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辉,郭宏福,朱 艳,李 博
(攀枝花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国家现代化,教育要率先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治理要率先现代化”,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职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1]。
目前,我国学者在大学治理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2-6],特别是自2003年以后,大学治理研究逐步成为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面对浩瀚的学术文献,许多初级研究者往往会在研究决策方面陷入迷茫。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尝试以CNKI和CSSCI两大数据库为依托,利用文献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大学治理领域的期刊类学术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力求整全、直观地展示国内大学治理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探析近三十年来我国大学治理领域的研究格局、研究主题以及研究热点与路径趋势,以便于相关研究者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建立起关于国内关于大学治理或高校治理研究的宏观印象,从而为研究与管理方面的科学决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学术文献数据库的选择和检索条件设计直接决定了样本数据的质量,进而决定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性。现实的情况是这样,不同文献数据库收录的研究文献在质量、数量以及文献题录信息的完整性、可得性等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比如,就期刊类中文文献而言,数据库CNKI的优势在于收录的文献时间跨度大、相对全面,不足在于无法下载文献的参考文献;数据库CSSCI是遴选数据库,收录其中的期刊文献在学术质量上相对更有保证,而且可以批量下载文献的参考文献数据,但该数据库缺失1998年以前的早期文献数据。因此,本文拟同时从CNKI和CSSCI两大数据库分别进行检索,以满足研究任务对分析数据的要求。从论文数量和时间的相关关系方面检验,两个数据样本具有非常高的拟合度(见图1),具备相互替代的条件,所以同时利用两个数据样本研究大学治理问题是完全可行的。
期刊论文是研究结果的浓缩,是审视特定主题研究情况的窗口,本研究以期刊论文的题录数据和参考文献数据为样本数据的主要来源。经过若干次检索尝试,本文将检索表达式最终设计为:篇名=“大学治理”OR“高校治理”(“高校治理”与“大学治理”是同义词);检索时间是:2020年7月10日;在数据库CNKI的检索时间范围是:1990-2019,数据库CSSCI的检索时间范围是:1998-2019。
在完成基础性的数据清洗工作之后,本文选择以陈超美教授用Java语言开发的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2.R2.版)为主要的文献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工具,同时利用Excel(2019版)和
Tableau(2020版)和Origin(2020版)等软件辅助制表制图。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的参数设置对统计运算结果及结果的可视化程度具有直接影响,经反复的运算尝试和综合比较,作者在保持软件其他参数缺省设置不变的条件下,将Look Back Years (-1:unlimited)设置为-1,即不限制文献引用的时间跨度,保证所有引用文献都被纳入统计运算;将#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即以1年为一个时间分段;将Top N设置为50,即从指定时间切片中选取最大的50个数据[7]。
另外,文献计量的基础计算是频次统计,包括对篇名、作者姓名、发文单位、关键词等字段出现频次的统计,软件Citespace运算分析通常采用的是共现频次统计,但本文在各种图和表制作中均省略了具体的频次值,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读者误读,因为有关各个项目的共现频次虽然是绝对数,但应该从相对的意义上去对待和理解,因为这个数值的绝对性仅限于特定数据样本,这个数值随着样本的不同存在波动。由于过去的很多论文的参考文献引用格式很不规范,所以在实际分析开始之前必须要完成工作量巨大的数据清洗工作,数据清洁程度直接影响样本数据,进一步讲,即使是同一个样本数据,可视化软件的不同阈值设定也会在影响这个数值,运算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因此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于共现频次绝对数值的高低。
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格局主要涉及学术文献的时空分布、骨干研究力量和主要的刊文平台这几个方面。文献大数据可视化研究可以以清新直观的图表形式客观地将特定研究领域的这些情况呈现出来,使初入该领域的研究者能从浩瀚的文献中快速找到研究的方向和着力点。
