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资源辅助德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1-07-29 01:08迟希新
中国德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班会思政课资源

摘 要

作为提升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载体,多媒体资源在辅助德育教学的实践中存在随意性使用、简单化处理、使用泛化与过度依赖的误区。提升多媒体资源在德育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必须加强对多媒体资源的“深加工”与“再创造”。教师要深入研究多媒体辅助德育教学的特点,凸显多媒体资源使用的針对性和计划性;创新多媒体资源辅助德育教学的形式,充分彰显学生与多媒体资源之间的交互性;深化多媒体资源辅助德育教学的专项研究,提升教师的过程性引领能力和指导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资源;思政课;主题班会;深加工;再创造

作者简介

迟希新,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德育与班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一、多媒体资源辅助德育教学的误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资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得到了愈加广泛的使用。特别是在思政课和主题教育活动中,多媒体资源的利用极大提升了德育的实效性。多媒体资源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使相对抽象的德育内容更便于学生领会和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德育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同时,多媒体资源还以其强大的感染力深刻影响着德育中的道德情感生成过程,有效促进了学生道德情感的升华,进而实现道德移情。然而,在德育实践中,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也存在诸多亟待修正的误区。

一是多媒体资源的随意性使用。有些教师对多媒体资源辅助德育教学的原理和常识缺乏了解,课堂上随意选择多媒体资源,研究不足和使用的随意性使得多媒体资源沦为课程中吸引眼球的点缀,多媒体素材与德育主题之间的契合度不高,导致德育教学形式与内容的脱节。

二是多媒体资源的简单化处理。有些德育课堂和主题班会缺少对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以及对多媒体资源使用过程的精心设计。图片展示后学生回答问题、视频播放完毕学生陈述感想等单调的活动形式成为多媒体资源在德育课程中的应用常态。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弱化了多媒体资源的教育功能,也难以达成学生彼此交流心得、观点和激发情感的交互性学习效果。

三是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泛化与过度依赖。有些教师认为只要使用了多媒体资源就是教学创新,就会增强教学效果,于是在课上过量使用多媒体资源,有些可以简单完成的知识点教学也通过多媒体资源来辅助完成。殊不知多媒体资源的过度使用,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降低了德育的实效性。

这些问题表象背后反映出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研究意识的缺失、课程设计创新能力和多媒体资源深度开发利用能力的缺失。因此,在德育实践中,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有必要把多媒体资源辅助思政课教学和主题班会设计作为重要研究选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个性化的行动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设计实施能力。

二、多媒体资源辅助德育教学的策略

(一)深入研究多媒体辅助德育教学的特点,凸显多媒体资源使用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是以思政课或主题班会的知识架构和内在学理逻辑为前提,依托多媒体资源进行的综合化教学过程。多媒体资源是手段、载体,课程内容是目的、主体,二者不能本末倒置,多媒体资源也不能喧宾夺主。若想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既需要关注多媒体资源的专题研究,也需要做好思政课和主题班会的基础性研究。我们可以将教师所要关注的研究称作“H型”研究:其中的两个“I”分别代表对多媒体资源教育特性和作用形式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思政课和主题班会教学规律、课程实施过程与原则的深入研究,而“-”则代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二者之间教育功能有机整合的实践策略。二者之间的有机整合,更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

教师要在课前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和主题班会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制订详尽的教学计划,明确多媒体资源适合在哪些教学环节中使用、以什么样的形式使用、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这些计划和设想都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前认真完成。有了这样的系统筹划和整体安排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优势,使其与课程内容有机契合,让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更具计划性和针对性。

以主题班会为例,班会主题的导入环节是最能发挥多媒体资源效用的关键节点,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导入主题有助于增强班会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凸显教育主题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淡化说教色彩。笔者在设计与实施主题班会“做细节中的文明人”时,为避免“文明”这一主题过于空泛,提升主题内容的吸引力,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有效利用图片资源进行了精心设计。首先呈现给学生的不是班会的主题,而是一张学生熟悉的天安门广场的照片,让学生思考在天安门广场可以做什么事情,学生想到了升国旗、国庆阅兵。同时,展示一张天安门广场上环卫工人用特殊工具清理口香糖污渍的照片,由此引发学生思考:随意吐出的口香糖会成为破坏天安门广场环境的罪魁祸首,相反,注意文明细节,把口香糖用纸包上扔掉,就可以维护天安门广场的良好形象,由此导出本次活动主题—如何做细节中的文明人。图片的巧用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强了活动主题的吸引力,为后续讨论不同场景下的文明细节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多媒体资源辅助德育教学的形式,充分彰显学生与多媒体资源之间的交互性

