有的陆战队员在不轮岗休息时也要全副武装,枪不离手,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另外他还要求陆战队员在原有的战壕旁再开挖新的散兵坑以备使用。
为了刺探敌情,威斯特摩兰在1月初发起了代号为“尼亚加拉”的空中行动。行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航拍和向地面投放电子传感器的方式对越军进行监视和侦察,此举旨在精准定位溪山地区的北越部队,为空军、海军和陆战队飞机的下一步攻击划定目标范围。而第二阶段将动用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的空中打击。
不过天气对美国人不利。溪山地区经常下雨,而一种被称为“克拉钦”的天气现象不时会在当地形成浓厚的不透明云层,将能见度限制在几百米远。在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和低海拔地区的暖空气相互作用之下,浓雾不仅在夜间持续笼罩整个地区,而且会一直延续到早晨。这样的天气让“尼亚加拉”行动的空中侦察效能大打折扣,因此美国人始终无法准确地判断北越军队的动向。
1月20日,突然出现了新情况。一名叛逃的北越炮兵军官离开他的驻地,给溪山的海军陆战队带来了这样的情报:越军即将对基地本身及附近的861高地和881高地展开大规模攻击。尽管无从判断这份供述的真伪,劳恩兹还是让他的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果然,午夜过后的1月21日0时30分,位于溪山西北3千米处的861高地就遭到了越军的攻击,在一番机枪和火箭弹火力压制后,北越人民军的战士们用竹垫和梯子压倒成排的铁丝网,向配置着机枪和无后坐力炮的美军沙袋阵地投掷炸药包,然后手握AK-47自动步枪冲锋而上。
驻守于861高地的是第26陆战团第3营K连的150名陆战队员,第1排首当其冲,“我们要顶不住了!”这个排的杰里·索尔斯贝里中尉在无线电里惊慌失措。第3营的营部作战官马修·考尔菲尔德少校则回应说:“镇定一点,你们还没被冲垮呢!”
在得知K连的连长诺曼·贾斯珀上尉已经失去意识,连队的炮兵军士也已经被打死后,考尔菲尔德要求索尔斯贝里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下去。与此同时,在前方炮兵观察员的协调之后,881高地上的守军开始向861高地方向发射迫击炮,以提供火力支援。
行进在越南山间小径上的美海军陆战队员
基地的守军目睹一架运输机触地爆炸
或许是并不清楚敌军的规模,越军在凌晨5时30分开始撤退,之后他们继续用大炮和火箭弹袭击溪山基地。另外,有一路越军成功夺取了基地附近的溪山村,那里的小股陆战队员颇有死伤,余者被直升机抢运而出。
黎明时分,溪山基地突然发生了骇人的大爆炸。原来,越军发出的一枚122毫米火箭弹不偏不倚正中建在机场旁的弹药库,储放在那里的1500吨炸弹、炮弹和子弹共同幻化为一场超大烟花。次生爆炸和火灾持续了足足两天,这可以算是战事初期越军的重大成就。
北越人民军在1月21日发起的攻击和炮轰标志着历时77天的溪山围攻战的正式开始。从那时起,美国空军的C-130和C-123运输机持续向溪山送入作战补给,海军则出动大批直升机运送物资,越军在围困期间每天不间断实施炮击,并集中使用迫击炮打击笨重而迟缓的运输机及直升机。
在围攻的第一周,美军向溪山送入了两支增援力量:第9陆战团第1营和号称“精锐”的南越第37游骑兵营。劳恩兹把前者部署到基地以西,警戒溪山村方向,而游骑兵营则在基地南侧充当预备队。
同时,威斯特摩兰启动了“尼亚加拉”行动的第二阶段,大批美军飞机呼啸而至,朝溪山外围越军可能的集结区域投掷各种弹药,从关岛赶来的B-52轰炸机则持续轰炸北越部队的补给路线。
1月29日,北越军队和越共武装在几乎整个南越境内展开了前所未见的多点进攻,这就是越战期间著名的“春节攻势”,直到这时,美国人对地溪山基地突遭围攻的原因才有了基本判断,认为这实际上是越军为配合春节攻势而采取的牵制行动,而一旦拿下溪山,在心理上和士气上也能对美军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越军的春节攻势打响后,美军继续向溪山地区投入可观的空中力量,2月2日,在此前投放的电子传感器显示北越军队有集结攻击881高地的迹象后,海军和陆战队出动多波次战斗轰炸机和攻击机对当地投掷了大量炸弹。
2月6日拂晓前,战斗焦点集中到驻有陆战队一个连的861A高地,双方用机枪、自动步枪、手榴弹甚至是刺刀展开激战。经过紧急召唤,罗克派营地和卡罗尔营地的炮兵密集发炮,在“火炮膛管变红”的情况下,总算压制住了越军的攻击。
溪山基地并非战斗的惟一方向,为配合主攻,北越军队于7日对驻有美军特种部队的老村发动了突然袭击,这次战事的一个特殊性在于这是北越人民军首次在南越战场上使用坦克。当日的零时30分,得到11辆PT-76轻型坦克支援的三列步兵部队冲破了老村周边的铁丝网,他们随即与村内营地中的绿色贝雷帽部队士兵及南越士兵展开了交火。
