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雪龙
【摘要】丰富的活动器材对幼儿成长有积极的作用。自制体育器材,材料多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幼儿需要参与到自制器材中。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幼儿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户外体育活动;器材;自制;应用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户外体育活动的器材缺乏,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现有器材已不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那么,如何打破这种困境?笔者认为可以从器材的自制入手,创造一个新的局面。自制器材就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现状与认知水平来制作,这有利于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1]。那么在活动中,器材的自制与应用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充分搜集废旧材料
(一)变废为宝,收集自然的体育器械材料
自制器材所需材料多数取自日常生活,比如旧的纸箱、纸盒、报纸、纸袋,还有街上发放的广告纸,这些都可以收集起来。使用废旧材料制作器材,可以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同时可以培养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善于创造的心。
(二)物尽其用,制作合适的体育器材
人多力量大,我们应该鼓励师幼、幼幼、亲子共同参与,收集合适的材料。例如在材料收集的信息发布中,教师可以采用微信、QQ、家长园地等方式,还可以准备几个大箱子放在特定的位置,在箱子上贴上所需材料的种类。这样可以较好地增强家长的家园互动意识,同时向家长宣传了收集废旧材料的意义,间接增强了家长的环保意识。
二、因地制宜,自制体育器材
(一)量身定做,以幼儿的兴趣为起点
从广义上来说,自制的体育器材就是为体育活动服务。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使用自制的体育器材开展活动的本质是让幼儿的技能技巧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玩具。”自制的器材不仅丰富了户外体育活动的材料,而且可以激发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2]。
(二)自制体育器材应遵循的原则
1.安全性
在自制体育器材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材料的安全性进行考虑。因为幼儿在活动中直接接触材料,所以应确保所选择的材料是环保无毒无刺激性气味的,并且不存在尖锐的棱角。这样在对废旧物品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同时,能够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
2.耐用性
自制的体育器材要能在各种活动中循环使用,不能消磨过快[3]。以自制器材“跳跳袋”为例,布袋由普通的布料制作,耐用性较差,使用几次后其底部与两侧的提手便出现开裂,因此可以把受力最多的底部和两侧提手使用較厚的布料进行加固。这样一来,布袋的耐用性会更加持久。
3.科学性
自制的体育器材属于非标准器材,所以教师在制作时要充分考虑大、中、小班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都能使用。教师在制作器材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比如,小班幼儿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动作很不协调,教师在制作小班体育器械时,要偏向于锻炼他们身体的协调性;中班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相对灵活多了,在自制器材中可以稍微加大难度,如追求力量性和平衡性;大班幼儿身体已经很灵活了,普通的器材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成长所需,那么器材的设计便可以具有挑战性。正如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和辅助器材所获得的潜力。两者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三、自制体育器材的应用
(一)创新自制体育器材的各种玩法
1.因地制宜,探寻适合的投放场所
适宜的场地是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基本保证。要在活动中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就要将活动内容和场地进行双向结合,以发挥活动场地和内容的最大效能。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活动所占用的空间、幼儿人数、移动的范围以及活动次数等,对场地选择做预期式的规划。
其次,创设班级内的体育活动区。例如:在开展投掷、纵跳等活动时,可在室内开展,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活动需求,又不会受到天气等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
2.灵活运用,自主创新体育器材的玩法
创造力是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幼儿的创造力经常会让成人感到吃惊。如果每天拿单一的某种事物让幼儿进行活动,刚开始幼儿可能会因为对事物本身的新奇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接触的次数和时间的增多,兴趣不会像最初那般高昂,终有玩腻的一天。教师应该将多种器材合理搭配,灵活组合、变通,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变换器材的玩法,让器材“活”起来。只有这样,自制器材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和意义。
(二)有效使用与指导理念的深化
1.使用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应用
多数人认为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就是教师简单地带领幼儿跑跑、跳跳等,偶尔做些简单的游戏。这只是传统的观念,它忽视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本质目的和真正意义。其实,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和其他普通活动一样,都是用特殊的方法向幼儿传授知识与技能。知识作为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对幼儿体育精神的形成和文化素养的强化有着积极的影响。
以体育活动“小猴子本领大”为例,活动需要用到大量器材辅助教学。在准备活动中,教师就要渗透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且指导的方式不能太直接,避免在后续教学环节中出现二次重复。所以,教师要将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材料结合起来。例如在活动的游戏环节“勇闯盘丝洞”中,需要幼儿用报纸球自制的炮弹击退守护关卡的蜘蛛精。为避免幼儿出现打不准或投掷距离过短的现象,在准备活动中教师便可以用些有童趣的方法,帮助幼儿提前了解这项动作技能与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2.指导理念深化推动活动的开展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活动指导和教学理念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和个性需求。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的质量和器材使用的效率,教师就要积极对教学指导理念进行深化变革,让体育活动充满趣味性,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为了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指导理念要立足于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同时要将活动内容与实际环境相结合。
例如游戏“赛龙舟”,这个活动需要的场地相对大些,如果教师将幼儿编排成人数较多的小组,那么活动中幼儿会出现行进距离太短、活动量太小以及动作技能掌握不标准等问题。面对这种问题,教师可采用减少组内人数,增加小组数量的方法加以解决。对于活动量太小与动作掌握不标准等问题,可以用小组间接力比赛等方法加以解决。
四、自制体育器材的意义
(一)树立环保意识,弥补经费的不足
国家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逐年增多,但在偏远的西部地域,教育经费依然严重不足,器材老旧匮乏,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质量与效果[2]。自制体育器材的出现和应用缓解了这种现象,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拥护和喜爱。自制体育器材是根据当地实际环境和幼儿情况,由创作者结合自己的智慧和实践经验制作出来的,符合当地幼儿的特点,易受到幼儿的喜爱,环保性、实用性更强[3]。同时,原材料取材方便,制作出来的器材在构思、设计、使用等方面的针对性更强,有利于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部分资源的二次利用,也能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间接地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根据活动实现材料的优化组合
自制体育器材在体育活动中的应用,不仅对幼儿有多重益处,而且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有选择性地制作出幼儿感兴趣的器材,或者根据现有材料的特性灵活地进行运用或改造,将其制作成形改意不改的多用途活动器材。教师可以将多种材料混合搭配制作成多种类型的器材,比如一个牛奶罐头可以做成高跷、梅花桩、滚滚车、保龄球等。
五、结语
传统的体育器材在现代体育活动中出现短板,已不能满足幼儿身体成长的需求。自制体育器材的运用,缓解了幼儿园因为教学经费的不足导致器材老旧更新换代过慢的问题。自制体育器材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对体育活动有了新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活动中可以检验自制的体育器材能否满足幼儿的需求。并且,自制的体育器材可以与传统的体育器材相结合,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做到物尽其用。总之,自制体育器材的运用推动了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改革,使幼兒在体育活动中受益良多,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陈卫红.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投放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225-226.
葛存红.自制体育器械在体育活动中的运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6(07):74.
孙宁.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材的探索与实践[J].青少年体育,2018(04):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