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丽嫦,张 艳,曾 琨
多数老年糖尿病病人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记忆力差、接受能力低等特点,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治疗依从性较差,加之糖尿病服用药物较多、治疗周期较长,需要终身治疗,病人难以长时间遵守正规治疗,血糖控制效果欠佳[1-2]。行为阶段转变理论认为人的健康行为的建立与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行为特点给予相应的行为干预,能更好地促进病人恢复[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糖尿病病人采取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院2018年8月—2020年2月就诊的10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病程为1~5年;④糖尿病足在0级或0级以下,足部未见明显溃疡;⑤知晓本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糖尿病足1级及以上,足部有明显溃疡者;②合并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者;③伴恶性肿瘤者;④严重精神障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病人年龄61~79(68.55±3.22)岁;病程1~5(3.24±0.56)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5例,初中及高中16例,中专及以上9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0~79(68.4±3.21)岁;病程1~5(3.23±0.54)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6例,初中及高中18例,中专及以上6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向病人详细讲解糖尿病的发生机制、治疗目的等;告知病人及家属水盐控制基本知识,严格控制水盐摄入;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食物为主,减少糖类的摄入;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1次,了解病人身体恢复情况,嘱其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出现异常及时就医。观察组实施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①无意图期:开展糖尿病知识宣讲课堂,采用演示文稿(PPT)、多媒体等方式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强调不良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危害,提高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②意图期:鼓励病人参加糖尿病俱乐部,邀请自我管理较好的病人分享血糖管理经验,采用有奖竞猜等方式使病人了解血糖控制的益处,消除内心疑惑。③准备期:全面评估病人病情、生活方式等一般情况,与其共同制订详细护理方案,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以慢跑、步行等有氧运动为主;利用食物模型向病人讲解饮食相关注意事项;嘱病人勿擅自停药,注意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就医。④行动期:发放血糖控制教育手册,嘱病人养成记录日记的好习惯,记录每日血糖水平、饮食和服药情况;每周进行电话随访1次对病人血糖状况及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评估,沟通过程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注意控制语速、声音清晰,便于老年病人理解与接受。⑤维持期:每月举行1次健康咨询讲座,及时给予自我管理效果较好的病人肯定及鼓励,增强其自我管理信心,鼓励家属参与病人的疾病管理,强化病人已经建立的良好行为。
1.3 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评价两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行为及生存质量。①血糖水平:记录两组病人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②自我管理行为。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5](Summary of Diabetes Self Care Activities,SDSCA)评价,包括血糖监测、规律运动、足部护理、异常血糖应对能力、饮食控制及按时服药6个维度,共11个条目,其中10个条目为正向题,1个条目为反向题,采用0~7分8级评分法,总分0~77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行为越好。③生存质量: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6](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DSQL)评价,包括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关系及治疗4个维度,共27个条目,采用1~5分5级评分法,总分27~135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
表1 两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表2 两组病人SDSCA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DSQL评分比较 单位:分
老年病人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照护能力较差,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易发生心、脑、肾及周围神经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病人生存质量。糖尿病虽无法根治,但能够有效控制,仅依靠住院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难以长期控制病情,如何增强病人自我保健意识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病人是糖尿病的主要控制者,其生活质量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采取适当的行为干预与健康教育,消除或减轻疾病对病人的影响,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7-8]。常规健康教育形式单一,通过口头将疾病知识及所需进行的行为改变告知病人,信息量较大,病人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记住全部内容,行为改变效果较差[9-10]。
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依据病人行为变化过程,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提高病人健康行为[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FPG、2 hPG及HbA1c均低于对照组(P<0.05),SDSCA和DSQL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老年糖尿病病人经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后,能够改善血糖水平,促进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改善生存质量。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通过分阶段、多途径的健康教育,使老年病人由最初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到主动学习更多知识,无意图期病人尚未意识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未形成自我管理意识,该阶段通过开展系统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反复、简明地向病人讲解糖尿病基础知识,提升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掌握[12-13]。意图期通过向病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血糖控制计划,坚定其自我控制血糖的决心,充分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配合健康教育,有助于计划的顺利实施。准备期通过进一步健康教育,改变老年病人的健康信念,与病人共同制订详细护理计划,使其学会自我管理,促进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提升[14]。行动期主要为实施干预的主要阶段,帮助病人建立并维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做到合理安排饮食、规律运动、按时服药,有效控制血糖稳定[15]。维持期通过定期随访等方式,保证健康教育的延续性、有序化,使病人从住院期间至出院后都能获得科学、有效的健康指导,让家属共同参与并实施督导,能够更好地促进病人行为的改变,最终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应用效果确切,能够维持病人的血糖水平稳定,促进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改善病人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