一名参战的特种部队士兵写道:“北越机枪射出的绿色曳光弹诡异地划过黑暗的天际,坦克隆隆地压过我们的营地,在近距离上朝沙袋掩体和机枪阵地开火。小口径自动武器的脆响、迫击炮的嗡嗡声、火箭弹和手榴弹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以及坦克炮口发出的轰鸣声,都让现场的喧嚣震耳欲聋。”
防御者的两门106毫米无后坐力炮很快就被PT-76发炮击毁,不过绿色贝雷帽部队还配有100多具M72反坦克火箭筒,在6个小时的战斗中,这些火箭筒共击毁了7辆坦克。不断蒙受伤亡的守军被迫退向村内的地下指挥中心,北越工兵先后使用了炸药包、火焰喷射器和催泪瓦斯手榴弹进攻,由于地下中心由混凝土构成,所以一时无法攻破。
老村守军向溪山基地发出求援电讯,但是劳恩兹铁了心拒绝派出援兵,他表示基地自身承受的压力已经够大了。太阳升起后,越军做了战术性后撤,而美军幸存者果然自己放弃了地下中心而全部退出了老村。
溪山基地一景,打完的炮弹壳
趁着攻取老村的余威,越军在2月8日凌晨再度强攻溪山基地西北的861高地,这又是一场持续攻击和强劲火力的对决。越军工兵把被美军士兵称作“班加罗尔鱼雷”的爆破筒推过多重铁丝网,在其中炸开突破口,身着卡其色制服的步兵则携带着AK-47、火箭筒和炸药包等武器从缺口鱼贯而入。守在861高地上的65名陆战队员在猛烈的冲击下几乎难以坚持,不过由于这处阵地上配有大量M60机枪和M79榴弹发射器,美国人尚能守住核心陣地。
戰斗越来越激烈,双方都使用迫击炮和榴弹炮向这座山丘战场提供支援火力。经过90分钟的战斗,除了据点南侧的战壕外,北越军的突击部队已经拿下了861高地的大部分地区。不过到了黎明时分,从溪山基地而来的数辆巴顿坦克抵达,它们阻挡住了越军的最后攻势。守军算是保住了这处高地,不过65名陆战队员此时已所剩无几。
战斗继续进行,美军又遭新的打击。当一架C-130运输机在2月10日于溪山上空中弹后迫降挫败,在基地附近化为一团大火球并致8名机组人员身亡后,美军叫停了这种大型飞机的运补工作,空投补给的任务全部由较小型的C-123承担。
到了21日,在一场大规模炮击的支援下,北越军队出动一营兵力急袭溪山基地的南缘,驻守在那里的南越游骑兵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若非美军炮兵远程发炮来援,南越营险些遭受灭顶之灾。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溪山伤亡颇重
战事进行到3月时,北越人民军已先后将4个师的约3.4万名士兵投入战场,不过越军并没有像1954年在奠边府击败法国军队时那样采用人浪攻击战术,而是有节制地投入兵力,同时以无情的炮击和火箭弹轰击,给美国海军陆战队造成严重的伤亡。
3月中的一天,当第26陆战团第3营B连的一个由48人组成的分队在基地东面搜索越军的战壕和隧道时,跌跌撞撞地进入了一个预设伏击圈。交火之后,只有23人逃离现场,他们抛下了25名中枪倒下的战友,这些人的尸体直到3月30日才被另一支陆战队巡逻队运回。这场战斗,不啻是对美国海军陆战队座右铭“不让任何一个人被落下”的无情讽刺。
这时,令整个西方世界都非常恐惧的“奠边府”阴影又出现了,在14年前发生于越南的那场著名战役中,法国殖民者遭受了可耻的决定性挫败,而现在,被围攻的溪山是否会变成“美国人的奠边府”呢?
或许对美国人来说幸运的是,他们拥有远比法国军队强大的空中力量。美国空军、海军、陆战队的B-52、A-1、A-4、A-7、F-4和F-105等多种机型出动约2.6万架次,投弹逾10万吨,确实极大地增加了越军夺取溪山的难度。而持续的空中运补也让基地的守军得以坚持下来,美国空军第7航空队司令威廉·马姆耶将军对此评价称,“溪山基地能够坚守到底,完全是依靠空中运补的力量。”
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越军对溪山的攻击到3月末已接近尾声。4月1日,美军第1骑兵师开始执行“飞马”行动,目的是重新打通指向溪山基地的9号公路,一周后,该师第7骑兵团第5营与第26陆战队团第1营会合,从而宣告持续了77天的溪山围攻战就此结束。
在遭受超过1000人伤亡的损失后,海军陆战队总算守住了溪山,此地没有变成“美国人的奠边府”,然而,这场战事的影响此后仍在持续发酵。从战术上看,美国人虽然守住了溪山,但北越人民军已经清楚地表明,他们有能力在南越的任何地方发起主动攻击;而在战略层面上,溪山之战令美国国内公众的反战情绪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其结果是约翰逊总统在当年的7月便下令永久关闭溪山基地。也就是说,美国人在战斗“胜利”仅仅几个月后就彻底丢掉了溪山。
责任编辑:刘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