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知价值的东北黑土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

2021-07-29 08:44王淇韬郭翔宇刘二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意愿

王淇韬 郭翔宇 刘二阳

(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30)

保护东北黑土区耕地资源安全,对于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战略底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自上世纪50年代东北黑土区耕地大规模开垦以来,黑土层明显变薄、变瘦和变硬[1]。东北黑土区耕地资源退化的严峻形势,不仅会阻碍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2]。解决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逐步退化的问题,关键在于变革耕作制度,应从掠夺式开垦向保护性耕作转变。而现实生产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农业生产机制与习俗,迄今仍然被广大农户所认可和接受,导致东北黑土区大部分耕地仍在沿用传统耕作方式。因此,尽管保护性耕作在东北黑土区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在广大农户中的推广应用仍然面临较大程度的阻碍[3]。

农户作为耕地保护利用的微观行为主体,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主要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其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成效[4]。当前对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多是从农户年龄[5-6]、教育程度[7-8]、耕地规模[9-10]、家庭收入[11]、气候条件[12]和政策环境[13-14]等方面选取因素,运用Logistic或Probit等模型实证检验农户特征和外部环境对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然而,此类研究对农户行为机理的解释和影响因素的选取各有差异,且大多缺乏契合的理论依据,没有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农户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作为一种个体行为决策,从宏观上可以用一般的行为理论去解释。不论是理性行为理论,还是计划行为理论,都认为个体的意向和行为决策受其行为态度影响,而价值感知是形成农户行为态度的最直接原因。因此,本研究拟以感知价值(Perceived value,PV)为擎领,构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模型,揭示农户感知价值的形成机理,探索农户感知价值对其技术采用行为决策的影响,以期为助推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1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1.1 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

感知价值理论最早由Zeithaml[15]于1988年提出,主要应用于产品营销领域,他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行为取决于其对产品或服务购买的感知价值,而感知价值是个体基于心理角度,建立在个体体验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产品质量与损失之间的比较。随着感知价值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形成了不同的感知价值理论研究模型,主要有权衡模型、层次模型、过程理论模型和让渡价值理论模型等,其中权衡模型最具有代表性。该模型认为,感知价值理论的核心是感知利益(Perceived benefit,PB)与感知风险(Perceived risk,PR)之间的权衡,即感知利益大于感知风险越多时,个体的感知价值水平就越高[16]。因此,提高个体的感知利益、降低个体的感知风险和成本付出是提升个体感知价值的有效途径。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感知价值是其所能感知到的可获利益和承担风险权衡后的整体评价。如果农户感知到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获得的利益更明显,那么其将具有较高的感知价值;如果农户感知到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将承受较大的风险或带来一定的损失,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感知价值就相对较低。据此,提出假设H1: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感知价值是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权衡的结果。

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通常被认为是多维度概念,各维度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影响效果[17-19]。随着农户兼业化进程的推进,很多农户本质上同时具备了“道义小农”、“理性小农”和“综合小农”的特征。这意味着,在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感知价值中,其利益感知可能并不是理性经济人假设下完全基于效用最大化的考虑,而是对技术采用可能产生的各方面利益做出的综合评判,这既有经济上的利益关切,也有出自于社会责任层面的情感考量[20],甚至还有特定的情境约束和依赖[21]。同样的,其风险感知不仅包括对技术采用可能造成损失的担心,还可能包括对技术实施面临阻碍因素所产生的判断。据此,提出假设H2: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感知利益和风险由多个维度构成,各维度感知利益和风险对总体感知利益和风险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关于技术采用意愿(Adopt intention,AI)和采用行为(Adopt behavior,AB)的关系,计划行为理论能够帮助理解农户是如何产生自己的行为决策的。基于对行为潜在决定因素的权衡研究,Ajzen[22]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其经过思考并且是有计划的,各因素通过意愿间接地影响个体行为决策。在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行为决策过程中,如果农户感知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价值,其技术采用意愿就较强烈,且越容易产生保护性耕作技术实际采用行为;相反,如果农户感知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总体上价值水平较低甚至没有价值,其技术采用意愿就较弱,且产生保护性耕作技术实际采用行为的可能性就较小。据此,提出假设H3: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感知利益、风险、价值与技术采用意愿、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关系。

