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塔并置空间布局艺术设计的探源

2021-07-28 01:41赵晓峰张麟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7期
关键词:双塔佛塔佛陀

赵晓峰,张麟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130)

一、双塔并置空间布局的出现

(一)中国佛寺寺庙中的双塔

我国古塔的形制最早来源于印度窣堵坡(stupa),它的意义和用途是用以埋藏佛骨舍利。所谓双塔,简而言之,是指在寺院建筑空间布局中设置两座造型基本相同的佛塔。早期的寺庙是以塔为中心,塔象征了释迦牟尼,信徒围绕塔右旋礼拜,是礼拜佛祖的意象,后来经过佛教在汉地的发展演变,塔的作用减弱,僧众及信徒大都在殿宇中念经,礼拜佛像。三国时的浮图祠为我国最早的佛寺,为笮融所创,佛教建筑史中有说明。汉晋时期的寺庙中只有一个浮图寺,象征佛祖,这意味着当时的寺院是采用以塔为中心的空间布局模式。现存以塔为中心的寺庙——白马寺,作为中国最早期的寺庙,遵循的就是原始佛教寺庙中的布局形式,寺庙的中央设置了一座木塔,周围环绕着廊坊。直至南北朝末年,以塔为中心的建筑布局形式逐渐向以佛殿为中心转变。后转变为寺庙布局大多为以殿为中心,塔的位置或与殿并置或位于寺庙的周围。

寺庙中建造双塔是另一种布局的形式,在我国,早在东晋初期就已出现双塔的形式,目前已知现存的最早实例是河南安阳宝山的一对北齐时的石造单层墓塔。双塔的出现与佛教在我国的发展有关,是其文化内涵的体现。

明代万历年间建造永祚寺,现位于太原东南方向4公里,因寺内设有双塔,又被人们称为双塔寺。两座塔是不同时期分别建造,据《山西通志》《太原府志》记载,万历年间由以傅霖为首的地方绅士建造东塔,又名文峰塔;据《太原府志》《阳曲县志》记载,万历三十六年宣文太后资助,福和尚主持建造西塔,又名宣文塔。两座塔一东一西,佛塔均为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双塔在寺院中的位置如图1平面图所示。

图1 双塔寺平面示意图

对现存的双塔进行梳理分析,其在寺庙空间布局上的方式分别为:

1.双塔的位置分布于中轴线的两端,位于大殿的前面。这种双塔布局的寺庙有杭州灵隐寺的双石塔、广州光孝寺的双铁塔,以及泉州开元寺的双石塔。

2.双塔的位置处于寺庙山门的前面,分别位于寺庙布局轴线的两端。这种双塔布局的寺庙如山西平定天宁寺的东西双塔,并置在山门前轴线两端,以及还有安徽的广教寺双塔、上海南翔寺双塔等。

3.双塔的位置处于前后排列的形式,位于中轴线上,不同于之前在轴线两侧的布局方式。这种双塔布局的寺庙如山西的永柞寺和阳城龙泉寺,寺院均设置双塔,只是在寺院布局的位置不同,前者双塔分别位于大殿和中殿的前面,后者的双塔前后排列在大殿之前,分别建造于唐朝和明朝时期。

4.双塔的位置处于寺庙外面的两侧。这种双塔布局的寺庙如北京云居寺双塔,分布于寺庙之外南北两侧。

对现存已知的双塔做如下梳理,约40余处:(表1)

表1 现存双塔概况

据考证,双塔的空间布局形式在唐以后出现的较多,主要表现为寺庙山门前并置双塔或在大殿前并置双塔,位于轴线两端。唐宋比较典型的布局方式,如广教寺山门前并列双塔。

(二)双塔并置的溯源

从典籍记载及现存寺庙实例来看,我国不少寺庙都存在双塔形制的布局形式。但是有关寺庙双塔的由来问题,还没有定论,现在有几种说法:

据《法华经》中记载,佛陀在灵鹫峰向众僧众传经说法之时,一座佛塔出现在空中,只见多宝如来结跏而坐,在佛塔中听释迦佛说法,伴座于释迦讲经论道。于是佛徒尊崇“二佛分座”,从此佛寺中出现双塔并置的布局形式,为了让“二佛”共同讲经说法,弘扬佛法。双塔的制度是否由此而来,这种说法是其中的缘由之一。

在历史文献中,有关双塔由来的最早记录是《南史》卷七十,《循吏列传》记载:“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由此可知,当时设立双塔的原因是建造技术不能够起十层塔,便改建双塔,分别为五层。

从我国传统建筑形制来看,就双塔与寺庙总平面布局关系而言,双塔形制的出现受到了我国早期的双阙形式的影响。双阙是指古代城门,尤其是宫门两侧的观看台,建成高塔的形式,上面设置可以观察城内外动态的地方。

而在日本学术界,普遍认为双塔形制的出现与佛教教义的变化有关。

二、“双塔”与“双树”的关联

从文化意象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双塔”是“双树”的另一种形式的表达,据佛经典籍中记载佛陀涅槃于“娑罗双树”间,此处“双树”是佛陀涅槃文化意象的表达,双塔并置的布局形式在很多寺庙中都有出现,这很有可能是“双树”在寺庙布局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一)“双树”的艺术文化影响

自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中国,在汉地逐渐发展壮大,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汉地佛教。在佛经典籍及图像中,都可体现圣树崇拜的影子,佛陀一生重要的圣迹故事都与圣树有关,无忧树象征着佛陀的降生,菩提树象征着佛祖的悟道成佛,以及“涅槃”情节中出现的“娑罗双树”意象代表了佛祖入灭,在寺庙布局、植物种植等方面均有体现。

