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

2021-07-29 01:32陈华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6期
关键词:视域语文课程思政

陈华

在三全教育的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育人的工作开展要立足于新时代,着力培养新时代下高素质人才和全面型人才。中职院校要明确语文教学的定位,在理论化知识传达的基础上,加强思想政治理念渗透和课程建设,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调动一切积极力量,突出语文课程教学中思想领域的价值,进而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本文从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育人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展开阐述,针对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全员育人存在不到位现象

在中职语文课程育人的实践过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三全育人理念中的全员育人理念落实得还不到位。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语文是一门增强见识、拓展知识视野的基础类学科,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语文逐渐演变成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由于主观上的育人意识不到位而导致课程育人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意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必要性,但是只有少部分的教师付诸实践,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在语文理论化知识教学中客观体现思想政治内容的行为,说明教师对语文课程育人的理念认识还不深入。其次,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自身的课程经验教学,思政建设不到位。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功利化,过于重视对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忽视语文课程中所涵盖的思政要素和育人功能,不能在实际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教学行为较主观化,对学生个体重视不够,说明教师对语文课程育人作用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专业意识有待提升。

(二)全方位育人存在不全面现象

除全员育人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之外,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中的全方位育人也存在不全面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首先是在中职的语文课程育人实践中,教学平台体现出了不全面化。大部分教师都是把课堂当作第一授课平台的,但是很多中职院校基本都是以技术教学为基础,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时缺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知识讲解也仅限于在课堂上,导致难以实现精细化教学,课本中所包含的育人理念没有做到切实的讲解,不利于对学生固有思维的提升,当然也不利于学生对育人观念的认知。其次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育人功能的弱化。很多时候,育人教学和理论教学是需要教师来适当引导的,而当前教师对语文教学价值的定位比较片面,导致课程育人和课程教学之间缺少良好的衔接。最后一点,是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课程育人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过多地思考和发言,而只是被动地进行知识积累和记录,不仅教学效果不能有效达到,教学课堂缺少趣味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语文课程本身的育人功能建设。

(三)育人师资队伍和水平不稳定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中职语文课程育人队伍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中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体系上缺少有效的衔接和联系性,教务和行政部门的具体职能落实得不到位,缺乏對院校中每项工作和育人功能的开发。另外,中职院校在语文课程安排和设定方面的布局设计缺少完备性和合理性。作为教师,对首要价值点和育人责任还不明确,对核心理念下的育人教学始终没有清晰的把握,这也是中职语文课程育人路径实现的阻碍和认知的欠缺。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教学要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基本点,立足于学生主体教学地位,不断强化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水平,加强院校中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促使真正意义上的育人效果提升,积极从育人的本质出发,全面提升中职语文课程建设的质量,完善和优化语文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语文学科本身的育人作用。对于语文课程育人理念的落实,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课程思政的观念,实现思政教育元素向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积极转化,在课程教育改革的各个方面和具体的实施环节中,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角度的育人协同机制,对校园内的各个要素进行整合,做到理论知识教学和育人理念的有效衔接。

(一)协同共享,探索课程资源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各个院校都在逐渐地落实素质教育政策。要求做好中职院校的思政工作,严格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有效地开展中职语文教学工作。院校要不断强化、硬化和细化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课程开发和利用意识,以此来丰富内容,扩充语文课程育人的教学素材,发挥出课程育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资源整合:首先,教师要明确两点教学意识,一是教学的课程资源意识,提升课程资源利用率,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或者事件时,第一时间对其本质进行了解,探寻其是否属于教学育人的有利条件;第二是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即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之上,考量其是否可以被应用和开发,强化课程服务意识。只有在这两个重要的意识前提下,语文教师才能关注教学,重视育人。其次,是教师对中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树立两个意识的教学前提下,教师要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发挥出现有语文教材中的文化资源优势,探寻学生愿意接受的文化价值取向,逐步调整为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方式,以文化为核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最后,中职院校所具备的课程资源开发是有很大区别的,教师要积极地对校园已有资源进行潜在开发,掌握其特点,加强资源共建的意识,形成和教学教材相协调的开放式格局,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思维意识和创造意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化的核心观念,使得语文课程育人的教学价值得以实现。

(二)多方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在中职语文课程育人的教学实践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中职语文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因为对于理论化的知识教学而言,教材本身就是传递价值和理念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工具,教师只有对校本教材做到有效的开发才能进一步实现对人才的培养,掌握其育人的主要路径。

一方面,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适当地引入和培育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不仅是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知识的积累,还要对一些经典的文章做到深入的二次开发,探寻其中隐藏或者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因和要素,统筹化地推进语文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体验和感悟思政教育理念的价值,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

另一方面,还要保障对语文教材开发的科学性,结合育人教学和知识教学的特点,将教师的育人教学任务更加具象化和实际化,促使语文课程学科的正常运行,将育人理念落实到课程教案课件中,体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性和时代性,在这一路径上保障语文课程育人稳定发展。

(三)建立机制,提升全员化育人意识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的语文课程育人教学中,教师和校方的管理人员要起到育人主体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引导和加强自身语文课程教学中的育人使命和责任意识,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一步制定语文课程育人的方案,建立健全的育人教育机制,以不同的反馈机制和评价机制为基础,深化语文教育改革。首先,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可实施和可量化的课程育人考评目标,采取多主体协调的评价模式,体现语文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其次,要突出语文课程教学中育人理念落实的考核评价比重,以此来考量教师对语文知识教学的理解和课程育人的实际成效。最后,要结合语文课程的育人工作,制定相对应的鼓励机制,积极提升语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思政建设能力,动员教育育人主体的协同发展。

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提升中职语文课程育人是一项长期且系统化的过程,不管是教师还是校方都要始终有坚持育人的意志,勇于承担培养综合实力强且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责任。通过对语文课程育人实现路径的不断探索,中职语文课程育人工作要努力抓好语文课程知识理论教学和育人教育的同向同行,树立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核心的中职语文课程建设目标,促使中职语文课程语文的教学质量不断地提升和优化,实现理想化的中职语文育人教学。

猜你喜欢
视域语文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