1.2 模型构建及指标选取

参考李保国[23]和李洪文等[24]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借鉴关于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构成维度的已有研究成果[17,25],结合实地调研过程中农户对于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现实感知情况,本研究将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感知利益分为感知经济利益(Perceived economic benefit,PEB)、感知生态利益(Perceived ecological benefit,PCB(1)此处为了避免与感知经济利益的英文缩写重复,故对“感知生态利益”进行英文缩写时,“生态-Ecological”一词未选取首字母“E”,而是选取第二位英文字母“C”代替。)和感知社会利益(Perceived social benefit,PSB)3个维度;将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感知风险划分为感知经济风险(Perceived economic risk,PER)、感知技术风险(Perceived technology risk,PTR)和感知情境风险(Perceived situational risk,PSR)3个维度。对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的各个维度都从多方面选取指标进行考量。基于前文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的理论分析,从农户感知价值的视角,构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模型”(图1)。

图1 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模型Fig.1 Behavior model diagram of farmers’ adop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

通过对现有研究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的梳理,本研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考察主要包括免(少)耕播种、秸秆覆盖还田和深松3项核心技术。因此,对于“采用行为”这一变量,将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分为4种情况,即“未采用免(少)耕播种、秸秆覆盖还田和深松3项技术其中任1项”、“采用1项”、“采用2项”和“采用3项”,并根据采用项数多少由低到高分别赋值0~3。此外,对于农户感知相关变量和“采用意愿”这一变量,本研究借鉴现有研究的量表设计成果,结合调研区域农户半结构化访谈情况,开发了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量表(表1)。量表采用Likert五级打分法,对农户感知相关变量和“采用意愿”进行测量,“1~5”分别代表“非常不认同、比较不认同、一般认同、比较认同和非常认同”。

表1 变量选取与量表设计Table 1 Variable selection and scale design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考虑调研便利性及数据的可获取性,本研究选取典型黑土区耕地分布最为广泛的黑龙江省开展调研。按照分层比例随机抽样法,在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区域中选取宾县、双城区和庆安县等11个县(区)作为调查样本区。每个县(区)抽取约3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抽取约20个粮食种植户作为调查样本,调研过程中根据实际收集难易程度做适当调整,最终调研区域共涉及34个乡镇38个行政村。经过2019年12月—2020年2月、2020年6月以及2020年8月3次半结构化访谈形式的调研,共发放调研问卷776份,回收有效问卷733份,有效回收率为94.46%。运用SPSS 22.0对问卷调研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的信度值均>0.7,KMO值均>0.7,同时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说明变量内部一致性结果较好,变量内部题目的偏相关较小,数据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水平。

对样本数据统计分析可得,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感知价值的均值为2.87,感知价值总体水平不高。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意愿的均值为3.13,处于一般和比较愿意之间,略高于中等水平。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的均值为1.39,即对于免耕、深松和秸秆覆盖还田3种技术,调研农户的平均采用数量是1.39,低于中等水平1.50。这表明,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意愿和实际采用行为不一致,采用行为明显低于技术采用意愿。

农户感知经济、生态和社会利益的均值分别为3.24、3.62和3.19,其中感知生态利益水平最高,感知经济利益其次,感知社会利益最低。这表明,农户认为通过采用该技术可获得的利益最主要体现在黑土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上,对技术采用带来的增产稳产和成本节约的经济效益认可度一般,对技术采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粮食安全的社会效益认可度较低。通过加权平均得到,农户总体感知利益的水平为3.35,即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感知利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农户感知经济、技术和情境风险的均值分别为2.59、2.82和2.78,其中感知技术风险水平最高,感知情境风险其次,感知经济风险最低。这表明,农户认为采用该技术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于对技术原理的不了解以及技术操作环节中的问题,其次是技术采用情境中有关政府和周围乡邻对技术的看法,最后是采用该技术需要追加的成本和承担的机会损失。通过加权平均得到,农户总体感知风险的水平为2.73,即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感知风险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感知风险水平低于感知利益水平。

