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歧视表现与治理对策

2021-07-28 01:31马玉红
速读·下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歧视心智治理

马玉红

◆摘  要:全纳教育理念提倡要让特殊教育群体平等、非歧视地接受教育,并且有尊严地参与社会生活。但是,我国仍存在对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歧视现象,不利于全纳教育的展开。对此,本文对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歧视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治理对策,以期满足心智障碍儿童的平等教育需求。

◆关键词:心智;障碍;教育;歧视;儿童;治理;对策

一、心智障碍儿童的定义

心智障碍儿童指的是因后天或先天因素,兒童在身体功能、智力功能等方面存在缺陷,并伴有一定的适应性行为障碍。一般来说,患有唐氏综合征、自闭症、脑瘫与智力障碍的儿童均属于心智障碍儿童,其中,自闭症儿童还会出现不遵守指令、重复刻板行为、攻击别人、情绪不稳等不同程度的问题行为。因为心智障碍儿童具有许多不同于常人的问题行为,这一群体成为我国全纳教育中最难融合的群体,通常是被普通教育体制排斥在外的。

二、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歧视表现

(一)制度保障方面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现呈现出“双轨制”的发展特征,专门针对心智障碍学生的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条平行、独立推进的教育体系,心智障碍儿童智能接受特殊教育。另外还有一种随班就读政策,为心智障碍儿童进入普通学校提供了机会。可是这一制度对于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心智障碍学生类型并未做出明确划分,同时对普通学校接收心智障碍学生也并未做出强制义务要求,这对消除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歧视问题成效不大。所以,即使有随班就读政策,可是普通学校依然会以各种借口拒绝心智障碍儿童入学,使得心智障碍儿童只能在特殊教育机构中就读。这对于轻微心智障碍问题的学生太不利了,不利于他们的日常交流与康复。

(二)社会包容方面

现代社会为占有优势地位群体提供了“话语霸权”,不利于边缘群体的利益诉求。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传统教育深受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心智障碍儿童被认为不符合普通教育的统一标准而被排斥;第二,社会上的主流观点也是认为心智障碍儿童是“非正常”的,容易对心智障碍群体产生污名化和歧视。心智障碍儿童,通常会被贴上“白痴”、“智障”、“傻子”等消极标签,在教育、就业、生活等各个方面遭到歧视。

(三)支持资源方面

首先,我国缺乏对特殊教育的稳定专项资金支持,造成特殊教育专项资金的缺乏。其次,教育资源匮乏,主要表现为师资缺乏。截至到2019年的数据,我国特殊教育在校专任教师数量总计6.24万人,在校生数量总计79.46万人,师生比达到1:12.73。依据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中强调:培智学校师生比应当按照1:2的标准计算。现如今,特殊教育学校和正常教育相比仍处于不同平状态,师生比未达到标准,这是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顽疾”,也反映出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歧视现象。

三、心智障碍儿童教育歧视现象的治理对策

(一)完善特殊教育的制度保障

国家政策的实施可有效保障心智障碍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权益,有助于全面实现教育公平。例如英国政府颁布了《反残疾人歧视法》、《特殊教育需要鉴定与评估实施章程》等一系列文件,为特殊教育的“零拒绝、非歧视”提供政策支撑,也会全纳教育的实践规范了正当程序。因此,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的积极经验,积极将心智障碍儿童受教育权从权利的视域转为义务的角色。针对我国心智障碍儿童受教育制度保障方面的不足,首先要建立评估制度,对适龄的心智障碍儿童展开能力评估,以评估标准来选择合适的学校,并积极探索医教结合等多元模式来探索全纳教育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宽心智障碍儿童的受教育学校选择。其次,为满足心智障碍儿童的个别化教育需求,可借鉴意大利全纳教育经验,控制有心智障碍儿童的班级规模与教室配置:普通学校一个班最多只能安置2名心智障碍儿童,并为心智障碍儿童制定IEP (个别化教育计划课程),进而保障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需求。

(二)构建全社会支持系统

心智障碍儿童在传统的封闭式、隔离式教育生活中,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这一教育歧视现象使其容易产生低效能感,更加凸显其边缘化的地位。为尽可能消除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歧视现象,政府要以身作则,打破体制障碍,促使心智障碍教育从片面的安置走向个别化教育专业服务,并且还要加大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让心智障碍儿童可以无障碍、平等地使用教育资源。同时,政府还可通过举办“4.2自闭症日大型徒步活动”、“我与心智障碍儿童的故事”、“助残日大型摄影展”等活动来展开社会倡导,增进社会公众对心智障碍儿童的接纳与了解,以消除社会环境对心智障碍儿童的歧视,创建包容和接纳的社会环境,为心智障碍儿童争取更多的教育权利。总之,社会文化大环境也要积极消除对心智障碍儿童的偏见,并能主动地为其提供所需的教育等资源,创造全社会支持。

(三)形成教育资源支撑

首先,教育局应当为心智障碍儿童教育提供专项的资金支持,并加强对心智障碍儿童教育的师资培训,为心智障碍儿童教育的实施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其次,学校必须要意识到心智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与感知缺陷,为每一位心智障碍儿童实施定期的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制定与调整IEP计划。同时,学校要在课程上探索更能满足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模式,运用“代币制”、“指令分解”、“鼓励”等方法,让心智障碍儿童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最后,为了促进心智障碍儿童的社会参与,可融合社会资源的力量,通过志愿者的参与,让心智障碍儿童和志愿者展开如轮滑、烘焙、外出购物、足球等一对一的互动教育活动,为心智障碍儿童提供平等参与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来宾.以积极福利政策服务心智障碍者家庭——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10):138-144.

[2]彭迪.心智障碍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注[J].社会与公益,2014(02):57.

[3]韩跃红,马清清.我国智障群体尊严问题及尊严保护——基于生命伦理学视角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1):6-9.

猜你喜欢
歧视心智治理
塑造心智教师 构建心智课程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就业“男”题背后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研究
美国女镇长“歧视”米歇尔遭炮轰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