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摘 要: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根据新课改教学大纲,灵活应用教学手段和创新教学理念,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中心,开展有效的、长期的、连续的数学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数学兴趣;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常表现为喜欢或不喜欢数学。研究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下降,七年级下期是兴趣分化的明显时期,但总的来说,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还是最喜欢数学。数学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关性。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逐渐形成的,需要长期培养。
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协作关系
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
二、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引发数学学习兴趣的保证
调查表明,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的方向包括:
1.练好教学基本功
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化,人们对教学基本功含义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除了课堂组织、语言表达、板书、画图等传统内容以外,还包括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尤其中新课程理念下,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大量应用,教师通过网络吸取大量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教师的分析能力也是完成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素质。心理学家认为,任务分析大致可以区分为四大类,即过程分析、能力(或技能)构成成分分析、专家-新手差异分析和综合分析。
2.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数学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关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与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培养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的讲解引导之间的关系;新的数学知识与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共同要求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等等。这里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这“四个基础”之间的关系作些讨论。
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技能的形成和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的培养数学活动过程中,它们之间有同一性、同步性,从根本上说必须协调发展。“四个基础”是数学学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我们可以借用 “冰山模型”来对“四个基础”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正如冰山由显出水面和隐于水面两部分组成一样,数学学力也可以分为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两部分。显然,显性学力是由隐性学力支撑的,隐性学力是显性学力发展的动力;而显性学力的获得和不断加强,又使得隐性学力更加巩固,并得到不断升华。“四个基础”协调发展的数学学力规则追求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发展性学力观。
3.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搞好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教学实践表明,只有那些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问题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任务的难度是形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结构,把握新旧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数学認知结构和智能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按照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学生数学思维规律,从已知到未知、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地安排内容。
三、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参与探究是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的最终目标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良好的新课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学生尽快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本节学习目的,建立起知识间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因此,要努力提高导入新课艺术性和科学性。导入要明确重点、难点,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难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目标,主动参与,也使学生产生“越是难学越能学好”的好胜心,强化心理素质健康发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导入方法。
其次,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
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长期的、经常的进行数学兴趣的养成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提高和发展,将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这样我们和学生就在数学课程的教与学中取得了双赢。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源泉,是教师在课堂中和平时的练习讲解中,应该时刻把握的教学重点,虽然这是一项对于师生来说都较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我们相信在我们广大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
[2]石中英.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关系的传统与变革.教育研究,19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