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黎力
众所周知,开展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规划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教师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所以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区域协作式教研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具有通讯效率高、可容纳性强、传播速度快等鲜明特征,能够为学校搭建起一个跨平台、跨时间、跨空间等多维度的合作平台,节省很多额外的精力与经济开销。教科研机构应当坚持“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校服务”的宗旨,为区域基础教育的发展做贡献。因此,本文主要围绕信息技术学科背景下区域协作式教研活动的实践形式做探究,希望能够为区域内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发展不断培养中坚力量,进而提升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当前区域内教研工作的现状分析
作为责任重大、意义重大的教科研培训机构,我们的工作内容涉及面是非常宽广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开展课题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视导等,这些都关乎着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动向,所以及时的视导调研是反馈现状的一个关键形式。就目前而言,很多教研工作的展开并未融入现代思想,仍是以“我讲你听”“一人引导,其余无互动”的方式进行的,以上规则既没有遵守当下推崇的平等教育思想,也与“协作式理念”背道而驰。因此,目前很多教师的课堂都是平淡无奇、毫无特色可言的,这样不能激发并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限制了教师相互之间探讨工作、沟通心得的范围。而基于互联网新技术的网络教研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本消耗的问题,同时集结了各式各样的参与者,能够高效实现资源的共享,也丰富了教研活动的展开形式,凸显了网络教学的优势,可谓一举多得。
二、区域协作式教研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一)基于网络平台,开展教育资源分享的教研活动
就目前而言,网络平台已然给予了我们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信息传播速度慢、无法复制等难点,要想做到随时随地“分享”几乎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一个目标。但是有了网络平台的加持,教师可以先将自己平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难点、重点及值得推敲的问题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做成可以在任何平台分享的电子压缩包以供后期的快捷分享。我们摸索出了以下流程,仅供参考。
1.针对贴合教材的实际内容,做细致的备课研究。每个教师可以分配不同的板块,针对性地开展教案、课件、练习题和拓展知识的准备,这样在汇总集中的时候,就能收获一大批有效的教学资料,所有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成果分享在一个公共目录下,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审核,通过后即可上传至正式目录下,作为已发布的参考资料。
2.在查阅资料并进行大致性整理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依据个人的特色进行二度备课,形成具有鲜明风格的教案。
3.最后,在课堂完成之后,教师还需要进行总结性的一步,那就是记录下自己的教学心得和反思成果,尤其是对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进行记录,这类困惑和其解决过程对以后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引和参考意义,所以可以成为区域协作教研活动的敲门砖,让后来者能够不在同一个难题上“碰钉子”。
(二)基于合作共赢,展开集体的讨论、交流和反思
协作式教研,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就是“合作”。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寻求合作,希望能够通过团队的力量实现“1+1大于2”的效果。但其实,对能力相当的教师而言,要想在团队中平分秋色,不去争强好胜,其实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因此,作为教师培训的主力,我们更应当鼓励教师坚持走“合作共赢”的道路,发挥每个人的特长,用优势堆砌教学的城墙,试问,这样的策略产生的效果怎会不超出预期呢?合作,其实非常讲究形式,团队是由多个成员组合而成的,团员的选择也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因素,很多教师身上的相似点和共通性过多,他们就不适合组成一个小组,而一些棱角分明、各有千秋的教师,反而非常适合组成团队,因为他们的特性不同,在团队中担任的角色就会有更多种选择,这样也有利于组建高素质团队。
在开展合作共赢策略之前,首先要选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在任何学科的教学范围内,主题的选定都尤为重要,因为这属于教研活动的开端和导向标。对团队协作而言,主题的确定可以聚焦一些教学的热点和盲点问题。当主题确认完毕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整体的交流、讨论和设计教案了。然后借助大家的力量形成一个成熟的解决方案,每个教师可以依照方案进行课堂建设,最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在公共视野范围之内,以供广大群众“监督”和“审查”。这种方式既能长期保留团队的劳动成果,也便于日后发现问题后的修改和完善。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疑问点或者值得改进的点。最终活动的組织者可以确定一个共同的时间,利用语音沟通、文字交流的形式进行在线的实时联系。与此同时,还可以进行同步的拍摄,最终制作成连续的“节目”,为其他的参与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料,发挥内化的效果。
(三)基于动态教学,执行新颖的备课计划,梳理教学思路
信息技术给教研活动带来了一个重大变革,那就是将教学由静态变成了动态,教师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备课、听课,而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的设计,还可以借助一些火热的思维导图App记录听课内容和心得,这些动态的模式都可以为教学带来飞跃性的进步,这也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21世纪初,很多教师在教学理念的转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认为板书是一个必要的课堂环节,确实如此,但是板书的途径却不再局限于粉笔和黑板了,一些现代化的产物,如电子白板,能够有效地整理出课文、题目的关键思路,然后制作成简洁、明了的导图,提供给学生,便于理解、记忆。所以在区域协作式教研活动中,教师一定要秉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利用一些先进的方式整理教学线索,梳理清楚教学的思路,从而为学生创造清晰、了然的学习环境。
再者,传统的听课记录中,很多教师都是在教室的后面排排坐,同时仅仅只能依靠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记录课堂过程,这种情况下记录的文字潦草繁杂,条理十分混乱,对课后的反思与借鉴起不到有效的推进和提示作用,反而浪费了听课者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可能造成上课教师的心理压力。然而,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听课教师就可以通过摄像头实时地聆听上课教师的过程和进度,然后利用手机上的思维导图App进行关键词的罗列,辅佐自己的听课回忆,这样就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汲取同事的经验上,也有助于课后的交流。与此相似的案例还有许多,种种现象无一不在表明信息技术的产生已然为教研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但是,信息技术仍只是一种便利的手段,执行手段的依然是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理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而后才可以着手设计教学方案,这是亘古不变的。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当致力于积极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完美地把控学生的注意力,而后植入更多有趣味性的内容,让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的发展效率是与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提升成正比的,所以对教科研培训机构而言,力求每一位教师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专业的职业水准是我们长期不断追求的目标。之所以在21世纪,对教师水平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涨,正是因为教育的起点是“教师”这一光辉的职业,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想从根本上追求教育的先进和高质量,就必须刻不容缓地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保障教育行业的理念更新和可持续发展,从而逐渐缩减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教育差异,改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理念。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和教师建立民主、尊重、合作的交互型师生关系,又能促进构建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美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