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辨析
——基于区域差异的分析视角

2021-07-28 05:51邢韵龄
山西农经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中西部集体经济农村

□邢韵龄

(中共宜宾市委党校 四川 宜宾 64460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17 年10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3 月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各地按照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总要求开展广泛探索,其中围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产业兴旺”振兴路径成为重要探索内容。基于此,占比绝大多数的中西部普通农村应当选择怎样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中西部普通农村是否可以借鉴学习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租赁经济,各地面向产业兴旺的集体经济发展为什么鲜有成功,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面对的重要问题。梳理当前各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在对其发展路径作出辨析的基础上,回应并揭示中西部普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 既有研究与分析视角

围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学术界已有丰富积累。吴志强(2021)[1]认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必须走好产业扶贫这条路。王志强和荆蕙兰(2021)[2]指出,探索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之路是脱贫攻坚中的主攻领域,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创新产业扶贫。

有学者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寄希望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3],似乎集体产权制度一改革,农村集体经济便可获得充分发展。这一思路得到不少学者的认可[4],近年来热议不断的贵州塘约道路[5]就是这一改革思路的重要经验支撑。

针对这一思路,夏柱智(2021)[6]针锋相对地指出,基于集体经济总体状况的分析表明,强调经营村庄“塘约经验”的实践意义非常有限,在充分市场竞争条件下,鼓励村集体主导农业规模经营的做法充满风险。在全国范围内多地调查的结果表明,近几年中西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增长源于上级政府扶持,和村庄内生资源无关,也就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没有直接关系。孙新华等(2021)[7]则另辟蹊径,认为在乡村产业兴旺背景下,随着农村各类产业的发展和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增强,我国发展服务型集体经济的空间越来越大。

纵观既有研究,乡村要振兴,集体经济必须有所发展,这已经成为包括学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识。其中,寄希望于产业探索来实现集体经济发展成为普遍做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充分竞争条件下,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的经济社会基础、发展空间及风险究竟如何?目前对这一基础性问题缺少充分讨论。

另外,既有研究多从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这一政治规定和理想图景出发,论证各地产业探索和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区域差异分析视角,难以对占比绝大多数的中西部普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真正有价值指导的思路和建议。基于此,秉持区域差异分析视角,基于各地田野调研,拟在对当前各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辨析的基础上,聚焦中西部普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揭示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适配路径。

2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三大路径

从研究团队在全国各地的田野调研来看,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三大路径,分别是:以租赁经济为基本内容,包括珠三角农村和长三角农村在内的东部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经济,以下简称东部农村租赁经济;以发展于特定时代背景、有特殊符号意义、以产业经济和参访经济为基本内容,包括华西村、南街村等在内的集体经济明星村,以下简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明星村;依托本地独特的地理区位、人文地理、红色文化等资源禀赋而发展、以旅游经济为基本内容的少数中西部旅游胜地村,以下简称中西部旅游村。

2.1 东部农村的租赁经济

从在东部发达地区农村调研的情况看,当前东部农村集体经济以租赁经济为典型特征。其中,珠三角农村从“三来一补”时期便选择了地租经济发展道路;以苏南农村为典型代表的长三角农村经历了短暂的乡镇工业发展,普遍于2000 年前后不约而同地转向租赁经济。

以珠三角农村为例,其发展起点在于国家改革开放后的“三来一补”政策。在这一政策刺激下,以港台资本为代表的外来资本大规模涌入,在东莞、深圳、广州、佛山等珠三角核心地区开始了“跑马圈地”的进程,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也得益于此。在外来资本进入的过程中,鉴于当时土地管理法规并不完善和市场化改革潮流,基层社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土地开发权。

巨量外来资本涌入投资设厂,既需要土地,也需要劳动力。当时宽松的土地管理法规给予了地方充分的土地开发权,于是当地村集体和村民竞相在自己的土地上建造厂房和出租屋。随着外来资本和劳动力的大规模涌入,地面设施密度逐年增加。大量外地农民工涌入,需要解决食宿问题,尤其住宿是入厂务工的刚需。于是,房租收入便成为珠三角地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由此可以发现,在珠三角发展过程中,资本是外来的,土地是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劳动力是外地的。发展起来之后,税收留在了本地,利润属于外资,外地农民工获得了工资,本地农民主要收割地租收入和房租收入,村社集体主要依靠出租厂房物业收租。参见表1。

表1 珠三角地区要素分析

2.2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明星村

以华西村为典型代表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明星村,依托特定年代,发展起农副产品加工、纺织等产业经济,由于率先发展积累起较为雄厚的资本和丰富的产业经验,同时凭借独特的政治符号而享有的丰厚政治政策资源,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竞争条件下,仍可获得一定的产业利润。

对于当前极少数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明星村,其集体经济之所以得以发展,主要依靠率先发展所积累起来的产业资本和经营经验,以及特定符号资本的加持。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明星村成为当前各地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情况下独树一帜的存在。也正因为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和资源禀赋,这一发展模式注定难以为其他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效仿。