胶凝材料和选择计算:胶材用量按公式mb0=m0/(W/B)=140/0.28=500kg/m3计算得出,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的设计要求和以往经验,粉煤灰掺量为5%,矿粉掺量为5%,故水泥用量为450kg/m3,粉煤灰用量为25kg/m3,矿粉用量为25kg/m3;由于减水剂选定掺量为1.0%,故减水剂用量为5.0kg/m3,微膨胀混凝土中膨胀剂的用量为30kg/m3。

表2 样本信效度检验与描述性统计Table 2 Sampl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构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模型”研究的是技术采用行为决策中各个抽象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故采取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为检验外生潜变量(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感知价值和技术采用意愿)与内生潜变量(技术采用行为)之间的关系,建立结构方程,公式如下:

η=Bη+Γξ+δ

(1)

式中:B为反映内生潜变量之间互相影响的待估参数矩阵;Γ为反映外生潜变量ξ对内生潜变量η影响的待估参数;δ为结构方程的测量误差向量。

由于外生潜变量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感知价值和技术采用意愿等难以直接测量,但可以借助一组观察变量来加以测量,且内生潜变量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也需要根据农户的多种保护措施进行综合测度,故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见式(2)和式(3)。

x=Λxξ+δ

(2)

y=Λyη+ε

(3)

式中:x为外生测量变量;y为内生测量变量;Λx和Λy为外生与内生潜变量与其观测变量的关联关系矩阵;δ和ε均为测量误差向量。

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1 适配度检验

运用AMOS22.0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理论模型进行绘制,初始模型的比较拟合指数GFI低于模型拟合标准0.90。增加e3~e6,e16~e17,e24~e25的残差相关,共修正模型CMIN值为55,牺牲2个自由度得到修正后的最终模型。该模型是一种混合模型,包括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感知价值和采用意愿等11个潜变量和采用行为1个显变量,在模型图中分别用椭圆形和方形表示。对模型进行拟合度检验得到,所有适配指标均通过适配标准(表3),说明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拟合度良好。解释力方面,采用意愿和采用行为的R2分别为0.37 和0.36,即该模型能够解释37%的技术采用意愿差异和36%的技术采用行为差异,这说明,基于感知价值构建的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模型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具有很好的解释力。

表3 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模型拟合度检验Table 3 Test of the fitness of the behavior model adopted by farmers for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

3.2 实证结果分析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得到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模型的估计结果,图2直观反映了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表4列出了模型的路径系数检验结果。运用统计运算得到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意愿—行为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表5)。在结构方程模型中,考察结果估计参数是否具有统计意义,需要根据临界比率(CR)值和P值对路径系数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一般要求临界比率(CR)绝对值>1.960,P<0.05,则表示路径系数具有统计显著性。

表4 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模型估计系数表Table 4 Estimation coefficients of farmers’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model

表5 感知价值相关变量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意愿和采用行为的影响效应Table 5 The impact of perceived value on farmers’ intention and behavior toadopt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

感知经济、生态和社会利益对总体感知利益的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781、0.733和0.702,即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感知利益的3个维度对总体感知利益的贡献程度依次为:感知经济利益>感知生态利益>感知社会利益。这说明,经济利益依然是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首要追求,粮食的增产稳产和生产成本节约对农户利益感知最为重要;保护性耕作技术在黑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及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效应,对农户利益感知的作用相对较弱。感知经济、技术和情境风险对总体感知风险的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739、0.878和0.627,说明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感知风险的3个维度对总体感知风险的贡献程度依次为:感知技术风险>感知经济风险>感知情境风险。这表明,对技术原理的不掌握以及对技术装备和技术实施条件的不信任,是造成农户风险感知的最关键因素;此外,技术采用所节约的劳动力并无法实现有效转移也阻碍了农户采用技术;值得注意的是,相较其他风险,情境风险对农户总体风险感知的作用显得并不十分关键。鉴于上述分析,假设2得到验证。

