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国驸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后,我国对林业资源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林业资源生产、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林业生产建设而言,调查规划设计是基础工作,其可以对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等形成精准把握。基于此,就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究,并提出了具体建设策略,以期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林业;调查规划;生产建设;发展地位
中图分类号:S757.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2.064
据统计,我国林业资源正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对于深化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我国已经在林业生产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发展时间较短,对后续生产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若想完善林业生产建设项目,需要对调查规划设计加大关注力度,以此对今后的发展规划、绿色增长效益等形成全面了解,加快林业发展向纵深推进。
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概述
1.1 概念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主要是指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利用的设计,涉及各种科学知识、数据和信息技术,其决定了后续我国林业发展的成就。林业调查可以理解为一种资源清算,目的是为了掌握林业的实际情况,将林业生产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1]。
1.2 技术指标涵盖
林业规划设计能够对林业资源使用进行汇总,以此为林业决策及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基于相关标准规定,林业调查所涉及的技术指标具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地类。林区土地资源分为林业用地及非林业用地,林业用地包括造林年限、郁闭度及成活率等情况;非林业用地则包括无林地及苗圃地等其他类型,如工业、畜牧业及未利用地等。
2)林种。林地不同则林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部分林种以涵养水源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为主;部分林地主要用于生产木材,创造经济效益;部分则是以提供资源为主,涵盖部分特殊用途林。
3)树种组。不同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经营价值同样有所区别,不同树种需要进行区别研究。
4)林龄组。不同树种的数量、成熟年龄及生长速度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林业资源调查期间,需详细完整地深入调查及科学分析[2]。
2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与林业生产建设的
关系
2.1 与营林的关系
林业调查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图像化目标区域的林业经营情况,目的是打造发展区域,结合实际的区域特点,掌握当前森林资源的管护情况,系统地管理管辖区域的林木资源,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林木资源,提高林业建设经济。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此确定林地使用边界及林地开发规模,使利用者可以得到较为平衡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发挥林业的真正价值。
2.2 与造林的关系
造林是林业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实际工作中要结合自身所管辖区域内具体林业发展情况制定方案,自2005年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已累计投入补偿资金166亿元,截至2019年年末,惠及700多万农户近2 380余万人,省共区划公益林已达1 273.33万公顷,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造林建设的具体依据就是合理进行规划设计,造林工作前需要分析现有林木的质量及林木数量,通过林业调查来有效规划自身的设计工作,在明确达成年限以及造林规模后落实相关方案,根据实际的发展和生产需求设计科学的造林方式[3]。
2.3 与资源的关系
林业生产建设需要实行资源开发利用,尽可能使利润最大化,但结合我国的林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林业资源利用并不能结合当地的特色及市场的需求,导致浪费大量林业资源,阻碍了林业的建设与发展。林业调查工作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当地的林业资源结构,了解当前地区市场的实际需求与消费特点,控制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此同时,需要对所管辖区域的林业环境进行真实准确的科学评价,给予当地林业资源管理科学规划,在保证当地生态环境不受到严重破坏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林业生产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森林资源价值的不断提高,各种生产建设活动也在不断增多,这离不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支撑,因此必须探究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后续规划提供参考。
3.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
3.1.1 经济地位
林业是我国可再生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调查规划设计,突出自身的经济地位。在工作开展前需要掌握各类相关信息,以此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设计方案,提升林业产量和质量,为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4]。
3.1.2 建设地位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离不开数据支撑,其在发展建设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能为林业生产建设提供参考数据信息,以此与取得的结果与社会经济价值进行对比,分析建设的创新改进方向,为林业生产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及技术支持,推动林业建设。
3.1.3 指导地位
林业调查在生产建设中有着指导地位,其能为后期开展林业生产建设制定规划方案,是我国发展林业的前提条件。同时,林业规划设计工作也解决了形式的选择问题,根据掌握的地理信息、气候条件等,判断当前区域能否进行封山育林或人工造林,最终使生产建设方案能够符合预期要求。
3.2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作用
3.2.1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森林资源建设相关工作全面开展,但当前现有的森林资源人均占有率仍明显偏低。通过有效的森林调查,可以对当前现状深入了解,为森林资源管护制定出科学的生产建设、管理维护等方案,实现对林业资源的整合,对林业部门进行指导,充分发挥林业资源功能,帮助分析目前林业种植区域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林业资源保护做好铺垫。
3.2.2 助推林业建设项目
林业建设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在实际生产建设中,应从不同的层面、角度进行审视,从而使战略决策具有科学性、操作性。林业调查规划必须根据林区的实际特点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通过完善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反映出地区内林业资源的整体质量、环境、条件、面积等必要指标,从而提升决策的质量与有效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3.2.3 深化林业利益考量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人均森林面积覆盖率却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例如,我国甘肃地区受地形地势影响,严重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发展。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开始更加重视林业的发展与建设,森林资源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相关资源的消耗也随之增长,不协调问题逐渐显露。森林资源生产建设项目非常复杂,因此在利益分配上存在各种矛盾,而通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可以优化利益分配,将问题矛盾处理关口前移,从而推动整体层面的生产建设[5]。
3.2.4 生态经济效益结合
我国现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不再单纯地追究经济利益,通过开展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生态建设的带动作用会更加明显,符合发展的综合性、生态性、效益性。同时,开展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可以把控总体林业发展局势,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林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保证我国林木资源的长远供应,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
4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新的发展时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对于森林资源及各项生产建设项目的影响性越来越深刻,通过扎实的调查规划设计,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各项生产建设项目的落实。
4.1 推进信息化建设
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需要完善当前的林业管理工作,相关人员必须丰富林业资源信息管理知识,从而结合实际案例开展相关讨论。林业调查期间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由建设人员积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对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遥感(Remote Sensing,PS)
等加以充分整合,不断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进而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为林业生产建设提供依据。
4.2 转变发展观念
现阶段,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林业调查规划对林业生产建设的重要性,重视对思想
(下转第页)
(上接第頁)
观念的积极转变与革新,如全面掌握具体的发展形势,针对调查报告存在的不足与缺失提高监督力度,对当前现存的发展制度加以优化和完善,实现对各环节的严格监督管理,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保障。
4.3 加大规划投入
当前各类林业生产建设项目被纳入规划中,我国林业资源2013—2020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超过了3.7%~6.1%,
因此需要提高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重视程度,加大在这方面的人财物力资源投入。例如,完善各种软硬件的更新,确保调查规划设计的与时俱进,并合理开展设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大力引进年轻专业技术人才充实一线,从而满足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基本需要。
5 结语
人与自然的长远和谐发展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前提条件,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有效开展林业培育与养护工作,增加我国森林资源及林地面积,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促进林业建设,使林业建设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以此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颖生.影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现代园艺,2020,43(05):213-214.
[2] 黄现松,罗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业与技术,2020,40(09):87-88.
[3] 陈哲华,杨沅志,秦琳,等.基于行业特征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事业单位改革研究[J].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19(02):10-15.
[4] 金亚荣.论3S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20,40(18):90-92.
[5] 王占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1(27):73-74.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