从对两个数据库检索结果的简单统计来看(见图2),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零星出现了有关大学治理或高校治理的研究,第一篇代表性的论文《论高校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出现在1990年,但相关研究并没有就此兴盛起来,而且由于时代背景不同,该文讨论的高校治理和近十多年来学界讨论的高校治理在内涵上其实存在很大的差异。沉寂十多年之后,大学治理问题才真正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学者进入这个领域,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热度在2015年达到顶峰,随后出现阶段性回落。
图2从时间分布维度展现了1990-2019年间学术界关于大学治理研究的活跃程度和研究成果的取得情况,图3则力图从空间分布维度展现30年间国内大学治理研究成果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在图3中,省域颜色的深浅表示该省累计发文的数量,色彩的深浅与发文数量呈正向相关;竖型柱条代表具体的研究单位,柱条的高低与发文数量呈正向相关。
我们可以从图3非常直观地看到,大学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相对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处于排名序列前端的省份有北京、江苏、湖北、广东、辽宁等,这些省份的发文数量累计在50篇以上,其中北京的累计发文数量为151篇,江苏136篇,湖北97篇、广东79篇、辽宁57篇。如果进一步统计到具体研究单位,我们发现,位于北京市的重点研究有北京师范大学(30)、中国人民大学(26篇)、北京大学(25篇)、清华大学(11篇);位于江苏省的重点研究单位有南京大学(14篇)、中国矿业大学(14篇)、苏州大学(13篇)、南京师范大学(12篇)、南京农业大学(10篇);位于湖北省的重点研究单位有华中科技大学(31篇)、华中师范大学(19篇)、武汉大学(16篇);位于广东省的重点研究单位有厦门大学(23篇)、华南师范大学(11篇);位于辽宁的重点研究单位有沈阳师范大学(17篇)、大连理工大学(16篇)。从全国范围来看,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是国内大学治理研究的重点单位。
图3 基于CNKI的学术论文在数量上的空间分布(1990-2019)
图3展现了国内大学治理研究的重点区域以及区域内的重点研究单位,如果进一步进行信息再挖掘,我们可以找出支撑这些单位的重要研究力量。图3是利用Citespace对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数据进行共被引统计分析的结果,软件将这些统计结果进一步可视化为网络图谱,在网络图谱中,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学者,节点的大小与该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呈正比,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存在同时被第三方论文引用的记录,连线的粗细与二者共被引的频次呈正比。图4中的共被引网络关系比较模糊,难以识别,但在这张图谱中,学者间的共被引关系其实是次要信息,图谱呈现出来的首要信息在于哪些学者是大学治理研究的骨干力量,哪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比较大影响力。以图4为依据,我们可以发现,伯顿·R·克拉克、约翰·S·布鲁贝克、王洪才、李福华、龚怡祖、克拉克·克尔、俞可平、周光礼、宣勇、李立国、别敦荣、眭依凡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大学治理研究产生了比较大的学术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注意长期跟踪和追索他们的研究成果。
另外,图中有不少节点,大小相同,但是有的有紫色的外圈,有的没有。紫色的外圈表示该节点在整个网络图谱具有有较高的中介中心性(Centrality),即该节点在图谱中居于相对核心的地位,即该学者研究的问题是这个领域的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辐射到了这个领域的其他许多问题,即其他很多问题的讨论都绕不开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以节点“俞可平”为例,该节点有比较宽厚的紫色外圈,说明该学者研究的问题在大学治理领域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经相关信息搜索,我们发现,学者俞可平的《治理与善治》一书在大学治理研究领域产生了很强的影响力,大学治理研究中很多分支问题的讨论都与之密切相关。其实,俞可平并不是教育学领域专家,而是政治学领域的专家,但他因倡导“治理”、“善治”、“社会治理”、“协商民主”等而广受关注,如果不借助大数据分析,我们难免会遗漏一位非常重要的学者。
图4 基于CSSCI的骨干研究力量图谱 图5 基于CSSCI的国内权威刊文平台图谱
由于任何一项新研究都必须以既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同时,新研究取得的成果需要在合适的平台上面向社会公开发表,因此发现大学治理研究在国内的权威刊文平台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从文献共被引分析的结果(见图5)来看,国内偏好于刊发大学治理研究专题的期刊主要有《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教育研究》《江苏高教》《中国高等教育》《比较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教育发展研究》《复旦教育论坛》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列的期刊不是以刊文数量为指标简单统计出来的,而是以其刊文被引用频次为指标统计分析的结果,也就是说,公开刊载于这些期刊的有关大学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产生了现实的学术影响,值得细致研读。
对于初涉某一研究领域的学者而言,迫切想要获得的首要知识信息是有关该领域的基础性文献,研读这些文献是准确理解问题和高效开展研究的基本准备。同理,我们借助Citespace对参考文献数据中的文献题名进行共被引分析,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图中每一个节点表示一篇文献,节点标签由文献作者和发表时间两部分组成。