如前文所述,教师在思政课和主题班会中使用多媒体资源往往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常用的多媒体资源形式是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学生参与活动的形式也多局限于观看图片和视频后诉说自己的感想。单一的活动形式不仅削弱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因为缺少深度的角色和情感卷入,学生难以形成深切的感悟和体会。同时,因为学生之间缺少组间和集体活动,难以充分进行经验分享和观点生成的相互讨论。为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资源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创新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深度参与活动的机会;同时,要发挥班集体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展开充分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与多媒体资源之间、与同伴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不同观点生成的相互激发,进而达成交互性学习效果。

疫情期间,笔者与班主任学员在开展线上主题班会“秀图时间”时,尝试改变多媒体资源使用形式单一、学生缺少深度参与和真切感悟的情况,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提升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的深刻性,促进了学生价值观念的自主生成。最初,微班会“秀图时间”采用常规活动程序:学生选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图片—阐述自己选择的依据和理由—同学之间的感悟和体会分享—教师的观点表达和总结引领。两次活动过后,这样老套的活动形式就慢慢失去了吸引力,学生参与活动也变成了被动完成任务。于是,笔者和班主任尝试对活动形式进行“变式”,强化学生体验的深刻性,让学生与多媒体资源之间、与同伴之间形成更充分的互动,活动流程如下。

1.讲一讲:描绘你理解的画面里的故事情景。图片往往凝结了活动过程的某一个瞬间,进而形成静态画面,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针对与这个瞬间画面相关的故事情境和前因后果讲出他们的理解、推测或设想。

2.想一想:试着给这幅摄影图片起个名字。有些网上的摄影作品或图片没有名字,我们就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说出他们对图片内涵的理解,尝试用恰当、简约的文字给图片起一个适切的名字。

3.试一试:尝试给图片故事配个背景音乐。摄影作品本身蕴含着不同的故事氛围,或明快、欢悦,或凝重、哀伤。此时,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会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凸显现场的情绪氛围。可以让学生尝试把他们熟悉的音乐与不同画面进行匹配,然后进行交流分享。

4.演一演:以情景剧的方式展示图片故事。很多图片所传达的信息和抒发的情感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和触动,班主任结合学生的戏曲表演课程和戏剧社的活动,鼓励学生把这些图片故事改编成情景剧,疫情过后在学校里展演。

在学生们自己选的图片中,有一张是疫情期间外地医务人员到武汉抗疫前线支援,坐火车离开家乡时,他的妻子女儿来车站送行,依依惜别的场景(见图1)。学生们在讨论图片名字时各抒己见,有人建议叫《伟大的逆行者》,有人建议叫《依依惜别情》,但是大家都觉得不是特别贴切,未能表达出“逆行者”的精神境界。最后,一个同学起的名字是《逆行者是“有情”的真豪杰》,获得大家一致认可。这位同学也阐述了自己所起名字的内涵,他认为“逆行者”并不是刀枪不入、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他们也是有亲人、有牵挂的普通人,但是,他们为了抗疫离开舒适的家,带着亲人的担忧和思念勇敢地奔赴武汉抗疫前线,做了我们一般人做不出的壮举,他们的精神境界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

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让他们有机会交流和分享各自的感受和体验,更通过对多媒体资源所呈现内容的深度参与和反思,增强了对图片中“逆行者”精神和人格境界的理解。

(三)深化多媒体资源辅助德育教学的专项研究,提升教师的过程性引领能力和指导能力

多媒体资源的使用给教师掌控课堂和设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好多媒体资源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和德育活动进程进行更精细的设计,不仅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前制订解决方案,还需要在重要的教学环节适时介入,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精细化处理,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引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对图片资源进行深度开发设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多媒体手段的介入让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中大量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成为可能。但是,实践中很多教师在给学生呈现图片资料时并没有进行积极的言语解说,而只是简单地呈现。这种简单化的处理方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图片内容的理解。实践证明,教师对图片内容适时、恰当地解说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关于图片的直接经验,同时也决定着学生对图片内容的理解方向和理解深度。