数字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系数。***表示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Numbers indicate the relationship coefficient between variables. *** repres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01 levels.图2 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模型路径检验Fig.2 Path test of the behavior model adopted by farmers for conservation tillage technology

感知价值对采用意愿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225,对采用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150和0.051,说明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感知价值对采用意愿有正向影响,并且感知价值对采用行为有直接和间接的正向影响。就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意愿而言,感知利益对采用意愿的总影响效应是0.321,感知风险对采用意愿的总影响效应是-0.276,即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感知利益对其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高于感知风险对其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就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而言,感知利益对采用行为的总影响效应是0.258,感知风险对采用行为的总影响效应是-0.303,即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感知利益对其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高于感知风险对其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这说明,在农户的感知价值和技术采用意愿形成过程中,感知利益发挥更大作用,而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实际发生过程中,感知风险发挥作用更明显,换言之,如果对农户增加相同单位的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感知风险对农户行为决策的影响作用要高于感知利益的影响,这解释了现实生产中农户对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想用而不敢用”的现象。鉴于上述分析,假设3得到验证。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4.1 结论

本研究从感知价值理论视角出发,构建了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决策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的733份农户调研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感知价值是农户产生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决策的直接源动力,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感知价值属于中等偏下水平,这导致尽管农户采用意愿略高于中等水平,但采用行为水平依然较低;2)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感知价值是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的权衡,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感知价值分别有正向和负向影响,且感知利益的影响程度高于感知风险;3)各维度感知利益对总体感知利益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感知经济利益>感知生态利益>感知社会利益。各维度感知风险对总体感知风险的贡献程度依次为:感知技术风险>感知经济风险>感知情境风险;4)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感知价值与技术采用意愿和行为存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关系,其中感知利益对感知价值和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大于感知风险对二者的影响,但感知风险对感知行为的影响大于感知利益对其的影响。

4.2 政策启示

第一,经济利益是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首要追求,建议进一步加快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现场观摩,通过现场会和“田间日”等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示范给更多农民,向广大农户直观展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产效应。此外,要做好保护性耕作试验长期监测工作,通过公开保护性耕作试验田和普通田测产数据对比,引导农户正确认识保护性耕作技术所带来增产效果的缓释性,切实提升农户对保护性耕作增产稳产效果的感知水平。

第二,借助网络新媒体和文艺表演等通俗易懂且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农户树立“大生态观”,促使农户认识到,保护性耕作生态效益的发挥既关乎农户当下的生活环境,也影响到其对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利益获取,从而提升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生态利益的认同。引导农户树立科学种田的观念,循序渐进地转变农户传统耕作中不利于黑土保护的生产行为惯性,摒弃“保护性耕作是‘懒汉种地’”“保护性耕作田块是‘埋汰田’”的观念,淡化朴素经验主义色彩,增强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社会利益认同,抑制感知情境风险的负面影响。

第三,通过加大对保护性耕作配套机具研发的支持力度和严格规范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相关机具的生产标准,改善当前农机制造市场标准混乱的现状,促进适用于东北黑土区耕作环境的更高性能的配套机具投入生产使用。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机具的选型推荐,避免农户因机具选用不当而产生堵塞、拖堆和播种精度不高等问题,从而降低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技术风险感知水平,破除农户采用技术的关键阻碍。

第四,在确保落实秸秆还田补贴、深松补贴以及相关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财力适当加大补贴力度,继续降低农户承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成本。此外,要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灵活就业岗位,促进技术采用所节约的劳动力资源能够有效转移并产生市场价值,改变农户认为保护性耕作技术节约劳动力无实际意义的看法,从而弱化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感知经济风险水平,抑制经济风险的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西洞庭湖区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