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若恒
(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 都安 530731)
按照农业农村部制定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19年2月在三并村进行春玉米“3414”田间肥料效应小区试验,同时在“3414”肥效小区试验地块附近安排了与其相配套的玉米校正田间试验。
试验于2019 年2—7 月在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三并村下兀队樊加成农户的地块进行,试验地面积1 533.33 m2。供试作物品种为玉米迪卡008 号,于2月 18 日播种,7 月 20 日收获,全生育期为 154 d。前茬作物为秋玉米。试验地块位于红水河岸边的平地,土壤为碳酸盐岩类母质棕色石灰土,土种为棕泥土,耕层厚度21 cm,质地为壤质[1]。整地前采集试验地块的土壤样品进行检测,检测数据见表1。
表1 试验地土壤肥力状况
试验设3个处理,不设重复。空白对照区面积20 m2,配方施肥小区和常规施肥小区面积均为100 m2。种植规格为行距50.0 cm、株距33.3 cm,配方施肥处理和常规处理每小区种植为10行×60株/行=600株,即667 m2种植约 4 000 株,空白对照区种植为 8 行×15 株/行=120 株,即667 m2种植约4 000株。
供试肥料为河化集团生产的含氮量为46%的尿素、贵州生产的五氧化二磷(P2O5)含量为12%的钙镁磷肥以及加拿大生产的氧化钾(K2O)含量为60%的氯化钾。各试验小区施肥情况如下:空白对照小区不施任何肥料;配方施肥小区按N2P2K2中产量水平施肥,667 m2施尿素28.260 kg、钙镁磷肥33.330 kg、氯化钾16.680 kg;常规施肥小区按农民习惯施肥量,即接近N2P1K1水平,667 m2施尿素28.700 kg、钙镁磷肥18.000 kg、氯化钾9.000 kg(见表2)。
表2 各处理施肥情况
各试验小区间通过开小沟分隔,使小区周围形成排灌沟,以防大雨浸泡和冲灌[2]。各试验小区周围设置保护行,保护行按常规施肥水平施肥。试验过程中用30%的氮肥、50%的钾肥和全部磷肥作为基肥;用70%的氮肥、50%的钾肥作为追肥。试验中各小区田间管理保持一致。试验地于2月16日整地,2月18日播种,播种时按试验设计规格实施人工拉线,并人工挖穴种植。7 月16日成熟,7 月20 日收割,收获时每个小区单区单收,同时分别采集好考种植株样品并贴好标签,以待考种。
各试验小区的玉米产量、植株经济性状以及不同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对比情况分别如表3至表5所示。
表3 各试验小区玉米植株经济性状
表5 不同处理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对比
从表3 可以看出,配方施肥区玉米的株高、穗长、穗直径、穗质量和百粒重分别比常规施肥区高出1.1 cm、0.9 cm、0.7 cm、32.5 g、1.6 g。从苗期至成熟期,配方施肥区玉米长势比常规施肥区整齐、均匀。从表4 可以看出,配方施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增产8.7 kg,667 m2增产58.1 kg,增长率18.51%,增产效果明显,达到试验要求。
表4 各试验小区玉米产量
从试验结果分析来看,配方施肥区不仅在玉米株高、穗长、穗直径、穗质量、百粒重等方面均高于常规施肥区,而且比常规施肥区增产58.1 kg,增产效果明显。试验田块氮含量、有效磷含量中等偏低,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缺乏。由于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缺乏,如果按照接近N2P1K1水平施肥,常规施肥区所需氮元素虽能得到补充,磷钾则补充不足,易造成氮、磷、钾供给比例不协调,进而不能充分发挥氮磷钾各元素之间的互作效应,影响植株及果穗生长发育,因而导致穗长、穗直径、穗质量、百粒重不如配方施肥区,故常规施肥区增产效果不如配方施肥区。当按照N2P2K2水平施肥时,土壤中不但氮元素得到了补充,磷和钾也加倍得到了补给,氮磷钾比例趋于合理,互作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挥,满足了玉米生长需要,故配方施肥区产量较高[3]。
试验田土壤的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中等偏低,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缺乏。因此,建议当地农户增施有机肥,如土杂肥、人畜粪尿等,在此基础上重视氮、磷、钾配合施用,特别是注意增加磷、钾肥用量[4]。
按照N2P2K2水平施肥,配方施肥区植株生长良好、整齐均匀,产量较高,表明此配方比例基本符合玉米植株的生长需求,可用于指导生产。
总之,对于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中等偏低、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缺乏的地块,可以按照氮∶磷∶钾=16∶5∶12的比例进行配方施肥,即667 m2施肥量含氮量为46%的尿素25.0~35.0 kg、五氧化二磷含量为12%的钙镁磷肥30.0~35.0 kg、氧化钾含量为60%的氯化钾20.0 kg[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