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杜文娟
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生源地贷款制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作为目前国家助学贷款中的重要主体,生源地贷款制度所取得的效果会对学生资助政策的实行起到直接影响。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制度却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对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制度的重要性加以明确;其次对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再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制度的具体优化措施。在教育体质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大学普遍实行了收费制度,这也使得学生自身的生活费用以及学习费用越来越重,特别是那些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甚至要面临辍学的选择,所以,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必须要得到更加广泛的实行。但是,尽管生源地贷款制度在不断地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完善优化,但其中却仍旧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应当充分重视起存在的问题,建立起更加稳定、全面的贷款制度以及制约机制,使得生源地贷款制度能够良性发展。
一、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制度的重要性
1.生源地贷款制度是完善资助政策的重点。自1999年起,我国就已经出台了完善的高校助学贷款政策,而在多年的发展以及完善下,高校助学贷款政策已经由原本的校园地逐步向着生源地方向转移,这不仅是一种提升助学效率以及助学质量的关键途径,也是控制好助学贷款内部风险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精准扶贫”理念提出后,生源地贷款制度更是已经将其作为了主要的思想引导,进一步完善了生源地贷款制度的工作流程以及核心工作环节,使得生源地贷款政策的针对性以及稳定性不断提升。而站在近年来助学贷款发放的角度上来看,城乡中农村地区的生源占据了主要部分。由此可见,生源地贷款制度必须要明确学生资助的具体需求,从而更好地提升生源地贷款制度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尤其是那些家庭相对较为贫困的学生,更要积极建立起完善的反映制度,使得助学机制能够得到更好地落实。
2.生源地贷款制度是提升实施效率的关键。生源地贷款制度在本质上属于一种信用贷款,并不需要贷款方提供相应的物资担保,这就导致还款过程中隐藏的风险相对较大。而以高校为主导的传统助学贷款,因大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存在着很大的流动性,很容易提升还款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更好地降低助学贷款中的风险,就应当积极采取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简单来说,就是由主要的生源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来完成受助学生的审批、审查以及资金发放任务。此外,这也使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重点逐渐转为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并且在这种模式下,生源地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作为助学贷款的直接管理者,其工作重点也从传统的引导宣传转变为了承办催收,并且能够在相关的统计数据中明确贫困学生的社会信用以及家庭经济等基本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好具体的贷款额度以及发放途径。同时,通过与信用系统以及学习信息系统的有效融合,还可以更好地掌握当地的人际信息以及社会事件,并灵活采取报告、电询以及禁贷等针对性措施。
二、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
1.各个部门的职责履行不够到位。生源地贷款制度涉及到的银行,其主要负责发放、审核以及贷款管理工作,但其中的回款管理却很难到位。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特别是县级部分,所涉及到的职能内容十分复杂混乱,不仅需要定期将生源地贷款制度的具体情况反馈到上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还要帮助银行一同开展助学贷款的初审以及申请等管理工作。不止如此,还需要与高校做好相应的数据信息对接工作,以防一名学生多次申请助学贷款。尤其是后续的还款催收工作,在时间的逐步推移下,生源地贷款制度的工作量以及资助对象持续增加,而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由于人力上的限制,导致催收工作很难开展,不能更好地督促学生完成还款任务。
2.组织结构的设置不够完善。生源地贷款制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及银行等多个部门。而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各个部门应当更好地展开分工协作,而站在目前生源地贷款制度组织架构的角度上来看,县级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已经逐渐成为了生源地贷款制度的关键牵头部门,但其中却仍然存在着组织设置不够完善的问题。在当前生源地贷款制度的架构中,高校与银行两个方面,都属于一种较为独立的法人机构,只有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属于新设立的管理机构。而站在省级以及国家的角度上来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当具有着独立编制,但是,大多数县级的学生管理资助中心,其内部却并没有独立编制,通常都是附设在财务科室以及教育局中,并且工作人员大多都为兼职,这就导致生源地贷款制度的组织结构呈现出很多漏洞。
