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怡丽
他们,坚守在枸杞干果加工生产一线。
他们,精研宁夏枸杞的深加工。
他们,将枸杞的保鲜技术做到最好。
他们,以创新為矛,突破枸杞制干工艺技术的“瓶颈”……
他们是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班组。
2021年,这支由56人组成的平均年龄33岁的团队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生产副总监程博作为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表彰。
作为百瑞源的“最强大脑”,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班组担负超临界二氧化碳枸杞籽油的萃取、枸杞干果和枸杞茶叶加工、锁鲜枸杞的精细加工及设备技改等智慧创新工作,实现技术改造100余项,突破枸杞干果加工工艺5项,优化标准化管理工具16项,创新成果获得专利3项。
自2003年成立以来,这个“最强大脑”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及管理创新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小鲜肉”闪亮登场
百瑞源是枸杞行业首家尝试锁鲜枸杞生产加工的企业,它的智能化锁鲜枸杞生产线于2018年投产建设,整个项目由萃取班组进行基础工作,从前期的厂房设计,水、电、气、轨道等基础设施的铺设,到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整整8个月,萃取班组成员用烂了200多双手套。他们通宵达旦,反复研究摸索,一条科学合理的GMP净化生产线最终顺利投产。
但是,恼心的事接蹱而至:技术不成熟、投产后产量低质量差、设备制造不合理、新产品始终无法上市。办法总比问题多。班组不慌不乱不气馁,他们与厂家共同探讨、总结、验证出适合宁夏枸杞加工的设备技术参数及要求,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为了抢时间,他们连吃饭都在工作现场,忙起来甚至一天喝不上一口水,困了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经过6个月的不懈努力,被用户称为“小鲜肉”的锁鲜枸杞成功亮相。
一系列的创新改造为公司创效高达700万元,锁鲜枸杞成为百瑞源专利产品,此项脉动烘干技术填补了枸杞制干工艺技术的空白。
企业良心,社会担当
萃取班组以智慧和活力树立起宁夏枸杞产业创新的一面旗帜,它同样以使命担当践行着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时间回溯到2017年8月的一天,银川遭遇强暴雨。抢险中,萃取班组连续2个昼夜战斗在抢修一线,第一时间搬运出了公司1、2号库房的枸杞和成品货物,挽回公司1.3亿元的损失,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无我利他”的精神;在得知银川市血液中心A型血和B型血告急这一消息后,班组二话不说带头献血,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美德,共计献血26000毫升,义务献血活动展示了员工服务社会的热情和动力;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时,作为生产支部的党员示范岗,班组成员们挺身而出,在全员未复工的情况下,肩负起全公司的生产任务,全力以赴加班加点生产向疫情重灾区医疗队捐赠的产品,同时不忘寄上他们写下的致敬信、折下的千纸鹤,送去百瑞源最诚挚的祝福,在团队的提议和感召下,疫情期间,百瑞源向武汉、襄阳市医疗机构捐款捐物68万元。
坚守初心,方得始终
生产副总监程博是萃取班组的一线骨干,刚进班组时还是个年轻娃,他一路从普通员工干起,虚心请教、刻苦钻研,不仅熟练掌握了专业知识,更学到了师傅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很快成为生产一线的骨干。
“记得刚到萃取班组的时候,正常的生产工作是24小时,我们要进行倒班工作。有一次在倒班过程中,设备出现了问题,我是新人不会维修,当时是凌晨三点多,打电话请来正在宿舍休息的一位老师傅,还是没有修好。只能再打电话给车间主任,凌晨四点,家住新城的主任二话没说,立马赶到车间,维修好设备,将损失降到最低。”这段往事让程博至今难忘,他看到了大家的奉献精神,感受到了团队的凝聚力。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车间需要,大家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责任心就这样在工作的点滴中相互影响着、传递着,从一个人的责任信念变成了每个人的责任信念。“建设一流生产班组,营造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这份责任也凝聚了全员的力量和智慧,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一个个创新落地生花,一个个台阶向上迈进。
为了进一步增强团队活力,实现“最强大脑”的可持续运转,他们优化内部结构,通过成立绩效管理小组、技术创新小组、工艺创新小组、产品创新小组,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攻克生产中出现的设备工艺、技术革新等难题,在技术、工艺、产品及管理等多个领域都取得重大突破。
面对沉甸甸的“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程博表示,“这是对我们这支队伍最高层次的认可”,工作虽然辛苦,但有了这份认可,大家底气更足、士气更强。
多年来,正是这一批又一批队员,秉承“品质铸就品牌、科技成就未来”的发展理念,以奋斗与追求不断提升创新意识、释放创新活力,全力实现“百年百瑞源”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