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探究

2021-07-29 02:25
现代交际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汉语一带一路

李 硕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国际教育逐渐成了海外国家的热门课程。如今,“一带一路”建设已经驶入了加速推进的“快车道”,亟须语言铺路,以实现互相达成尊重理解的前提条件,促进合作的更好开展。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至今,已经从传统的满足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基本需要转向向海外宣传推广中国文化、塑造中国真实形象的更高层面。受疫情影响,当前西方社会“污名化”中国,将疫情“政治化”的现象较为严峻,特别是针对中国编造的各种谎言和谣言甚嚣尘上;因此,重视和加强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环节中显得更加紧急和重要。加强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有利于促进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中华文化的更好传播,也是确保“一带一路”倡议持续稳定实施的重要措施。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情况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是华侨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是国务院侨办首批批准的华文教育基地之一,现设有汉语国际教育系、华文教育系等教学和教辅机构。该问卷针对在汉语国际教育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和典型代表性的华侨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情况的调查。

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境内学生,也包括了部分海外及港澳台学生。由于疫情形势仍不稳定,且调查期间有严重化的趋势,故主要采用线上发放问卷这一相对便捷安全的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62份,其中95.16%为境内生。为了解当前学校对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设置了问题“您所在的学校是否专门开设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和“您认为现在课堂所涉及文化教学方面的内容量如何”,要求被测者按要求填写。在问卷最后,设置了专业学生认同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现状。后台数据显示,所有被测者都能在15分钟内完成此调查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华侨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程度调查结果如图1:

图1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程度

图2 学校专门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境内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但普遍具有较大的兴趣了解。有48.39%的学生表示相当了解并喜爱,有46.77%学生表示不甚了解但是有兴趣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前者差距并不是很大。而根据调查显示,有93.55%的学生表示学校有专门开设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

通过进一步调查得出该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自身对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主动性较弱。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学分,学习态度较敷衍,对课程体现的文化内涵并不是很重视。比如剪纸课,部分学生只关注到了剪纸制作的难易程度,而忽略了教师教授的手法和样式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故事。结课后,部分学生的认知仅停留在剪纸的基本概念,觉得剪纸有趣,知其重要却难言其重要之处,对剪纸所体现的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识、审美理想和哲学观念等文化内涵了解较少。而且部分文化课程的教师仍遵循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课堂教学趣味性不足,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得课堂学习积极性;其二是传统文化课堂“一对多”的模式很难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因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较高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基本都需要专业教师的专门指导。汉语国际教育学生在逐年增多,传统文化课堂因时间限制,只能采取“一对多”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欠佳。有的教师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以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较好的文化体验,往往会压缩文化讲述部分,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注重实践而忽视理论的现象,从而弱化学生的文化学习效率和主动性。

文化是吸引汉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了解一个国家最直接、最直观的方式。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主动接触、学习汉语的海外人士越来越多,他们不仅将其视为沟通工具,更多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语言文化的更好传播有利于我们向世界展示自身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而在全球范围内塑造好名声好形象,又将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轻重,因此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就要求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必须具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对国家的语言文化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如果对自己的文化都不能做到“熟知、能讲”,又谈何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但实际调查显示的结果却不容乐观,因此亟须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和解决措施,并推动其实施。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对策

1.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语言文化知识的内化与外化

汉语国际教育从事者“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一带一路”为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带来新机遇与挑战,无论是语言教育学习者还是工作者,都应该树立起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转变思维、顺势而为。[1]在日常学习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到对语言和文化的自我感知与自觉内化。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实现语言文化知识的内化与外化,同时可以通过“中国故事”的讲述,为课程适当增添趣味性,让学生能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记住汉语蕴藏的内涵,从而在未来教学中“转述”给海外汉语学习者,促使外国学生更好内化所学知识,以接受度更高的“他方视角”传播中华文化,即形成海外学习者将学习到的中国语言文化知识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给其他海外人士的新传播范式。教师通过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掌握程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文化观察力,使其学会如何将文化教学与其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在课堂中对文化教学部分的解说,以更深入、更透彻、更准确的专业角度,让学生真正学会有效结合文化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也应保持对文化教学的重视。

学校方面建议也可以多提供一些实习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语言教学都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方面在保证学生有足够课程实习机会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实践分数在课程中的占比,并“多途径”“多场合”“多角度”地锻炼学生实操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本校留学生资源。我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相对较多,恰好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促进双方的交流互动将既有利于境内生提升实际教学能力,又有助于留学生深入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从大一就走进留学生课堂观摩,提高他们对专业的认识和对国际汉语教师工作的了解,为将来教学技能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2]

2.结合实际情况,重视教材改革

通过调查和文献考证,可以得知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并不十分乐观。在调查时认同“汉语学习受文化影响较大,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和“文化教学相对独立,未能与汉语教学相结合”这两个观点的人数较多(如图3所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外国学生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学习汉语时容易被母语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概念“带偏”,需要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解释,以排除干扰,而这并非易事,作为长期形成的一种文化习惯,母语负迁移为汉语教学带来很大阻碍。

图3 调查结果分布

目前,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学界公认,但文化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仍有待改善。以对外汉语教材为例,许多教材都非常重视日常交际素材的引用,但存在以西方语言视角编写内容、忽视中华文化深层内核的问题,导致教材内容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看法和解释较为薄弱,从而不利于外国学生形成完整深入的了解。汉语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用西方的语法规则和文化特点进行汉语讲解,不仅会时常用“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来解释文化问题,更会直接摒弃汉语中的特色语法,使学生接触不到真正的汉语,也就谈不上文化学习。[3]由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编写的《中华文化大乐园》等教材,虽然有重视文化教学的意识,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中国文化,与传统教材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但在内容上稍显简略,留白较多,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仍依靠教师的课堂解释,对教师素质和教案设计的要求较高。总之,要重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掌握和对不同文化间差异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改革教材内容,使其更符合教学需求的同时,也要真正把对文化教学的重视落到实处,加大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对外汉语人才的培养与创新,从而以更好的方式去传播中华文化。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加紧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未来将有望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等方面加快改革创新,将文化教学有机融入对外汉语教学,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最贴切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4]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最终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汉语一带一路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学汉语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