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金华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社会和家长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儿童心理学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有必要对教学进行优化和改革。本文从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希望其能为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儿童心理;教学改革;学前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必修科目,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学前儿童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目前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情况来看,很多院校该门学科的课本内容较为老旧,既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和思维,还缺乏应用性的实际案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该门学科时无法认识到学前儿童学的重要性,也无法正确认知自身进行心理学教学实践的效果。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有必要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不断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心理学知识,从而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本内容抽象且陈旧
心理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前儿童心理学作为该学科的一个分支其理论理解起来也具有一定难度。从现实教学情况来看,很多院校教师在讲授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时只是按照课本内容进行阐述,既缺乏实例也缺乏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很难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无法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学前儿童心理学课本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无法根据时代变化为其增加新的内容,有些院校课本中的理论和技巧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情况,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素质培养。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有一部分院校教师在进行儿童心理学授课时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课程以教师口头讲述为主,没有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挫伤了学生学习该门学科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理论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此外,教师还缺乏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无法将学生代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影响了整门课程的教学进度和质量。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今天,如若不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则无法满足学生对高效课堂的需求。
(三)缺乏实践性的应用教学
正如上文所说,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学极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充分理解理论知识,从而更好的应用理论知识,以此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关爱。从目前教学实践来看,很多专业院校缺乏实践性的训练平台,学生缺乏检验所学内容的机会,影响了后续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也很少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实践,导致学前儿童心理学课程处于“闭门造车”阶段,学生很少主动利用该学科知识。因此,很难充分发挥学前儿童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浪费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时间和精力。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视
纵观数十年的幼儿教育实践,心理学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懂得儿童心理学的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由于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存在课本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实践等方面的问题,很少有学生对学习该门学科具有极高的欲望和意愿,长期以来也很少也有学生对该门学科给予高度重视。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该门学科的教学改革,将对该学科的重视提到日程中,从而唤醒学生对该门学科的重视程度,提高其学习热情和意愿,还能为后续的教学改革谏言献策。
(二)有利于提升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质量
从学科现状来看,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一门被忽视的重要学科,很多院校甚至减少该门学科的课时,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该门学科的教学。对儿童心理学进行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该门学科的重视程度,还能提高教师对该门学科的认真和重视程度。此外,还可以为该学科教师提供创新教学的机遇和平台,教师们政策支持和引导下能够不断拓展自身观念和思维,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儿童心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未来的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应用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知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采取措施弥补不足,以此不断提高个人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综合能力。对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进行改革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进行理论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技巧,有利于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做好准备工作。
三、推动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对策和方法
(一)优化课本内容,提高教学的职业适应性
课本内容是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心理知识的基础,课本的老旧和繁琐是阻碍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为此,院校应优化课本内容,及时对课本进行更新和调整,使其紧跟时代步伐,并在课本内容增加操作性的实例,提高学生对理论认知的重视程度。课本内容的优化有利于增强知识学习的职业适应性,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比如,在课程内容设计构建过程中,可以将该门学科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概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实践案例和操作,实现理论知识和职业实践的充分融合。
(二)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今我国已进入信息资源爆发式增长的新媒体时代,教师应引导学生跳出课本局限,将眼光放置于海量的网络学习资源上,充分借助网络新媒体资源实现对自身知识的查缺补漏,通过网络优质教学案例的学习不断拓展眼界和思维。此外,院校还应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该学科的网络学习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和协作,创设理论素材资料板块、论坛交流、作业互助等板块,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品质。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真实的学习环境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现代院校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营造融洽、有趣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破除仅仅使用粉笔、口述等传统教学手段,实现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體教学手段的融合,将现实案例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在学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一课时,教师应通过视频方式展示学前儿童感知、记忆、思维的发展规律,让学生深刻理解幼儿认知的发展路径,增强其对幼儿发育阶段的理解,从而更好的进行引导。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增强学生应用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学生与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实现知识和想法的交流和互动,从而不断积累经验。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授课方式,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为学生搭建实践、合作、交流的平台。比如,根据“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为主题,教师可以组织举办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演讲或则辩论赛,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然后在实践课堂或者课下进行活动,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幼儿园志愿服务,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理论的认知和理解,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认同感。
(五)注重对学习过程考察,创新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察往往通过期末考试进行评估,仅仅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性[3]。因此,教师应改变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摒弃学习成绩单一评价论,将日常出勤、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调查报告、活动参与情况、实习或者实践经验等指标纳入到学习效果考评中。这种考察方式有利于实现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双重考察,能够推动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引导其既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效果考评中,可以對实践能力突出、活动参与活跃度高的学生进行加分,对出勤差、活动不积极的学生进行减分,构建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
四、结束语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素质,为了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有必要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课本老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进行解决,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首先,应优化课本内容,为教学改革做好基础的理论准备。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其次,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真实的学习环境。此外,加强实践性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最后,注重对学习过程考察,创新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程红梅.《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农家参谋,2019(21):287.
[2]彭洋洋.建构主义视野下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三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09):104-105.
[3]谌飞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幼儿心理学”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5):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