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强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辽宁 大连 210200)
自发性气胸是胸外科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肺组织及脏层胸膜发生破裂,或肺大泡与细微气肿疱出现破裂,致使肺部和支气管内的空气进入胸腔[1]。该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造成肺功能损伤,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传统的开胸手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疗自发性气胸,但手术创口较大,预后较差,且易复发[2]。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电视胸腔镜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3]。临床研究发现[4],与开胸手术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不仅可缩短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势。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旨在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1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50.22±4.35)岁;左侧病变21例,右侧病变28例,双侧病变8例;气胸类型:肺尖型46例,弥漫型4例,肺叶型7例;发病诱因:剧烈运动25例,大声咳嗽9例,高声谈话7例,肺部感染16例。研究组男34例,女23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9.41±4.29)岁;左侧病变17例,右侧病变32例,双侧病变8例;气胸类型:肺尖型45例,弥漫型5例,肺叶型7例;发病诱因:剧烈运动26例,大声咳嗽10例,高声谈话7例,肺部感染1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X线检查显示气胸侧透明度增强,无肺纹理,且肺萎缩于肺门部并与气胸交界处有清晰的细条状肺界线,纵隔可移位于健侧处,少量气胸占据肺尖部位;CT检查发现气胸表现为胸膜腔内存在低密度的气体阴影,并伴有肺组织压缩萎缩改变;胸膜腔造影可见肺大泡表现为肺叶轮廓内单个或多个囊状低密度阴影,而胸膜裂口时则显示冒泡喷雾现象[5]。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X线检查或CT检查确诊为自发性气胸;具有开胸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的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证,耐受性良好。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造血功能障碍者;伴有精神障碍、恶性肿瘤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用双腔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并取健侧卧位,然后常规消毒铺巾。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治疗,方法:取胸前外侧或胸后外侧作8~14 cm的切口,并沿腋下的第5肋间进入胸腔,分离黏液并探查患侧肺部,待发现肺大泡则进行切除缝合,然后,剥离肺表面纤维板或纤维索膜。术毕,在患者腋中线第7肋间放置胸腔引流管。
研究组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方法:于患者腋中线第7肋间作2 cm切口,置入胸腔镜,在胸腔镜的检测下,于患者腋前线第3肋间及腋后线第5、6肋间作为操作孔,切口2 cm,并置入分离钳、肺钳等器械。上述3个切口均作“品”字形。若患者胸腔广泛粘连或肺大泡巨大则可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改良法,即运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口5~7 cm,牵离肋骨,并配合开胸器械完成手术操作;分离肺大泡,单个结扎。术毕,冲洗胸腔,详细检查有无出现出血、漏气等现象,后行胸膜固定术,即采用纱布擦拭胸膜,促使充血以便粘连,最后,借助胸腔镜放置引流管于胸腔内。
1.5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术中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②观察两组术后相关指标,包括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③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后出血、肺部感染、胸腔积液。④随访6个月后,观察两组术后疾病复发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中指标与术后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指标与术后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术中指标与术后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引流管放置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n=57)112.56±20.56121.15±30.154.20±1.529.15±1.28研究组(n=57)81.35±20.6959.58±10.642.32±1.085.36±1.39 t值7.499.635.0410.03 P值 <0.01<0.01<0.01<0.0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 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51%)低于对照组(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疾病复发率(1.75%)低于对照组(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n(%)]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肺部疾病,多是由胸膜下气疱破裂所引起。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者[6]。气胸发作时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而年轻且呼吸功能正常者,则无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仅在活动时感到胸闷;针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老年患者,肺部在轻度压缩时即可感到明显的呼吸困难[7]。以往临床多采用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术后患者病情复发的风险较高[8]。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科手术已成为临床治疗自发性气胸主要手段,包括电视胸腔镜手术、开胸手术等方式。
开胸手术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创伤较大,且术后患者会出现胸痛情况,并发症较多;同时,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导致患者术后恢复缓慢,且开胸手术在术中会切断患者的胸壁呼吸肌,导致患者肺功能受损。
随着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胸腔镜手术已成为临床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重要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不仅能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还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电视胸腔镜手术是常规将胸腔镜置入腋中线第6肋间中,以便观察,而若是无粘连的单个肺大泡则可选择适当部位作1 cm切口,无需直接放置套管、器械进行操作,且不需额外制造切口,从而利于进一步减少机体创伤。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胸腔镜能扩大手术视野范围,利于提高手术操作者在分离患者胸内粘连安全性,以便更好地处理病变组织,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安全性高且复发率低。有文献[9]指出,切除肺大泡后采用胸膜固定法能降低术后自发性气胸的复发率,且应以胸膜摩擦固定法作为首选方法。因此,患者不论行开胸手术或电视胸腔镜手术,均需详细观察患侧处肺大疱漏气肺组织,并彻底处理肺大疱,而对弥漫性肺大疱还需采用胸膜固定法,利于预防或降低术后气胸复发率。本研究分析发现开胸手术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高的因素可能为:①开胸手术过程中观察不彻底,存在隐匿的漏气肺组织或肺大疱;②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多,致使胸腔内严重粘连;③开胸手术中观察肺组织不彻底,微小病变并未及时发现,导致术后发生病变[10]。电视胸腔镜手术借助胸腔镜,利于开阔手术视野,可发现直径<2 cm的肺小泡,降低遗漏肺小泡或肺大泡的风险,从而提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与开胸手术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能缩短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同时还具有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