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区耕地撂荒情况调查及盘活利用建议

2021-07-30 14:32詹雪萍
南方农业·上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对策建议

詹雪萍

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耕地撂荒现象日益突出,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入户问询、座谈交流等方式,对重庆市涪陵区28个镇街的耕地撂荒、撂荒地的盘活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铜梁区撂荒地总面积1 052.72 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70%;耕地撂荒原因主要有种植业效益差、农村劳动力缺乏、土地流转监管机制不健全、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等。提出了促进铜梁区撂荒地盘活利用的建议:加强宣传培训,减少耕地撂荒;落实惠农政策,激发农民种地热情;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收益;推进规模经营,遏制耕地抛荒撂荒;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强化科技支撑,促进农业科学发展。

关键词 耕地撂荒;现状调查;盘活利用;对策建议;重庆市铜梁区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6.028

随着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撂荒现象呈现出扩散蔓延态势,严重阻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摸清铜梁区耕地撂荒情况及撂荒原因,通过入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区28个镇街的耕地撂荒、撂荒地的盘活利用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铜梁区撂荒地盘活利用的建议。

1  耕地撂荒现状

铜梁区耕地总面积61 909.71 hm2,撂荒地总面积1 052.7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70%,涉及农户21 241户。其中撂荒时间1年以下的季节性休耕地279.15 hm2,占撂荒地总面积的26.51%;撂荒时间 1~2年的短时间撂荒耕地365.42 hm2,占撂荒地总面积的34.72%;撂荒时间2年以上的实质性撂荒耕地408.15 hm2,占撂荒地总面积的38.77%。按撂荒原因划分,农户举家外出造成的撂荒地414.88 hm2,占撂荒地总面积的39.41%;因劳动力不足造成的撂荒地254.25 hm2,占撂荒地总面积的24.15%;种植效益差造成的撂荒地259.87 hm2,占撂荒地总面积的24.69%;自然灾害或征占造成的撂荒地41.37 hm2,占撂荒地总面积的3.93%;其他原因造成的撂荒地82.35 hm2,占撂荒地总面积的7.82%。

2  耕地撂荒原因

2.1  种植业效益差,部分农民弃耕务工

调查显示,种植效益差造成的撂荒地占撂荒地总面积的24.69%。种植效益差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农业生产成本高。近年来,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幅较大,虽然国家出台了种食直补、农机购买补贴等惠农政策,但在很大程度上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所抵消,部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不高。2)农产品价格低。农产品大多没有经过深加工,而没有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价格低廉,使得农民靠耕种得来的收益不高且不稳定。农民一年的收入完全要看农作物的收成和农产品的销售情况,若遇灾害年收成少,收入自然少,若遇丰收年,此类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又会遇到销路难的问题,使得农民的耕种积极性下降。据调查,水稻生产成本为800元/667 m2,其中种子、肥料、农药及机收成本300元/667 m2,人工种植管理成本按照500元/667 m2/季计算;水稻种植产出收益按照产量500 kg/667 m2计算,收益1 200元/667 m2,纯收益400元/667 m2。一个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日工资约100元,年收入26 000元以上,相当于种植4.3 hm2水稻的年收入,因此弃耕务工成为农民的理性选择。

2.2  农村劳动力缺乏,农业发展后继乏力

1)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甚至举家外出,常年不归。2)新一代农民欠缺种田的热情和技术。一方面新一代农村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以学业为重,从事农业生产较少,缺少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受到城镇化的影响,新一代农村子女看到农业生产不仅辛苦而且收益少,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农业事业已出现人力不足的现象。从调查情况看,真正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多为55~70岁老人,农户举家外出和劳动力不足造成的耕地撂荒占撂荒地总面积的63.56%。

2.3  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土地耕种难度大

近年来,铜梁区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部分农村边远土地的农业生产条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耕种难度较大。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农民更倾向于选择效率高的机械化作业方式,但机械化作业对土地地理条件要求高,交通不便、农业设施差的土地很容易被农民撂荒。

2.4  土地流转监管机制不健全,部分已流转土地撂荒

部分业主流转土地后,因经营不善,没有把握好适度经营规模,导致流转土地不能及时规划和利用,而土地流转合同对流转后的土地利用情况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机制,造成已流转的土地撂荒。例如,侣俸和恒企业流转土地200余公顷,目前由于土地规模大,用工缺口大、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实际耕种土地只有166.67 hm2,约33.33 hm2土地处于撂荒状态。

3  撂荒地盘活情况

2020年,铜梁区通过土地流转盘活撂荒地532.27 hm2,其中種植粮油作物152.81 hm2,蔬菜62.60 hm2,水果156.82 hm2,中药材46.47 hm2,其他作物113.57 hm2。尽管我们积极引导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加强土地流转,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业公司(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户规模化经营,有效盘活了部分撂荒地,但并不能有效盘活全部撂荒地,因为撂荒地主要分布在离居住地较远、交通不便的区域,耕作不便,且土地贫瘠、分散、面积小、灌溉能力弱,不能很好地开发利用。

4  撂荒地盘活利用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宣传培训,减少耕地撂荒

1)加大法治宣传。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撂荒地耕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增强爱惜土地、种好土地的自觉性。同时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铜梁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政策及土地流转典型的宣传力度,引导业主合理有序适度流转土地,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支持土地流转。2)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吸引农业院校特别是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回乡务农创业,支持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招录农村有志青年特别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的“农二代”,培养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后继者。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科技文化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广泛开展大众化普及性培训。

4.2  落实惠农政策,激发农民种地热情

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措施,确保各项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做到“多种多补,少种少补,谁种补谁”,撂荒农户决不允许享受各种种粮补贴。调整和完善耕地保护策略,严格控制非农占用耕地,提高耕地利用率和效益,确保撂荒地尽快恢复耕种。

4.3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收益

1)按照“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鼓励走多种产业综合经营的路子,将农民的种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稳定和提高土地收益。2)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切实加大农资监管力度,防止因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导致种地成本上升而出现撂荒。3)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利用农村电商等平台建立特色农产品展销窗口,解决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益。

4.4  推进规模经营,遏制耕地抛荒撂荒

1)加强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正确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轉,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培育新型农业主体。鼓励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企业化。对长期在外及部分无劳户的撂荒土地,依法采取转包、出租、转让或者其他方式将土地经营权向种田能手转移。同时要建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联网信息平台,建立土地流转项目库,完善工商资本租用土地评审资料,建立健全服务网络。2)发展集体经济,提高撂荒地利用率。由村集体与群众签订土地委托代管协议,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代管、统一规划耕种、统一分配收益,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3)利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行“公司+农户+合作社”的产业经营模式,通过各种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组织带动起来,参与到公司加工产业经营体系中,延长产业链条,从而增加集体及农民收入,解决部分撂荒地的问题。

4.5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合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改善撂荒地突出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重点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机械耕作田间道路延伸到边、农田水利设施库堰沟渠配套管网到田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有效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综合利用撂荒地的同时,防止新的撂荒地出现。

4.6  强化科技支撑,促进农业科学发展

选派农业科技指导员进村入户帮扶指导,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高产创建活动,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实用技术,创办试验示范基地,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提高农村土地收益。

(责任编辑:易  婧)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对策建议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