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平时我们的后台除了手机之外,咨询最多的产品是什么吗?没错,就是TWS耳机。目前市面上的TWS产品种类繁多,消费者往往拿不准究竟该怎么选。
当前市面上的TWS耳机虽然形态各异,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按入耳方式可分为半入耳式和入耳式。按照功能体验,可分为降噪式和非降噪式。
入耳式和半入耳式的选择问题,全凭个人习惯。现实中有相当比例的用户并不习惯入耳式耳机对耳道带来的压迫感。尤其是一些具备降噪能力的入耳式产品。在开启降噪之后耳道内外会有一个明显的气压差,很多人会对这个问题比较在意。
更有一部分用户因为材质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问题,还存在对入耳式产品过敏的问题。如果你刚好是这部分用户,那么半入耳式产品肯定是你最佳的选择。
而对于降噪式和非降噪式的选择问题,我建议还是选择具备降噪能力的TWS产品。虽然价格要更贵一些,但降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尤其是如果你平时差旅、公共交通通勤的情况比较多,一款降噪耳机能够带给你相对安静的体验,在我看来是物超所值的。你会因此减少很多由于身边人的高声喧哗,手机外放等不文明行为带来的懊恼。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好处就是:降噪耳机是有利于听力保护的。嘈杂环境下使用普通耳机,很多人都会下意识提高音量来掩盖或者遮蔽噪声。
研究表明,入耳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的环境下,会对耳朵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降噪耳机因为能够屏蔽一部分的背景噪声,就能够让你以更正常的音量来使用耳机,这就起到了保护听力的作用。
很多人其实有一个疑问:同样都是TWS产品,几十块钱的和几千块钱的产品差异在哪里?
AirPods系列发布后不久,市面上就出现了很多“高仿”产品。比如著名的华强北某达的方案,目前已经过几年的迭代,完全能够做到以假乱真。日常的交互、弹窗、自动连接都跟正品看不出差别。那么,真的能够做到花一分的钱,办十分的事儿吗?
在我看来,当前市面上的TWS产品主要的体验差异其实往往是在一些眼睛看不到,甚至是第一耳朵都很难听到的地方。比如说降噪,降噪算法是需要进行软硬件深度调优的,也是非常考验厂商功力的地方。
苹果、华为、BOSE这样的大厂,在自家旗舰产品上一般都采用了定制的元器件和算法,而小厂没有能力在这方面做深度的开发和调校,只能去市面上买一些现成的软硬件方案。两者在体验上的差异,自然可想而知。
再比如稳定性和延迟,这属于TWS产品在体验上至关重要,但又很难第一时间感受到的。我曾经使用过一些品牌的TWS产品,这些产品在平时使用的时候问题不大。但只要在机场、高铁站这样的环境下,耳机就出现了明显的卡顿和断联的情况。
至于延迟问题,我的感受就是大多数的一线厂商产品的表现都要明显好于一些小厂。另外,同品牌的产品搭配使用,延迟表现也要略好于跨品牌使用。
所以如果你的要求不高,使用TWS产品主要是用来搭配手机,那么自家手机品牌旗下的TWS产品,可能是一个比较省事儿的选择。
结合我的使用体验,筛选出了几款适合购买的TWs产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AirPods二代和AirPods Pr0
AirPods系列还有啥好说的?作为标杆产品,无论是AirPods还是AirPods Pro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挑不出什么毛病。非要挑的话,AirPods Pro的做工按照苹果产品的标准来看稍显拉胯,一些接缝上的处理不够精致。除此之外,两款产品的综合表现真的很优秀。
AirPods二代的价格目前在800元上下,AirPods Pro价格在1400元左右。和同类型的产品相比。AirPods系列的售价有一定的门槛。但考虑到这两款产品的高口碑,它们依然值得推荐,对于iPhone,或者是苹果全家桶用户来说,AirPods系列就是最佳的选择。
对了!别忘了AirPods系列还有一款AirPodsMax,这款产品我觉得更像是一款配饰,不在TWS产品的讨论范畴之内。
这是华为最新的主动降噪耳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半入耳式的设计,同时还能够提供相当不错的主动降噪能力,它也是当前市面上为数不多的采用半入耳式设计的降噪耳机之一。虽然从降噪效果上看,其降噪能力相比入耳式弱了一些,但FreeBuds 4胜在佩戴的舒适性,能够做到“几乎无感”的体验。
另外這款耳机在音质和延迟表现上都做得相当不错,搭配华为自家的旗舰手机能够支持自家的游戏低时延技术,适合平时喜欢打游戏的一些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