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敏 张月明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经验+反思+写作,教育写作是教师教育生活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学校缺乏对教师教育写作的指导,如何通过有效措施提升教师写作能力是学校校本研修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教育写作;专业提升;现状;对策
教育写作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赋予教师新的使命,教师不应局限于“教书匠”的角色,而应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教育写作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手段,推动教师不断总结与反思,又是教师特有的一种生活方式,记录教育生活的事、理、思、悟,助推教师形成个人教育主张。
一、教师教育写作的現状及分析
(一)现状
2020年9月,我校对全校教师关于教育写作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7.1%的教师愿意写好,23.2%的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同时有9.8%的教师表示不愿意写。
(二)问卷调查分析
1.平时缺少素材积累。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备课、上课、辅导学生作业以及学校材料的完成上,每天能用在理论学习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在工作中留出时间记录当天的心得、随笔都是较难得的事情,等需要论文写作时,素材的量不够,梳理成论文时自然就比较困难。
2.论文结构缺乏整体性结构。教育写作缺少中心思想总领,或者说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逻辑层次不清。作为教育实践者,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现象会有自己的反思,但这些反思是否能提炼、总结成有效、有研究价值的观点,汇编成一篇有研究价值的论文,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教育教学反思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反思,没有再深挖一层,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
二、提升教师教育写作的对策
(一)认知觉醒,化被动为主动
1.明确为什么写作。颜莹老师书中提到,写作是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是自身专业发展和个体生命成长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经验+反思+写作。从专业发展角度来看,写作是对已有的反思的一种提炼,形成一些思想性的内容,是对自我提升的一种推动。
2.明确“我”是否想在专业发展上有所提升。有了自我认同,才会产生自我激励。只有想在专业领域有所发展,你才会愿意花时间与精力研究这件事。只有对自我要求的提升,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二)构建团队,共学研读
1.学习专业教育写作书籍,如《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邀请专家与教师对话交流,带领教师重新认识写作,帮助教师解决“写什么”“如何写”等问题,使教师教育写作有“法”可依。
2.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组织教师分组共学研读,每学期组织四次共读活动,每一次共读前每组选取两位教师备课研读内容,梳理章节中的重点、要点,再组织组内教师集中学习,并设置问题讨论,结合教学实际对章节中的重点、要点或概念等进行讨论研究,“逼”着教师将书籍读细、读精、读深。
(三)任务驱动,日积月累
1.素材积累。平时开展教研活动时,在观课、议课后,教师可以用教育随笔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发现教学问题,为深人研究积淀素材;在反复磨课、上课后,教师可以对解决某个教学问题的实践过程进行反思,提炼出相应的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或者是及时记录与学生的“特殊”事件。通过每月任务布置,引导教师及时记录、积累素材。
2.如何发现问题。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写作不是为了创造理论,而是通过实践研究与已有的理论进行相互印证,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完善现有的理论。也可以通过追问,挖掘教育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写论文就是做微型课题,因此先要将问题弄清理实。
3.教育写作方法。(1)梳理问题:无论写什么,教师都要不断地思考:通过这篇论文回答或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才能准确地表达这个问题?把问题准确地表达出来,才真正找到论文的写作点。(2)搭建结构:①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②现象描述—归因分析—问题解决(或建议);③它是什么(迁移理论)—“我”是什么—“我”怎么做。(3)列提纲。(4)抽象理论、运用理论。
教育写作的实质是教育问题的发现、剖析和解决,根本目的是一种经验的分享和传播。教师专业发展,更需要自我成长驱动。通过写作,及时记录每一次的反思与收获;通过写作,希望唤醒每一位老师的主动成长。
参考文献:
颜莹.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