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认知类、技能类以及活动类。高校院校在对体育课程进行教学体系设计时,应该综合考虑高校院校专业教学的提点以及学生未来职业道路发展的方向,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素质以及形态素养等提出教学要求,按照学生职业发展方向来对学生的体育课程体系作出相应的设计与调整。
◆关键词: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理论;实践
文章首先对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为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打下基础,促进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发展,促进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体制与竞技体育教学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整合资源、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利于,促进体育与高校教育体制的融合发展。
1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概念的界定
竞技体育也就是“高校高水平运动”,是高校中一种专业教学体制,是院校体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根据我国教育大纲,以及教育法规,对教学课程进行调整,加入文化课程,进行文化知识的传输,将高水平的運动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学生,是一些具备有高水平的竞技技能的综合性体育人才,以此来促进学习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竞技运动人才,实现让在校大学生步入世界级大学生运动会的目标。
2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教学体系设置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学生的就业过程也比较困难。竞技体育人才的文化课成绩一般都不是特别的理想,因为他们需要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体育技能的锻炼与学习上,因此文化知识学习的时间也就变少了。竞技体育类的学生一般都会被安排在一些普通专业进行学习,他们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专业能力比较低,如果从事教练行业的话,由于他们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很多竞技体育人才由于无法正常完成学业,导致就业受到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面十分的狭窄,这也是由于“教体结合”中的“教学”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导致的。竞技体育人才的文化水平过低导致他们的就业道路受到严重影响,这是当前竞技体育类人才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大学体育社团与专业性的体育组织之间缺乏沟通渠道,很多大学的体育协会基本都不是专业运动协会中的成员,从而导致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存在封闭性的问题,导致高校培养的竞技体育人才无法参加到专业的运动协会活动中,无法享受到与专业运动协会成员同等的待遇,从而导致高校竞技体育系统的教练,裁判员以及运动员的等级认证与专业运动协会的体系之间无法匹配,在高校毕业的竞技体育人才所获得的等级评定不受专业运动协会的认可,导致他们在参与赛事活动时受到等级考核等的限制。
3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措施及建议
3.1加强高校学生群体性体育竞赛
高校应该将学生的体育活动训练内容与素质教育的内容之间进行综合。在高校中建立起体育运动委员会或者是体育组织机构,形成有序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制度与学生体育先进单位评比制度。除此之外,高校每学期应该至少举办一次运动竞赛,做好项目推广等工作,校领导组织也同样要引起重视并参与到竞赛活动中,营造校园体育文化。
3.2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实行目标管理
编制与结构。高校的竞技体育教练除了要担任运动员的训练管理任务之外,还要兼任体育教学的任务,因此,学校在选择教练员时,应该筛选专项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并且优质丰富赛事经验的教师来担任学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任务。
建设与管理。一个高水平的运动队,同时也要有一个完善的教练管理体系,高校应该实行公开竞聘和绩效管理的制度,有部门教练员负责带领领导班子,进行教练员的公开面试,每届教练员的任期为两年,任期满两年之后就需要对该教练进行业绩考核,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聘用该教练担任训练任务。
3.3完善竞技体育人才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为了使高校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工作走向规范、健康的发展之路,高校应该加强对招生工作、学籍档案、训练任务的管理,根据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包括《运动员管理条例》《竞技体育运动员学籍管理细则》《竞技体育运动员招生简章》《竞技体育运动员评比标准与实施细则》等。
训练竞赛管理。竞技体育人才的训练与竞赛管理工作应该交给运动员管理团队复杂,为了是运动队的管理能够走向规范、健康的发展,运动员管理团队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竞赛活动以及训练活动等环节,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和制度,要求教练员严谨、科学地从实际出发制订训练计划,不搞形式主义。每周训练次数固定,教练员根据实际需要可调整训练时间、训练内容,节假日增加训练要有书面申请报告。
4结束语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定义就是,接受过专业的体能、技能以及心理等专业培训的运动员,有十分优异的运动成绩,并且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知识,能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理解运动技能的相关文化知识,促进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发展,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水人才。
参考文献
[1]薛俊强,张辉.新时代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7):186-187.
[2]张莉,武恩钧,杨波.普通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4(05):67-72.
[3]左雄伟.高校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评《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13):69.
[4]张志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欧阳邃(1989.09—),男,汉族,湖南长沙人,学历:硕士,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公共课部教师,职称: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