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思路探索

2021-07-29 01:32潘信国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6期
关键词:区域知识点核心

潘信国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综合了文科和理科的学习特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在习得教材知识的同时,合理地分析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生活和学习。教师应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如何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思路,并提出几点策略,以期对广大地理教师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教学创新路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过程中,要积极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引导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等媒介关注当下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知识点与当下的热点事件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发挥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例如,教师以“一带一路”为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提取与主题相关的地理知识点。学生在发现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不仅复习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发展了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知识树或概念图等,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構建知识网络的教学过程中,对地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学习地理的思路更清晰。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把本节课的核心词列出来,围绕核心词拓展相关知识点,不断进行补充,并标注核心词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在学习“大气”这一核心词的时候,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在大脑中形成空间概念,根据关键词把相关的洋流、风向、气压、热力环流等知识点标注在相应的位置上,再根据这些知识点延伸出其他知识。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总结所学知识,并对其进行延伸,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以区域为背景,提升学生区域认知水平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区域的认知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认识并掌握区域位置、区域分布格局。对区域的认知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人类是如何在地球上长期生存的问题,所以,发展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基础。它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区域综合分析与比较、区域空间想象力、区域空间观察力、区域空间辨别力等。为了加强学生区域认识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区分宏观区域与微观区域。首先,运用教学中区域定位的知识对区域进行划分;其次,增强对区域分析的运用能力,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入手,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并从细节中分析对比其异同的形成原因,不断加强训练,从而提升学生区域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农业区位选择”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福建的梯田水稻、澳大利亚的牧场等图片,引导学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这两个地方的农业发展有很大差异?在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讨论的时候,教师向学生展示两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差异和降水分布等信息,并提问:造成这两个地方农业发展差异性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分小组开展合作讨论,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他们的区域认知能力。

三、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教学创新路径

地理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提升知识水平,培养创新思想,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注重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加强学生目前和未来的人地协调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全球意识与地理能力的培养。只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才能让学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之前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制作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探索地理知识,为学生营造活跃轻松的地理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专注力和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果。例如,在“全球气候变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纪录片《全球变暖的大骗局》,引导学生打破定势思维,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从而将人地协调观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保护地球环境,探究解决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方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情感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情感融入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具体指人类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主要反映在人地协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是学生分析和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问题的基础性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判断、理解、认识人地协调观的核心内容,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例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中,教材以多个不同典型区域的发展为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在设计“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课的教案时,我想起了自己在西北地区旅游时的所见所闻。然而教材中有限的文字无法全面呈现西北风貌,我借助教材中楼兰古国消失的内容,结合自己查到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旅游见闻,确定了“楼兰古国消失”的主题,以时间、环境的不断变化为线索,为学生讲解了楼兰古国由兴盛到衰败的历史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一主题积极发言、展开讨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最让我有感触的是,在课后的“自然环境,你保护了吗”写作专题中,很多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发展情况,发现了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并且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在培养学生发展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高中地理教学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挑战在地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区域知识点核心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分割区域
擦桌子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识点自测
区域发展篇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