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晖
【摘 要】活动不仅可以使语文阅读课程变得更有吸引力,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章立足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活动实施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意在使语文阅读因活动的开展更有意义,学生也能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精神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活动;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6-0187-02
Activities-A New Way of Teaching Chinese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s
(Shicheng School, Xiuyu District, Putian City,China)HU Zhaohui
【Abstract】Activities can not only make Chinese reading courses more attractive, but also broaden students' cultural horizons and improve their Chinese literacy. Based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activity, the article conducts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implemented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s. It is intended to make Chinese reading more meaningful due to the activity, and students can also gain spiritual growth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activ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activities; Subject literacy
活動可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辟新路径,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也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在追赶教学进度,课堂活动总是会草草结束。这样的课堂不仅枯燥乏味,学生的实践、审美、创新能力都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而语文教师要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就需要以多彩的语文活动作为支撑。心理学认为,只有符合人的心理需求的活动才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也能够关注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对于教育全体性的实现也具有积极意义。
一、立足学生的心理实际,点燃学生的活动激情
内需始终是成功的基础,没有内在的心理驱动力,做任何事情都是被动地接受。在被动的心理状态下,人们的参与意识不强,无法释放自我个性,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最大的发展。故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持续参与活动的欲望。目前,很多教师都关注课上的导入环节,但是单单的依靠一个导入,活动也无法持续地开展下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激发学生对每个活动环节的兴趣,单纯地导入是不够的。教师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通常会设定导入—进行—收尾这三个阶段的活动步骤,而三个步骤中,都需要学生持续地保持热情,既然是学生主体自己的活动,教师就要保障学生全员参与这三个阶段,借此来实现活动的目标。
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篇文章介绍了学生不熟悉的一种事物,也许学生很难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这就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了情感障碍,活动的开展可以缓解这样的尴尬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阅读中动起来。“同学们,我们可以用老师提供的网络设备搜集相关的资料和观看相关的视频,这是活动的第一步,能够做到的老师奖励小组成员每人一颗星。画出小艇的构造图,这是活动的第二步,能够做到的老师奖励小组成员两颗星。讲述小艇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介绍你身边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这是活动的第三步,能够完成的获得五颗星。获得八颗星的同学将由老师陪同户外写作一次。”这样的激励措施非常适合小学生,他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的同时也能保证持续性。有爱才有情,有了对阅读内容的热爱,才能与之亲切对话,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进来,而且这样的活动会关注到每一个渴望被认可的小学生,教育全体性得以保障。
二、确保学生的全员参与,指定有效的活动计划
“未雨绸缪”这个词指出了提前准备的重要性,任何事情在突发的状态下都需要应急的举措,计划的制定非常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安排活动,也需要有计划,而计划的受众是学生,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学生的主体性必须要得以保障。教师不妨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自己则加以引导和指导,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这样学生就拥有了活动的主动权,就可以保障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小学生的内心世界纯真而又率直,而教师就要让他们的这种天性发挥出来,展现在活动中,这样的活动又何愁没有实效呢?
例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活动形式展开,这篇文章是游记类的散文,而文章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产生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为了激发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趣,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创设以此户外活动,“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的活动安排时间充足,我们走出课堂,呼吸自然的空气,感受生活的美好,这次活动是有任务的,就是要选择一个你们喜欢地点,然后我们进行游览,写出游记,让我们学会观察自然之美。我需要大家拉帮我制定一个严密的计划!”学生们兴趣十足,开始进行活动前的设计,令教师意外的是,孩子计划制定得非常好,既加入了自己的喜好,又考虑了安全等问题,这样就能增强语文活动效果。活动的意义和价值需要学生自己感悟,设计活动计划的时候,学生会在无形中考虑到了这一点,那么活动就会更加有意义。自己制定的计划,学生的参与性也更强,更能展示儿童的语文情怀。
三、融合学生的生活元素,增强学生的活动实效
语文阅读教学中,既有知识能力目标,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主要目标。语文课堂中活动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合学生的生活元素,用活动唤起学生参与生活的勇气,鼓励学生融入社会,产生社会责任意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活动开展大都是围绕着文本本身进行,而真正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活动却很少,这就将语文阅读架在了一个高高的舞台上,而学生只能欣赏其中的美景,却无法指导自己的生活,这样也就失去了活动的育人属性。只有学生切身感悟和体会蕴藏在活动中的情感,才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趣。
例如,在《故宫博物院》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展开一次语文活动,借活动培育学生的优秀品质,“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学习的文章是《故宫博物院》,但是我不想做过多的讲解,我希望大家能将故宫这本书讲给老师听,我们借此展开一次语文阅读活动,叫作‘我的故宫故事,我们可以搜集一切有关故宫的阅读内容,每天都搜集一些,这次活动我们持续一周的时间,一周后我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故宫故事。”学生们对这样的活动非常重视,还有的同学为此观看综艺节目——我在故宫修文物。这对于学生了解故宫,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和祖国灿烂的文化以及培养学生品格都具有積极的意义。生活中的语文才是真实而朴素的语文,它本就是母语,本应从我们的生活中来,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这是语文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在活动安排中,教师要关注活动的生活性,让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这样的活动才会有实效。当然,语文教师还需要拓展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从而抒发学生真实的活动感悟。因为课堂活动结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束,关注活动后的收获,让学生内化活动的属性,这才是关键。由此可见,教师要给予学生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对每一次活动的内在精神产生新的感悟,从而提升自我的语文素养。只有使学生从活动的快乐情绪中沉淀下来,才能看到活动的深层价值。
综上所述,活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可以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多个目标,诸如吸引力、语文素养、语文视野、语文实践性等,活动都可以为学生带来精神的指引。文章立足小学生的心理实际,从以活动促参与、学生主体制订计划、生活化活动设计以及拓展感悟活动等方面研究了语文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意在使语文阅读课堂因为活动而更精彩,使每个小学生都因活动而更美好,思想情趣更健康。
参考文献:
[1]肖冰梅.小学语文有向开放之互动式课堂模式的构建和应用探究[J].新课程,2020(38).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