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言语解说整合的重要性可以从心理学关于知觉理解性的原理中得到印证。心理学认为,当我们感知和认识事物时总是借助已有的经验,赋予它一定的意义,并且用词语把它标示出来,这一特性被称为知觉的理解性。在主题班会中,学生把展示的图片看懂并生成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就是一种知觉的理解性。这种理解性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会影响其对当前知觉对象的理解;另一方面,一个人在特定的知觉情景下受到的语词指导,会改变他的理解方向和理解的程度。可见,教师在多媒体演示过程中的恰当讲解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多媒体所呈现的内容。及时、恰当的言语解说也能有效引领学生的理解方向,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具体而言,教师可尝试使用两种解说方式。一是言语解说。教师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恰当地解释图片中的内容,帮助学生注意易被忽略的细节,明确不易理解的难点,或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帮助学生感悟图片的深意。二是图片上的直接文字标注。当展示的图片较多或进行整组图片展示时,教师可以直接给图片配上简洁的文字解释,文字与图片同时呈现,用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指出他们尚未注意的观察视角,帮助学生提升认识水平。

图2是在一次“关爱”主题的班会上班主任展示给学生的一张照片,试图让学生学会从关爱动物开始学会关爱身边的人和物,从善待小动物开始滋养他们的感恩情怀。最初教师并没有配以文字解说,听评课中我们给教师建议在出示照片的同时加上这样的文字:“收起我们的弹弓吧!小鸟在等着妈妈回家。”虽然只有短短一行文字,但对唤起学生的同情心、改变他们的认知态度、促成关爱他人的主动行为却起到了很强的催化作用。

(四)加强思政课和主题班会多媒体资源库建设,提升教师的个性化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艺术家在介绍自己的创作经验时,经常有“得之于顷刻,积之于平日”的说法。创作灵感来自平时的悉心观察和独特思考,更需要丰富的视觉表象的储备和积累。同样,教师在思政课和主题班会上用好多媒体资源也需要平时的积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那些在思政课和主题班会设计方面表现出色的授课教师和班主任在多媒体素材搜集和资料准备方面也都表现突出。他们都善于努力从自己的现有条件出发,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积累思政课和主题班会的教育素材。可见,要获得丰富的多媒体课程资源,教师就必须做一个善于积累和善于发现的有心人。

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要做到悉心。平时在阅读、上网、看电视的时候,都要悉心关注那些与思政课和主题班会设计实施有关的多媒体素材,积累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各种文字故事、图片或者视频资料等,并及时把这些资料进行归类和整理。另一方面,还要做到专心。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心里要装着思政课和主题班会,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问题意识,这样才能把司空见惯的多媒体资源作为有价值的课程素材保留下来,并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

如今,微信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最为便捷的工具之一,抖音和快手的出現也为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了更便捷和高效的平台。教师要善于把其中有价值的视频、图片进行分类整理,尝试建立自己的课程资源库。同时,也要善于利用手机和相机及时记录教室里和生活场景中生动、鲜活的素材。这些自己亲手制作的多媒体课程资源无疑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更有助于提升思政课和主题班会教育的实效性。

互联网刚刚出现时,人们常常把它冠以“双刃剑”的称谓,意指互联网不仅会给人带来便捷和高效的信息采集方式,也会给人的社会生活和个人隐私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实践验证了这样的判断,同时也在不断给使用者信心: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就可以趋利避害,用好这把“双刃剑”。以此来审视今天的多媒体资源辅助德育教学的实践,似乎也不无道理。在多媒体资源辅助德育教学的实践中虽然存在诸多误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其在德育实践中的独特教育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只要广大教师以研究的视角和审慎的态度对待,一定能在与时俱进中扬长避短,开发并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这一德育教学资源的宝藏。

责任编辑︱何 蕊

猜你喜欢
班会思政课资源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我给资源分分类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资源回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