为了提高图谱的可读性,本文将软件后台运算数据导出,并进一步整理完善了最显要的15个节点所表征的文献信息,得到基础性文献列表(表1)。
图6 基于CSSCI的基础性文献共现图谱 图7 基于CNKI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1 基于CSSCI的基础性文献列表
从表1可以看到,《高等教育哲学》(约翰·S·布鲁贝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伯顿·R·克拉克,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治理与善治》(俞可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超越大学治理结构——关于大学实现有效治理的思考》(顾建民,高等教育研究,2011.(9))、《大学的功用》(克拉克·克尔,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等文献是大学治理研究领域的基础性文献,这些文献是扎根研究大学治理问题的必读文献。这些文献不全是教育领域的文献,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治理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学问题,研究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需要我们具备跨学科思维的能力。
上文关于论文时空分布的分析依据的是来自CNKI的数据样本,主要利用了样本数据中论文发表时间和机构这两项题录信息,关于骨干研究力量、权威刊文平台和基础性研究文献这三方面分析所依据的样本数据来自CSSCI,主要利用了样本论文的参考文献信息,但是所有这些分析都不是针对大学治理主题的内容分析,下文将针对样本论文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以期从宏观上掌握大学治理研究涉及的主题,了解研究热点的演化过程,从而为各种研究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由于来自CNKI数据样本具有关键词这项数据,而且较来自CSSCI样本数据具有更大的数据时间跨度,因此,本小节的研究依据的数据样本来自于数据库CNKI(1990-2019)。
关键词是对论文核心内容的再浓缩,关键词分析本质上是文献内容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8-9]是常用的文献分析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识别某研究领域的研究主题以及不同研究点之间的类属关系。由于计算机运算分析的机械性,完全依靠Citespace得到的聚类图谱并不理想,必须辅之以人工调整,而且有关聚类的命名存在更大的问题,软件只能依据一定的算法(LSI/LLR/MI)从论文标题、关键词或摘要中筛选合适的词语作为聚类名称,由这种方法得到的聚类名称存在严重的以偏概全,因为同一个集合中的任一个词元素不具备概括其他元素的能力,为了使聚类名称更具有全面的概论性,本文以人工命名方式取代了软件的自动命名。
从图7可以看出,国内关于大学治理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四个主题:(1)多元参与(该聚类由利益相关者、学生参与、社会参与、教师参与、大学生、多元共治、制衡、利益相关者理论、运行机制、合法性、公立大学、地方高校、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等关键词构成);(2)教授治校(该聚类由学术权力、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办学自主权、学术委员会、内部治理、权力等关键词构成);(3)治理结构(该聚类由治理结构、大学治理结构、治理模式、高校治理结构、治理能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大学治理、共同治理、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民办高校、高校治理机构、高校治理体系、大学治理现代化、共同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治理改革等关键词构成);(4)治理制度(该聚类由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化、大学章程、治理现代化、依法治校、行政权力、大学制度、去行政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学制度、大学制度建设、强制性制度变迁、大学制度、新时代、制度建设、治理制度、美国、牛津大学、法治、世界一流大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制度变迁等关键词构成)。我们看到,图中有很多“十”字标识符和关键词标签,而且大小不一,“十”字标识符的形体越大表示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在特定时间区间内共现的频次越高,说明涉及这方面研究内容的论文越多,这个研究点受关注的程度越大。
在一定意义上,研究热点的演化可以用一系列关键词以时间序列方式依次显现表现出来,因此,利用软件整理出历年新出现关键词即可以辅助我们窥视到特定领域研究路径的变迁和研究热点的更替[10-12]。图8直观地展现了大学治理领域重要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代和在总体上出现的频繁程度。比如,关键词“治理结构”首次出现的时间是2004年,代表这个关键词的“十”字标识符非常大,说明该关键词在2004年以后频繁再现,关键词“大学章程”首次出现的时间是2010年,之后再次的频次也不低,说明也是大学治理研究领域中一个比较受关注的研究点。
图8 基于CNKI的关键词时间序列图谱
