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高伟
一、问题的由来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一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有一张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会见日本裕仁天皇的照片,照片上麦克阿瑟身材魁伟,双手叉于腰后,一副趾高气扬的架势,然而身为日本最高统治者的裕仁天皇却是身材矮小,双手不自然的下垂,神态显得拘谨。教材对这张照片有如下说明:“这是美国占领日本之后,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会见日本天皇时的合影,它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美日两国的地位。”[1]
照片的焦点是麦克阿瑟双手叉腰的姿势,这是几乎每个看到照片的人都会首先捕捉到的信息。因为体态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一般意义上讲,双手叉在腰部是一种支配性的动作,会给他人制造一种威风凛凛的印象,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这也成为教材结论的重要依据。
麦克阿瑟在拍照时为什么要摆出双手叉腰的姿势?这是一个主观性太强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所有判断和结论都只能算是某种合理化的推测,但推测不等于真实的历史。因此,仅仅依据照片中的视觉信息就得出确定性的结论显然是不严谨的,也不符合唯物史观的要求。
鉴于此,笔者与学生对这张照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论证,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探究史料的来源,搜集、整理和辨析史料,努力将照片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力图重构历史脉络,并通过多重文献进行佐证,对照片作出了更合理的解释。
二、探究史源
就本文所探讨的照片而言,时代大背景加之人们感同身受的情绪体验,很容易使我们得出看似合理的结论。但我们须知“教科书乃是另一种史料,一个也挟带着观点、反映特定视角的史料”[2]。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真相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吗?我们不妨先回到起点,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让问题引导我们回溯到事件的台前幕后。
为此,我专门搜集汇总了学生针对这张照片提出的问题,整理了问题清单,对核心问题与外延问题进行了归纳,这为我们搜集、整理和辨析史料提供了线索和方向(表1)。
现场照片固然可信度高,但其所包含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大量真实有效的信息被遗漏了。要回答“拍照时麦克阿瑟为什么双手叉腰?”这一核心问题,就必须要回到历史现场,结合外延问题,借助原始史料,主动追问历史的真相。
为此,我们搜集了包括《麦克阿瑟回忆录》在内的史料,并整理了如下史料清单,力图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麦克阿瑟的生平事迹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努力还原历史(表2)。
三、脉络化
我们知道“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3]。要对核心问题作出更合理的解释,就必须把这张照片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以此为中心构建历史脉络。
照片拍摄前发生了什么?照片所处的时代背景更倾向于教材得出的结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被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麦克阿瑟作为日本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权力凌驾于天皇之上,自然是有优越感的。9月22日,麦克阿瑟以盟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发布了《日本投降后美国的对日政策》,其中阐明了改造日本的原则:占领军尽量采取一种克制和善意的做法以赢得日本人的信任与合作,一切占领政策都将通过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政府实行。再后来就是我们熟悉的,1945年9月27日,裕仁天皇拜会麦克阿瑟。据麦克阿瑟回忆,会谈中裕仁郑重表示是前来投案的,愿对战争负全责,愿接受制裁。但麦克阿瑟认为,天皇不必对战争承担罪责。天皇作为日本人的精神领袖,如果被抓起来并进行审判,势必会引起战乱,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他给裕仁天皇开了一个天大的后门——把他的名字从战犯名册中划去了。[4]会谈结束时,麦克阿瑟和裕仁天皇共同留下了一张合影,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张照片。会谈的第二天,日本的各大报纸刊登了这张麦克阿瑟和裕仁的合影,结果日本民众极为愤怒,把麦克阿瑟漫不经心的姿势视为大不敬的标志,以至于日本政府赶紧下令报纸撤下照片,只刊登麦克阿瑟会见裕仁的文字报道。以上这些事实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教材结论的合理性。
