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摘 要: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难度相对已经提升了,更注重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多样化解题能力。结合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案例,总结出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解决问题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占比逐渐增加,主要分成数学应用和实际应用两种类型,前者一般只涉及单独的数量关系,而后者涉及复杂的数量关系,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水平,旨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速度缓慢、解题准确率不高、缺乏反思意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科学分析,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解决问题教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中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解决问题教学要成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降低解决问题理解的难度,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数学解决问题的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开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熟悉的教学素材容易消除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陌生感,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生活意识。以“圆的面积”为例,如题:“李丽把自己的一头小牛拴在了农场里,已知树墩到牛之间的绳长距离为3米,但是农场主说李丽的牛破坏了农场里的草坪,一共损坏了40平方米,你认为农场主的话可靠吗?请你帮李丽计算一下到底应该承担多少平方米的赔偿面积。”该生活情境具有趣味性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锻炼学生从生活化视角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依托活动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数学活动指的是观察、猜想、假设、实验、验证、推理、交流、归纳等思维和实践活动。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上述一般过程,依托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对于学生来说依然是理解学习的难点,这些抽象的概念、定理,需要在实践应用中发挥作用,才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以高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目标要求为基础,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避免引入的活动过于简单,要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指导“圆的面积”的知识内容过程中,可以设计“剪一剪、拼一拼”的实践活动,首先,要求学生把一个圆形8等分,尝试拼接成其他图形,然后16等分……以此类推,学生在逐渐均分圆形的过程中发现切割后的图形可以拼接成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圆周长的1/2等于平行四边低长、圆的半径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然后尝试依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整节课活动中,学生都是主体,自己观察、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启发引导学生即可。
三、建设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高年级的数学解决问题解题中常见对多个知识点的联合考查,因此需要学生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才能够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涉及数据统计、代数、几何三个部分的知识内容,指导六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解决问题中体现综合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题:“某圆形区域内人口总数为100人(引入“人口密度”的概念),按照职业类型区分,医生、教师、学生、其他人口分别占据总人数的20%、10%、60%、10%,要求计算该圆形区域的半径。”本題题干信息相对复杂,对学生的知识融合应用能力是巨大的考验,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到平均数知识(对应人数比例)、代数部分的乘除法知识(对应人口密度比值)、几何知识(对应圆形半径),因此学生只有在熟悉这些知识点且具备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基础上,才能够顺利解决本题,因此综合解决问题更能够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融合应用能力。
小学六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对比中、低年级阶段应该有所转变,才能够促进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提高其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但是有效转变解决问题教学策略,需要教学者具体参考学情,结合高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改进学科教学效果,提高学生高效解题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钟瑞平.浅谈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59.
[2]崔腾朝.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