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竞翀
一、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1.风险管理概念。国外学界对风险概念较为普遍的主流观点认为,风险的主要内涵是经过量化后的不确定事件预期和目标的差异,该结果的呈现因素包含了组织目标、投资因素、人为因素和各类运营环境因素在内。国内的很多学者观点則认为风险可能性、不确定性是风险产生的必要条件。国内关于风险管理的理论主要有三种流派,分别是较为客观的“实体”学派、相对主观的“构建”学派以及兼取前两个学派的“中立”学派。客观“实体”学派强调在风险管理中组织的作用和重要性,只有贴合组织管理实际,才能在过程中实现高效的风险控制目标;主观“构建”学派比较看重风险的复杂性,认为风险问题主要在构建过程,要从人、社会、团体的角度出发,实现企业目标的总体良好;“中立”学派提出了对风险的管理既注重度量和程序分析又注重人文复杂性,认为风险管理应该具有广泛的跨文化适用性,根据企业经营中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措施,避免盲目套用。
2.风险管理的分类和目标。①风险管理的分类。文章所涉及的风险管理类别主要是经营环境中的风险,也可以理解为风险管理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的有战略风险、竞争风险、财务风险、营运风险、政治风险等。②风险管理的目标。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主要包括两部分,事前和事后的目标管理。事前的目标管理主要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性指标、合规性目标上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即预防、消除风险是事前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事后的目标管理是以生存目标和持续经营目标为主,主要集中在事故处理方案的建设和实施,包括企业形象的维持维护、恢复生产和常规经营秩序等。
二、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析
1.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分类。根据理论,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对其风险进行分类,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企业层风险和项目层风险。①企业层风险。a.战略风险:企业战略方向错误和失误导致的风险,包括市场竞争失利、行业方向转换失败、收购合并受挫和市场选择错误等。b.政治风险:企业所在地及国家的政局变化、政权更迭、战争、暴乱产生的风险,国内的建筑单位在海外会面对该类风险。宏观经济风险:由于市场的经济形势产生的,包括经济政策变动、建材设备涨价等。c.社会风险: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因素,是国内的建筑单位在海外活动变多而相应增加的风险。d.自然风险: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施工环境导致的风险,包括各种地质和气象灾害。②项目层风险。a.安全行为风险:建筑项目由于员工的过失、疏忽等行为导致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包括安全风险、工程质量风险、消防相关风险等。b.组织风险:企业组织内部部门间在管理过程中配合不畅从而产生的问题。c.商务风险:经营过程和承发包过程中的合同条款导致的风险,涉及工程款支付违约等。d.技术风险:项目施工中的不成熟技术或者技术设计失误导致的风险,包括建设方设计缺陷、工艺落后、新技术方法失败等。e.环境风险:建筑企业不能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达到施工组织过程中应该完成的环保标准引发的风险,包括噪声、水、扬尘的污染等。
2.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识别。①宏观环境的风险识别。a.政治环境。十三五规划制定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通过严厉打击建筑行业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转包、违规挂靠、违法分包等一系列不法行为,进一步完善了工程质量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切实推动了建筑施工企业依法运营。b.经济环境。国内近年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创新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效进一步显现。但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严厉管控,一系列史上最严限购政策的出台在有效遏制房价升温的同时也让商业开发性质的房地产项目有所萧条。c.技术环境。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政策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微观竞争,单纯依靠投资和体量的增加已经不能给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带来更多的机会。建筑企业正在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将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核心竞争力。②竞争环境的风险识别。主要竞争对手有两类企业:一是资质全面并且等级高的大规模建筑集团公司、国企建筑集团;二是实力相当的本地专业分包施工企业,这些企业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技术水平和资质都相当有份量。此外在利润空间小的领域还会接触到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并不会轻易投标专业分包工程项目,因为启用庞大的队伍就意味着巨额的管理成本增加,而此时民营企业的出现和介入也就水到渠成。③内部环境的风险识别。国有建筑企业从相关各项的整合状况来看,横向的拓展能力以及纵向的成长空间还是有待提高。技术人员的资历从数量上来说,是处于中等偏上地位,然而由于公司起步较早,大龄的技术人员数量较多,在实际业务运营中一级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人才紧缺,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资质审核。④财务风险识别。当前国有建筑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负债比率高、长期偿债能力不理想、应收账款变现能力有限等。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主营业务的竞争力减弱、创新能力较为有限、利润较微薄,从而导致风险管控难度高,一旦建筑市场进入衰退期便很容易陷入危机甚至破产,笼罩在巨大的坏账风险中。⑤人力资源风险识别。大多数国有建筑企业当前业务量略显冗余,人力资源储备也较为不足,项目人员满编并不代表人才储备已经满足了业务需要。很多企业由于组织结构的划分尚没有完全定形,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责权体系分解也不够明朗,加之行政疏于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缺失,可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待提高。
