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时间尺度突破解题瓶颈

2021-07-28 18:34蒋亚琴
求学·理科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雪线海平面尺度

蒋亚琴

尺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思想,包括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如果没有明确的尺度意识,学生就不能合理地解释地理事物的时空关系。地理要素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是学习地理永恒的话题,以下主要从时间尺度的角度分析学习地理时遇到的认知问题及突破策略。

一、认知问题

1.尺度划分

时间尺度可分为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宏观、中观、微观)。例如气候变化史的划分,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可分别对应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从不同尺度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例1】下列因素发生变化对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A.太阳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季节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该题错误率高的原因就在于不分尺度,大部分考生根本没从尺度划分这个角度解题。该题的重要信息是“地质时期”,地质时期的气候,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在这样的尺度范围内,那么对于季节变化的时间而言,时间太短,确实可以忽略不计了。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例2】(2019年4月浙江选考第10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图2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

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

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

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

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该题错误率也很高,根据题意,“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少考生会误选C选项,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也会造成海平面变化。但不要忽略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时间尺度这个信息,1959年到1990年之间,短短40年,陆地构造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就时间尺度而言,地壳变动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则会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全球变暖是指在较小时间尺度内发生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增加,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尺度变化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综合思维水平要求学生能够对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如自然环境的变化、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等,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分析思路,对其进行系统性、地域性的解释。考生能否全面、系统、动态地把握好时间尺度,关系到能否正确认识地理事物。

【例3】(2020年全国卷III)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

9.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10.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11.火山噴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参考答案】9.A 10.A 11.B

【解题思路】第9题,从“一般情况”分析,即从气温对林线、雪线的影响分析,火山锥阳坡光照好、气温高、热量足、林线高、雪线高,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第10题,“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故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林线升高,可推测近几十年气候变暖;而雪线降低,说明降水对雪线的影响更大,降水(雪)量大,雪线低,可推测近几十年气候变湿,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第11题的解题角度就需要变化,“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有别于前两题的“一般情况”和“近几十年气候变化”,据材料“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此题应从更短的时间尺度去分析问题,火山喷发导致雪线、林线都消失。火山喷发产生炽热的岩浆,从山顶火山口涌出,山顶积雪融化,雪线消失,在重力作用下,岩浆向下流动,碰到林线,森林化为灰烬。若干年后,与火山喷发时相比,山顶重新有了新雪,故雪线降低了,森林重新长回了山腰,故林线升高了。故正确答案为B项。

【例4】(2018年11月浙江选考第27题第4小题)下表为1975年~2014年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单位:km2)。

说出21世纪以来都阳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种变化对湿地生态功能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退耕还湖;提供水资源(或涵养水源)能力增强;调节气候能力增强。

【解题思路】该题的错因就在于平时做题的“惯性思维”,没有获取“21世纪以来”这个时间信息。分析表中数据,1975年到1985年,面积变小;1985年到1995年,面积变化比较稳定:而从1995年开始,数据一直在变大。21世纪以来鄱阳湖的面积在不断变大,说明退耕还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也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

二、突破策略

首先要明确尺度大小(宏观、中观、微观),这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前提。解题时根据时间尺度做到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去分析,从而系统地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其次要形成不同尺度格局观,把握不同时期地理事物的变化,概括不同尺度地理事物的成因及影响。

同时还要着眼“时间”学习,建立“时间数轴”,在“时间数轴”上标识人类的实践活动,标识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重要的地理事象,从而表明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例如改革开放前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改革开放就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人口迁移以政治因素为主,而改革开放后就以经济因素为主。再如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就通过“时间数轴”显示,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对自然资源作用程度由强到弱。对地理数据进行“时间”分析,不仅可以反映相关地理事象的过去和现状,还能预测地理事物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地理论证和地理问题探讨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猜你喜欢
雪线海平面尺度
一盏江湖
雪线上的金刚
尺度
中国海平面比去年升高38毫米
最佳户外传播
守望雪线
以长时间尺度看世界
9
室外雕塑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