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应用

2021-07-29 15:31汪佳锜
参花(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初中应用

摘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对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新课标指出,“以美育人”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教育思想。如何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发挥体验性教学法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提升和培养初中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思维和音乐文化素养,是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发展现状着手,通过对体验性教学法加以简要分析,并探讨如何将这些教学方法更好地融入初中音乐欣赏课中。

关键词:体验性教学法 初中 音乐欣赏课 应用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一)新课标对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指导要求

音乐欣赏课是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课程。我国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只是教唱和音乐知识传授,更多地关注了音乐欣赏和审美体验,音乐欣赏在整个音乐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虽然各地因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水平、文化教育基础环境设施建设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具体实施上也有所不同,但为了让课程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新课标指出:感受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标要求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欣赏能力,丰富学生情感,提升文化素养,促进身心健康,从而实现“美育”的目标。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内容

教育部门不仅以新课标对初中音乐欣赏课作出了指导要求,还在初中音乐教材中体现了对音乐欣赏课的文化要求和价值要求。由于各地使用的教材不同,本文以人音版初中音乐课教材为例,对欣赏内容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人音版初中教材总曲目共 167 首,其中,音乐欣赏曲目有 135 首,欣赏曲目占比较大,为 81%,说明教育部把音乐欣赏课放在了重要位置,与新课标中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从教材曲目的选择与编排上看,人音版教材比较注重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其中中国民族音乐曲目就有41首,占欣赏课总曲目的30%,包含传统乐器、少数民族音乐、戏曲等类型,如《十面埋伏》《彩云追月》《龙船调》《彝族舞曲》《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十八相送》《对花》等,这些欣赏曲目有助于初中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和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此外,教材编排音乐内容也十分丰富,如法国的《溜冰圆舞曲》、美国的《蓝色的探戈》、墨西哥的《拉库卡拉查》、印度的《深情》、俄罗斯的《西班牙舞曲》、加纳的鼓乐等,包含了五大洲的音乐作品,这些多样的世界音乐能拓宽初中生的审美视野,有助于审美水平的提高。还有表达积极向上主题的经典流行音乐,也成为初中音乐欣赏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飞得更高》《生命之杯》等,通过这些更贴近初中生生活的作品,引起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从而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问题

教育部对初中音乐欣赏课以新课标作出了指导要求,笔者通过教育实习经历,以及对音乐教材的分析,发现音乐欣赏课在人音版教材中设置的内容广泛而丰富,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却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教学过程中容易偏重于“理性”。

目前来看,我国的许多学校都反复强调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德育、美育的发展,但是在真实的音乐教学中,仍旧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这种应试心理除了导致过分看重主课外,对于音乐课本身,在教学方式上也是过于看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许多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引入了大量的文字内容,习惯一味地让学生进行聆听欣赏,使音乐欣赏课成为一堂“语文听觉课”,不符合音乐审美的心理特点,也偏离了新课标中指出的过程与方法上要有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要求。

其二,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情感“共鸣”。

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欣赏作品涉及范围多为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与当前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所流行的音乐元素相差较远,而初中学生刚刚脱离童年期的稚嫩,踏入青少年阶段,自尊心、自我意识等个人情感体验初步形成,对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认知还相对浅薄,表现出敏感甚至叛逆等情绪。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情绪特征,导致初中生极易受时代风格和网络的影响,对教材中的作品欣赏会产生情感排斥,认为其枯燥乏味。与此同时,因为初中音乐课的小学科特征,许多教师在教学时没及时跟进了解学生对不同作品的不同情绪,针对学生不喜爱的作品的情绪处理不是很到位,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以上两个方面的表现来看,我国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效性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要解决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这两类问题,体验性教学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三、体验性音乐教学法的简要分析

体验性音乐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情绪感受和音乐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和欣赏到音乐的艺术美,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体验性音乐教学法是相对于实践性音乐教学法和语言性音乐教学法而言的,在音乐教学中,实践性音乐教学法一般常用于识谱、歌唱与器乐等教学中;语言性音乐教学法则是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語言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①