根据研究整理,笔者可以发现不同典籍中对于佛陀涅槃情节的描述均对娑罗双树有所提及。据佛经中有提及到佛陀涅槃于拘尸那揭罗城的娑树林,佛床的四周分别有两棵树,均为一枯一荣,枯萎的树代表了显世相,茂盛的树代表了涅槃本相,东南西北各两棵分别意为“常与无常”“乐与无乐”“我与无我”“净与无净”。这八棵树代表了八境界,佛陀涅槃于八境界中,意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由此笔者认为娑罗双树的寓意非常深刻。佛像产生后又出现了拱券形龛,以双树为装饰,窣堵坡是佛塔的原型,与圣树也关系密切。

(二)寺庙空间布局与“双树”的联系

佛塔是佛教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最早是用来埋藏佛及高僧的舍利,自东汉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塔的形制逐渐演变,功能也不再仅用来埋藏舍利,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塔呈现的形态在不同国家地区则不同,但其原始的形式就是印度的窣堵坡。据传释迦牟尼曾告诉信徒如何以僧衣、饭钵和锡杖建立窣堵坡,后世的僧众都以这一形制来建造,这即是古印度早期的窣堵坡。由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了这处地方。

虽然早期佛教的佛塔现如今没有留存下来,但从文献中可以猜测佛塔的大致形制,佛塔的下面为方形的塔基,依托柱塔身,塔身的上方放置半圆形的覆钵,然后再上面是平层中间树有轮竿,轮竿上面雕刻有法轮。塔的四周围绕栏杆。这种布局形式具有佛教文化的象征意义,有一些学者认为佛塔来源于圆锥状的坟冢,是其派生演化成为了佛塔。

窣堵坡最初是埋藏舍利的,象征着佛祖的入灭。佛教寺院的布局方式最早以塔为中心,而后转变为以佛殿为中心,双塔为两侧的布局方式。笔者认为“双树”意象与双塔并置的布局可能有关联,以下列举一些记载中的佛教寺院以及石窟寺的实例进行梳理和分析。

基于佛教历史文献,关于双塔的记载可追溯到东晋初。东晋元年(317—322),武昌昌乐寺内曾建有双塔,分东、西塔,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王廙》记载,元朝时期,武康候在武昌昌乐寺建造东西二塔,并请王廙描绘出双塔的图像。

东晋长干寺也有双塔,据《高僧传》卷十三《竺慧达传》记载,晋宁康年间,皇帝在长干寺建造了三层塔,建造完成后,每天清晨塔身放出光芒,于是在塔的西面,又建造一佛塔,用来放置佛舍利,后至晋太元年,孝武帝将三层塔增加为六层塔。

《皇明寺观志》记载顺天府(今北京)的大隆兴寺,“寺前有海云,可庵二塔。”

综上所述,早在东晋时期汉传佛寺中就出现了双塔并置的布局形式,佛塔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双塔的寺庙布局,体现了佛教文化艺术,传达佛本生故事的一种方式,也是“双树”文化意象的一种艺术体现。

石窟寺中双塔也有体现,主要出现于石窟壁画的雕刻中。以在中国石窟中表现最集中、最明显的云冈石窟为例,在门洞、佛龛或者窗户上都有雕刻双塔,多出现在双窟中,“双塔”的雕刻意象与“双窟”“双树”“二圣”都有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文献记载、石窟寺等资料的分析,中国佛教寺院双塔早在东晋时期就曾出现,随着佛教的发展和传入,在唐朝时期发展最为鼎盛,佛塔最初是由窣堵坡发展而来,其宗教意义与佛陀涅槃相关联,而窣堵坡本是圣树崇拜和穹庐状石屋的结合。关于为何在寺院中建立双塔,通过研究文献发现,如今有几种说法。其一,皇帝原本想建造十层佛塔,但由于当时建造技术的原因,无法建造,便将十层佛塔分为各五层双塔;其二,为二圣分别建造一座佛塔,即形成双塔并置的局面;其三,在长安建造二木塔,分别为孝文皇帝和献皇后所建造;其四,据佛经记载,为二佛共同说法之意。由此笔者认为中国佛寺双塔的建立以及娑罗双树,都与佛教艺术文化相关联,是中国寺院建造中艺术设计的一种表达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寺庙的空间布局形式体现了其文化艺术特点,双塔并置是寺庙中的特殊形式,而寺庙双塔的形制有多种可能性,其中与佛传故事文本中出现的“双树”的文化意象的表达是有联系的。塔的形制最初是由印度窣堵坡演变而来,藏有佛舍利的窣堵坡在佛教教义上与佛陀入灭有关,窣堵坡的原型也体现了圣树崇拜。由此,寺庙双塔并置的布局形式,体现了佛教的艺术文化,是“双树”在空间布局中的再现和表达。通过对双塔并置的来源进行探究,了解到艺术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设计不仅仅来源于想象,更是设计者传达设计思想的重要表现手段,希望今后学术界对寺庙中的文化意象研究能不断深入。■

猜你喜欢
双塔佛塔佛陀
双塔双循环湿法脱硫系统SO3脱除率及排放测试
双塔双循环脱硫系统超低排放运行优化研究
走近北镇崇兴寺双塔
佛塔画(大家拍世界)
春·遇见
到佛陀的国度旅游
当 下
长沙窑瓷器上的佛塔装饰
最美的佛陀
RP-HPLC法同时测定广金钱草中夏佛塔苷和异夏佛塔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