三、我国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
1.战略风险控制。战略风险防范的内容包括几个主要的风险点控制。首先是关键项目失败风险,主要是因为企业资金断裂等导致;其次是客户群萎缩风险,建筑行业固定客户如市政工程、知名地产商等客户的减少无异于失去市场,因此维护客户的关键在与提升自身的服务品质;再其次是行业发展的选择风险,选择发展方向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必须慎重;接着是竞争对手风险,对手过于强大会威胁到自身的生存环境,需要权衡是否为了取胜而突破常规;最后是企业发展瓶颈风险,建筑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发生停滞不前,突破瓶颈、力求创新是唯一出路,但也要考虑这个过程中面临的失败风险。
2.宏观因素风险控制。宏观因素是由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市场、法律、政治、政策风险。利率和效益是构成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融资工具对冲可以有效让该风险降低,企业可以采取利率互换、期货、远期利率协议进行风险控制;法律风险包括经营法律风险、人力资源法律风险、合同法律风险,这些风险要从造成的损害和发生风险的因素进行控制;政治、政策风险作为无法回避及控制的重大风险,有可能直接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压缩利润空间,企业能做到的就是重视政策研究,熟悉规则。
3.财务风险防范。财务风险的产生是因为各类财务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及预期外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企业的损失。财务风险的发生并非是独立的,而是和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的各个流程紧密相关的,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节约企业经营成本,质量的不断完善对获得业主的认可度、取得回款避免现金流短缺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改变战略方向实行多元经营可以有效分散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无论是财务的流动性、筹资、投资还是涉及企业信用的问题都可能导致风险,因而应根据具体风险的特点制定合适的风险控制与规避策略。
4.人力资源风险防范。人力资源导致的相关风险主要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息息相关,无论是制度、招聘风险、员工关系与能力还是外包风险,都共同构成了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主要风险诱因。企业需要进行广泛且有效的文化精神引领,培养团队和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加强人力资源各个模块的科学管理,从员工情感角度控制建筑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我国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改进措施
1.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制度。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制度要保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目标,以保证风险管控的效果达到最佳。根据当前国有建筑企业经营战略的需要,对企业风险管理结构进行深入调整,从粗放的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成立风险考核规划小组,构建风险考核管理体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开拓企业风险管理规划;在风险管理应用阶段的流程和过程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开展全方位的企业质量管理系统建设。
2.储备培养进行专业风险管理的优秀人才。国有建筑企业在制定招聘计划时,应多考虑风险管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如企业风控师、风险管理师等以提高风险识别和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水平,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风险管理方面的技术骨干。国有建筑企业在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应加强对风险管理队伍专业技能、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素养和应急能力等多方面的培训,并加强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战略意识的培养,不能只注重专业技能,也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能。
3.注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对于风险信息的识别和制度的执行力是极其重要的,企业全体人员能够去重视风险的态度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企业极其可贵的无形资产,科学完整的风险管理氛围对企业风险控制的影响是基础、全面是长期的。让企业员工形成风险防范意识需要长时间的培训和工作中的宣贯,让他们参与到企业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中来,注意信息交换和知识分享,提高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水平。
4.全面风险管理的监控机制建设。风险监控是企业风险管理改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建筑企业内进行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可以通过配套的风险监控保障体系来进行改进和补充。这个监控保障體系可以对企业的风险管控体系是否完善进行反馈和控制。例如对可能出现的遗漏和新风险进行筛查和盘点、对风险控制的结果进行跟踪,以保证能够及时跟进企业不断变化的风险,寻找出影响风险控制效果的因素和改进风险管理工作方法的可能。这种动态改进、持续监督和实时反馈有助于形成完善、科学、智能、可持续的风险管理体系。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