三、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制度的具体优化措施
1.完善生源地贷款制度,平衡人文性与约束性。一般情况下,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的制定应当充分结合柔性诉求以及刚性规定这两个组合要求,尽量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而单单站在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的角度上来看,其助学贷款的资格审定、资助标准以及审批流程都必须要进行刚性规定,只有充分优化完善这些刚性规定,才可以更好地体现出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的严肃性以及合理性,保证相应制度不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同时,国家在联合财政、教育等部门出台助学资助政策时,应当尽量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明确学生的基本需求,加大对于安全性以及可行性的考虑力度,并且生源地助学贷款属于一种惠民政策影响下的银行产品,更要将人性化作为基本理念,逐步完善生源地贷款制度,特别是在制度的建构方面,要拓展出巨大的多样化处置空间,使得生源地贷款制度能够更加灵活。而制度的主要帮扶对象,必须是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学生,并且要在相应刚性规定的基础上,要求街道以及村镇来出示贫困家庭证明,从而更好地保证生源地贷款制度的针对性以及稳定性。另外,如果贷款者因丧失劳动能力、成员患有重大疾病以及死亡等关键问题而无法偿还贷款时,就要提供出制度性救济,以财政负担等主要方式来免除亦或是降低贷款,充分体现出生源地贷款政策的人文关怀。
2.强化执行过程,调适好灵活性以及规范性。生源地贷款制度,只有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才能够成为一种现实制度。首先,应当明确制度执行的主体所在,进一步提出由省级教育部门以及行政部门牵头,并结合国家开发银行以及财政部门共同开展生源地贷款的试点工作。然而,助学贷款在本质上属于一种以合同为主要依据的经济行为,而县级学生资源管理中心则属于行政部门,无法成为合同履行的主体,只能够作为协助部门,即便有着银行的具体委托,成为了合同的主体,但由于其内部的工作人员在借贷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使得借贷的风险不能得到更好地规避;其次,还应当定期考核生源地贷款制度执行过程中具体执行行为,县级的学生自主管理中心,不仅要接受银行所下达的催收工作,还承担着重要的管理职能,但在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银行之间关系的角度上来看,银行应当对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所完成的委托任务加以考核,并及时给予相应奖励,否则不仅会降低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积极性,还无法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展开评价;再其次,则要重点强化学生以及家长的合同履行行为,保证还款工作能够稳定进行。此外,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中涉及到的部门,要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一同做好相应的工作对接以及信息衔接,稳步提升生源地贷款制度的执行力度。
3.设计好工作流程,统一开放性以及系统性。生源地貸款制度,其本身是对现有的业务以及流程所进行的理性思考。而当前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尽管其内部的流程设计具有着闭合、周密以及合理的特征,但其中的关键环节,例如催收以及发放等,还需要加大设计力度。根据相应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在对第一轮助学贷款进行催收工作时,有部分学生直接更换了自身的联系方式,同时也并没有与资助方进行主动联系;极小部分的学生无法按期完成还款。而在第二轮催收工作中,仍然有无法按期还款的学生存在。而传统的管理人员调查、寄送挂号信以及登门拜访等方式,其催收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就应当构建起多元化的工作流程,通过多种渠道来构建起发放措施,有效连接村镇、街道、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及高校等多个方面,并在催收环节加大力度,与出示相应资料的村镇以及街道、还有亲朋好友形成合力,从而在充分明确学生基本家庭情况的基础上,更好地展开催收工作。
综上所述,生源地贷款制度,其主要是采用行之有效的金融手段,帮助那些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惠民政策,并且也是政府方面实现教育公平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因此,必须要将精准扶贫作为基本的思想指导,并重点关注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精准考核以及精准识别这四个主要环节,从而在加大制度执行效率以及执行质量的同时,更好的体现出生源地贷款制度的人文关怀,保证生源地贷款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制度落实的力度以及实效性。[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学生资助专项课题”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X-a/2018/17)。]
(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软件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