在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有没有值得我们反思的细节?或者说有没有与教材结论相悖的证据呢?通过阅读《麦克阿瑟回忆录》,我们有了新的发现,在书中麦克阿瑟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占领日本期间表现出胜利者的傲慢。相反,从他的自述中,我们感觉到他非常谦虚谨慎,也非常照顾对方的感受。他在回忆录中说,他拒绝了僚属提出的将日皇召到统帅部办公室,以显示统帅权力的建议,他认为那样做会中伤日本人民的感情。麦克阿瑟还对部属下令,对日皇不得无礼,应以君主之礼对待。
会见的过程中有一些细节同样值得关注。麦克阿瑟说,他很慎重地欢迎裕仁,还谈了拜谒裕仁父皇的往事。其中特别提到一个细节,麦克阿瑟给裕仁递烟,裕仁在点烟的时候,手在发抖,麦克阿瑟極力为日皇缓和紧张气氛。对于裕仁主动认罪,麦克阿瑟在回忆录中说:“我确知日皇不应对事件负责,不应归于日皇本身,他勇于负责的精神,使我感动肺腑。”[5]
另外,还有一些信息非常重要。我们注意到,裕仁天皇是以私人身份拜会麦克阿瑟的,会见的地点是在麦克阿瑟的家中,正式会谈时在场的第三者只有天皇的翻译员,这说明此次会见并非官方的严肃会谈,两人彼此都是比较随意的。会谈结束时的合影,麦克阿瑟或许也只是很随意的站姿,并无他意,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外界对照片的解读似乎夸大甚至偏离了事实。
而且,我们还注意到,麦克阿瑟在多个不同场合均拍摄过双手叉腰的照片,这几乎成为他的标志性姿势。同时,我们还比较了二战中的其他美国将领,也有不少类似的照片。由此,我们不得不考虑,照片背后可能还有更合理的解释。或许因为麦克阿瑟年龄比较大(1880年出生,拍摄本文开头照片时已65岁),或许他因身体原因,又或许因为其生活习惯等,所以在拍照时很自然地双手扶在腰间,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又是否因为我们受自身教育背景、生活环境以及东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在解读西方历史人物的时候,产生一定的干扰。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要求追究天皇战争责任的呼声很高,鉴于这样的形势,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同时不给苏联等盟国留下话柄,也为了应付国际舆论,麦克阿瑟在拍照时保持了双手叉腰的姿势。这未尝不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不得不承认,在搜集整理相关史料时,我们发现一些关键性的史料是缺失的。比如,麦克阿瑟与裕仁会谈的记录作为秘密文件,至今仍深藏在日本外务省文书科的记录文库里没有公开。而就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两人到底说了些什么?说法也并不一致。比如,据2002年日本外务省公开的日本二战投降后昭和天皇与盟军司令麦克阿瑟首次会见的官方记录,其中并无后者在回忆录中所写的天皇自称要承担战争责任。客观地讲,上文对照片的解读也只是一些合理化的推测。
四、结语
2017版新课标指出:“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6]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讲,麦克阿瑟在拍照时为什么要摆出双手叉腰的姿势?这是一个主观性太强的问题,历史当事人亲口所说尚不足信,更遑论历史照片了。换言之,在本文讨论的问题上,纵使我们有充足的史料,也仍然难以做到实证。我们只能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中,不断接近历史的真实。
史料实证并非历史学科的唯一素养,更不是终极价值追求,但我们却可以在史料实证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各方面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历史意识,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我想,这才是学习和研究历史最根本的要义所在。
【注释】
[1]曹大为,赵世瑜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长沙:岳麓书社,2014年,第111页。
[2](美)Sam Wineburg,Daisy Martin,Chauncey Monte-Sano著,宋家复译:《像史家一般阅读:在课堂里教历史阅读素养》,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6年,第66页。
[3][6]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页。
[4]林树增:《麦克阿瑟全传》,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48页。
[5]唐玉美主编,文国书局编译部编译:《麦克阿瑟回憶录》,台南:文国书局,1985年,第182—1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