2.3 中西部旅游村

中西部旅游村主要依托于本地特定的人文地理、红色文化等资源禀赋,在当地地方党委、政府大量投入和精心经营下,发展起足以吸引游客前来的旅游胜地,比如近年发展起来的广西北海涠洲岛区域村庄、云南大理核心地带农村、安徽黄山脚下部分农村等。这类农村主要依托当地稀缺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而发展起来。村社集体凭借一定的机制设计,从当地旅游经济中“分得一杯羹”,从而成为其他地区农村竞相效仿的对象和榜样。

这类村庄在整个中西部农村中占比极小,而且其发展需要当地党委、政府的巨大投入,关键是和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攀升、城市人口出游需求旺盛等结构性经济社会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在全国普遍尝试开发乡村旅游的实践中,各地普遍效仿,却鲜有成功。

2.4 梳理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参见表2,通过梳理可以发现,东部发达地区农村租赁经济,本质上是依托当地产业经济而产生的地租收益,鉴于既有东中西城乡产业分布格局和产业发展规律内在限制,这一地租经济模式注定只集中于特定的产业发达区域,难以被占比绝大多数的中西部普通农村村社集体所分享;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明星村,其产业经济发展路径更加独特,非一般普通农村可比,因此同样无法效仿学习;中西部旅游村,天然受限于当地独特而稀缺的旅游资源,更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科学规划、巨额投入等其他外在条件,因此也非其他区域普通农村所能学习。

表2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一览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西部部分农村地区的确也有少数产业经济较为成功的案例,比如赣南脐橙、陕西眉县猕猴桃等,但大都属于当地党委、政府结合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进行科学谋划以及当地农户勤奋经营的产物,和当地村社集体关系不大。

3 中西部普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既有农村集体经济发达村庄,大多依托独特的政治经济资源、人文地理条件等,资源稀缺,占比有限,且多具有产业发展意义上的难以复制性质。而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占比绝大多数的中西部普通农村应该如何发展集体经济。

当前,对于占比绝大多数的中西部普通农村而言,受我国既有的东、中、西部城乡产业分布格局及产业发展规律影响,二三产业发育有限,经济机会不足,中青年劳动力普遍外流,加之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绝大部分区域本地村庄“空心化”明显。围绕产业振兴,各地均在开展广泛探索,但问题在于除了以上提及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外,中西部普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振兴路径究竟是否可行。从研究团队在各地调研的结果来看,中西部普通农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探索普遍以失败告终而鲜有成功者。

目前,各地集体经济探索普遍以特色种养殖业为主要内容。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市场竞争充分。在改革开放以来40 多年时间中,在各地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适宜发展特色产业以及可以发展产业的少部分农村地区大都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特色区域,如前文提到的赣南脐橙、富川脐橙、眉县猕猴桃、寿光蔬菜等。而中西部普通农村地区不仅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第一产业发展也往往并不具备特殊的比较优势,强行上马项目,往往遭遇“没有自然风险,大概率遭遇市场风险”的尴尬局面。

基于生产管理的自然风险尚可人为防控,但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风险却难以防范。尤其是自脱贫攻坚以来,各地纷纷上马产业扶贫项目,但从实际运作效果来看,往往成为“一地鸡毛”。在全国统一、充分竞争的农产品市场环境下,一地上马某特色种养项目后,当地其他地区在政治动员下往往纷纷效仿,短时间内必将增加当地区域市场以及全国市场商品供给,使原本相对均衡的市场被打破,供过于求,反映到产品价格上,即市场波动和价格下跌,导致原本正常经营的市场主体承受不必要的市场风险,反而导致更多的市场主体遭受经济损失甚至走向贫困境地。河南上蔡土豆种植推广如此,广西合浦绿色蚯蚓养殖推广如此,贵州木耳种植推广也是如此,普遍以失败告终,反而导致本地原本薄弱的产业基础“雪上加霜”。既然普遍失败,各地又为何将目光普遍投向产业振兴呢?这就需要回到党政科层制中央和地方发展目标导向以及政治压力传导中寻求答案,值得另撰文分析。

基于此,在全国绝大部分有一定集体经济发展基础的村庄普遍转向地租经济的情况下,中西部普通农村发展产业经济必须慎之又慎,盲目发展恐难有出路。对中西部普通农村而言,在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难有作为且具有极大市场风险的情况下,发展重点应当转移到党建引领、治理有效与服务供给上来,而非一味发展产业。这就要求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清醒认识到政府行为的边界。

4 结束语

基于当前各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梳理发现,东部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租赁经济、少数特定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明星村、中西部旅游村以及少数的特色产业村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并不适合占比绝大多数的中西部普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在全国统一的、竞争充分的市场环境下,探索中西部普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必须慎之又慎,否则极其容易遭遇市场风险,不仅浪费本地原本有限的发展资源,而且有可能导致更恶劣的市场波动与原本并不应该出现的经济损失,甚至极大消解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公信力。

值得进一步讨论的是,对于产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薄弱的中西部普通农村而言,战略意义上的发展目标导向并没有错,但必须考虑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基础以及当地具体情况。就乡村振兴而言,除了产业振兴,关键是治理有效和服务供给。因此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国家治理目标与群众普遍诉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猜你喜欢
中西部集体经济农村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