由图8呈现出来的信息非常直观,但图谱承载的信息量相对有限,一些新出现且很有价值的研究点,由于没有足够长的时间跨度去积累和提高再现频次,因而无法在图谱中凸现出来,基于这个事实,作者将软件的后台运算结果导出,制作成了表2,表2以时间顺序展现了新兴研究点的变化情况。
表2 基于CNKI的历年新增关键词统计(1991-2019)
依托CNKI和CSSCI数据库,借助CiteSpace等文献数据分析处理软件,上文对大学治理这个主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计量分析,通过相关分析和研究,本文掌握了国内关于该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关键信息,基本研究结论可以概括如下:
1.从时间维度看,2003年以后,国内关于大学治理的研究成果总体呈递增态势;从地域分布维度看,大学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相对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国内的重点研究单位有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双一流高校”高等院校;伯顿·R·克拉克、约翰·S·布鲁贝克、王洪才、李福华、龚怡祖、克拉克·克尔、俞可平、周光礼、宣勇、李立国、别敦荣、眭依凡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大学治理研究产生了比较大的学术影响;国内偏好于刊发大学治理研究专题的期刊主要有《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教育研究》《江苏高教》《中国高等教育》《比较教育研究》等;《高等教育哲学》(约翰·S·布鲁贝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伯顿·R·克拉克,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治理与善治》(俞可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超越大学治理结构——关于大学实现有效治理的思考》(顾建民,高等教育研究,2011.(9))、《大学的功用》(克拉克·克尔,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等文献是大学治理研究领域的基础性文献,非常值得研究者深入钻研。这些文献主要研究了大学治理中关于权力制衡、内部控制、结构与模式,以及现代大学制度、大学章程等主题,基本涵盖了大学治理研究领域的基础性议题。
2.通过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作者发现,30年来国内关于大学治理的研究主要涉及多元参与、教授治校、治理结构和治理制度这四个主题;大学治理研究领域的前沿及热点主要体现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院系治理,其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大学治理研究的焦点,而院系治理或二级学院治理才是大学治理研究的重点;从历年关键词的新增情况来看,已有研究主要沿着“治理结构→治理模式→现代大学制度→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在向前推进,研究逐步呈现出以大学治理为核心转向院系或二级学院治理现代化的趋向,这一演进路径符合从理论构建、理论发展再到理论应用的发展规律,由点及面,研究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不断得到拓展。
对照上文对文献大数据的量化研究结果,再结合对相关文献的深入研读和思考,作者认为,我国大学治理的研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大学治理研究的基础理论缺乏中国特色,大学治理研究的理论支撑和建构不足,研究主要借鉴了政治学和管理学领域的一些经典理论,教育理论本身的创新不足;二是研究者基本上是立足本土情境,利用教育学和管理学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视野还不够开阔[13],也没有形成跨学科研究的合力;三是国内相关研究侧重于概念探讨,如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治理结构等,研究的重点在于大学章程、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内部治理结构等几个方面,探讨大学与外部环境关系的文章数量较少,应该强化这方面的研究;四是顶层设计方面的研究偏多,重复性高,针对不同类型高校的有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的分类研究不足,尤其是缺乏院系治理或二级学院治理方面的研究;五是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采取文献分析、对比分析法,而定量分析、实证分析和个案分析等研究较少[14]。
因此,我们应该在积极探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对大学治理要素、治理模式、治理机制、治理路径等问题的研究,特别是针对不同办学层次和不同办学类型的高校展开非一般性的类研究。我们应该持续扎根中国大学实践,将大学治理置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之下,深入研究大学治理与政治经济变革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索适宜于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和文化土壤的大学治理模式,切实推进中国特色大学治理进程。大学治理研究的创新依赖于知识、视角和方法等方面的多学科融合贯通,因此,学者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多借助其他学科的研究范式来分析高等教育治理问题,从多个方面推进大学治理研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