从含义比较上看,体验性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尤为重要。这种方法可以是创造教学内容要表现出的具体场景,或者是创设一种音乐氛围,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并且通过开展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逐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艺术美,理解和欣赏音乐的艺术美。对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目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体验性教学法不仅可以防止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上出现“理性”教学的偏向,而且它强调的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与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既有师生对音乐作品认知的交流,也有师生双方对音乐情感理解的交流。这种互动交流,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表现出一种对等的关系,不再是学生被动式的接受,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使音乐欣赏不再局限于固定思维模式中,从而实现教师引导学生个体情感与音乐作品情感产生碰撞,去感知音乐作品中传递出来的情感信息,享受其中带来的审美体验,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作为中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人民音乐出版社与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一书中,将体验性教学法划分为三种形式,即音乐欣赏法、演示法和参观法。结合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课堂实际,本文仅讨论前两种方法。

(一)音乐欣赏法

音乐欣赏法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来创设符合音乐作品的教学情境。除了聆听音乐作品,联想与作品相关的意境,模仿作品本身,开展对作品的评价这一系列传统教学过程之外,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本身,适当地运用诗歌、舞蹈、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辅助欣赏,使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来开展音乐体验与欣赏,能够感受到客观事物的真善美,达到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运用音乐欣赏法开展教学设计,首先要注重的是引起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例如,对初中生来说,《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京剧《定军山》选段)戏曲唱腔过于枯燥,与青春期审美观相差甚远,要吸引他们产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有很大的难度,必须找准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的契合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如借助多媒体的形式播放电影或游戏中相关情节片段,让学生去尝试了解这部作品,还可以请玩过与三国故事相关游戏的学生谈一谈都知道哪些游戏情节,从他们喜爱的电脑游戏环节着手,激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反应。此时教师再及时引入这段京剧中“老将黄忠杀退张郃后攻占了天荡山,接着又智斩敌将夏侯渊,夺取定军重镇”的故事情节。在引导学生尝试兴趣之后,教师还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体验描述、分析评价等欣赏活动,如可以展示京剧脸谱等绘画,介绍戏曲中人物脸谱的代表性,通过将音乐与我国国粹——京剧艺术相融合,引导初中生去开展不同的音乐体验与感受。此外,还要注意欣赏活动中学生个性差异与知识能力的不同,鼓励学生对欣赏的音乐作品表达不同的感受和见解,所谓求同存异,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音乐的美并互相交流,逐步地积累出欣赏音乐的经验。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教具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的方法。演示法是目前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的优点是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能够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具体的演示手段有多种,第一种是演示唱片、录音、电影等,它的特点是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把抽象而静态的乐谱具体化为动态的声像,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可以演示《开国大典》等珍贵录像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更多的情况下,使用的是第二种——教师的示范,包括演奏、范唱、合唱等。如《爱我中华》《走向复兴》等作品,可以使用教师领唱,学生合唱的方式。第三种是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或演奏后的录音录像,让学生欣赏自己参与演唱或演奏的作品,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四、体验性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

(一)教案设计

1.学情分析

该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与一到六年级学生有明显的变化。

2.学习目标

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对音乐的每个主题情感明确;能视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3.教学过程(具体内容详见表1)

(二)教学实例分析

这节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听辨主题重复和变化,体会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内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理性思考和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聆听作品,先播放引子部分,问学生觉得音乐开头的情绪是怎样的,听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看是否与教师的答案相同。之后,教师展示歌曲的主题,教师在听之前布置一个问题:音乐的主题你认为出现了多少次,你能听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学生进行发言后,教师再说出自己的感受,看是否和学生的感受相同。提问学生聆听这首作品后有什么感受,它的旋律来自哪一首歌。学生回答感受: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感召力,来源于《义勇军进行曲》。在作品主题第一次出现给人以辉煌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在第二次出现时主题又似亿万人民心情起伏澎湃,教师在这里可以询问是否有哪里是不一样的,原来这里运用了转调,使主题音乐更进一步深化发展,恰似千言万语用优美的旋律向国旗倾诉的表现;第三次的主题有着进行性。教师随后进行课件展示,提问学生与前面听到的《红旗颂》主题相比,乐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特别是速度上和力度上。学生回答:在速度上变快,力度变得非常强劲等等。

五、结语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对初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二是针对目前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容易偏重于“理性”和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情感“共鸣”这两个观点进行论述,并由此引入体验性教学法;三是对体验性教学法进行简要分析;四是体验性音乐教学法如何运用到初中音乐鉴赏中,具体以八年级欣赏课《红旗颂》为例进行系统的说明,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这种音乐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注释:

①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年版,第168—169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樂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尹爱青.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甘雯靖.初中音乐欣赏课情感体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刘国锋.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汪佳锜,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课初中应用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论音乐欣赏课提升学生聆听质量的策略选择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