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摘 要:在一所普通高中从事物理教学多年,物理总分110分,所教学生平均分在35分左右。这些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经过多年的课堂观察、与学生交流谈话、查阅大量书籍和资料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复研究,归纳、总结了这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表现、原因分析以及提升物理学习兴趣的策略,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低中阶段;物理学习兴趣;策略
低中阶段学生主要是指在物理学习方面不够理想,成绩没有及格的学生。作者从教多年,接触的大部分是这类学生。这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不浓主要有以下表现:(1)课前没有认真预习;(2)课堂上被动听课,课堂参与性不高、参与深度不够,不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不积极参与课堂的思考与讨论;(3)不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这部分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拖延到上交作业的截止时间时才胡乱写一通,或直接抄袭他人作业、网上搜作业答案等,作业质量不高。
一、低中阶段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经作者多年的研究,发现存在这一现象有以下主要原因。
(一)学生缺乏学好物理的信心
物理学习要求基于实验论证基础上、思维严谨、推理科学、运算精准,同时深刻理解概念含义和公式并能灵活应用规律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因此物理这门学科本身学习难度就不小。加上初中物理学习的功夫不够,数学基础不好,因而学生学习物理这件事情本身难度就很大,对学好物理缺乏信心。
(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
这部分学生对未来没有很好的规划,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没有自我觉醒的内驱动力。内驱力不足,在学习过程中稍遇困难时便会选择逃避和放弃。
(三)学生没有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理科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没有章法,没有掌握学好物理的基本思路、一般方法,只会记公式、套公式。
(四)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未能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
老师普遍采用讲授概念、练习、讲授题目等单一方式,在学生看来,似乎物理的学习就是做题目这么一件重要的事情而已。有些老师也注重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推理,学生也努力将概念、公式记牢,但是到了具体应用的时候不会用,不知道用什么公式,如何用。
(五)教学内容设计超出学生能接受的平均水平
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没有考虑学生的平均水平,难度超过了学生可以接受的平均水平。学生学习起来压力大、难度大,甚至听不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听课、努力学习之后,发现自己没有进步和提高,课堂上仍然听不懂,慢慢地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减少了物理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继而上课就更加听不懂,更加觉得不想学习物理,导致成绩下降,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低中阶段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提升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及原因,作者通过对比实践研究,总结出以下提升低中阶段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兴趣的策略。
(一)规范物理学习基本要素,养成物理学习的基本习惯
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高一的学生在刚进入高中物理学习的时候是满怀信心、对物理课是很有期待的。他们是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学好物理这一美好愿景的,是后面课堂上听不明白、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一次次打击让这部分学生怠慢甚至放弃了物理的学习。所以,高一第一个学期高中物理的入门学习极其重要。这一学期的物理学习主要目标是,遵循物理学习的规律,培养学生养成学习高中物理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这些习惯包括课前阅读教材、标注重难点、疑点,基本构建这节课的知识框架;课堂上认真听课、重点疑点的地方做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做课堂练习;课后练习需要限时独立完成,以考代练,不同颜色笔进行考—对—再考—再对的形式形成错题集;限时专项小测,限时独立完成,每次考后请老师面批、面改,做好测试后每道题的详细总结和无谓失分点分析,建立成绩跟踪档案;组建班级学习小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逐字读题,点圈关键词,画物理模型写出已知未知等一般审题思路;答题时,书写什么研究对象在什么过程(状态)满足什么规律等必要文字,画图、写公式及结果(含单位)规范书写等。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都要对学生提出详细具体的要求,并以此规范学生学习物理步骤,保障物理学习的时间,养成学习高中物理的良好习惯。通过遵守这样的规范,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进步,学生才会获得学习物理的回报,更加有兴趣地学习物理。
(二)鼓励、唤醒、帮助,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甚至遇到如何努力成绩都没有提高的瓶颈。作为物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接受这一现实,学好高中物理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正因如此,学好高中物理才是对自己人生而言非常有意义的挑战,对自身综合能力提升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有力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决心。在物理学习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在课堂、公共场合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优点,哪怕是极细微的闪光点、潜力点、进步点、特色点等,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对通过各种手段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通过学习小组的互助方式解决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小组通过向教师寻求帮助去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总之,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鼓励、陪伴、提供帮助来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营造学习物理的氛围。
(三)设置学习梯度,引领学生步步为营学好物理
一堂课好与不好,最重要的就是看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到了什么东西,形成了什么样的能力,受什么观念的影响等。所以,教学内容的设计、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用具的选择、如何突破重难點这些教学的设计一定是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低中阶段的学生,对物理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教师需要把一堂课的目标或任务分解成若干个有梯度的小目标、小任务,引领学生逐个完成任务之后,整节课的学习水到渠成,自然完成和掌握。
(四)改变教育观念,丰富教学形式,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是鲜活的群体,他们有独立的思考,思维活跃。这样一群鲜活的生命跟一位没有朝气的教师上一堂一讲到底、做题到底的、学生被动接受的物理课,而且日复一日,试想,是什么动力能支持学生保持热情地接受这样的课堂?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积极思考、大胆猜测、提出问题、积极讨论、主动交流和勤于动手。要想实现这样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目标为引领,丰富教学形式。如设计小组合作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完成猜测、实验、验证等科学探究过程,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再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查阅资料、积极讨论的教学,通过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同时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一个问题;又如设计学生做题,学生批阅和讲解题目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做题过程中的问题,通过讲题更加明晰解题的思路和要领。
(五)提升教师个人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教师要有过硬的物理专业功底,要对整个高中物理各个板块的知识内容了如指掌,建立具有逻辑结构的知识框架;对近10年的各地高考物理题如数家珍;对中国考试评价体系、高考考试大纲、新课程标准等文件内容烂记于心;每一份试卷要在试卷规定考试时间的二分之一时间内闭卷完成,并且正确率不低于90%。“学霸型”的教师教不出差的学生。
此外,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首先要锤炼的是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与表情语言。把晦涩难懂的概念和公式深入浅出地用专业语言、数学语言、图像等形式表示出来。
(六)提升教师个人修养,提高物理课堂的艺术观赏性
在学生眼中,物理教师形象大多是男性,衣着随意、表情严肃、说话严谨而刻板。如果物理老师颠覆学生这样的观念,是一个衣着讲究、风度翩翩的男士或是一位肢体语言优美、大方的优雅女士;说话条理清晰、温和而又有感染力;语言幽默风趣又能快速抓住关键点指引学生的思考方向、同时又不失物理专业水准;板书时,字迹工整,美观大方,甚至在书法上还有一定的造诣;在画物理模型图时,能熟练掌握简笔画技巧,画出的图形简洁明了而又具有艺术观赏性;多媒体技术应用娴熟,与物理教学高度融合,使物理课体现科技前沿,也体现日常生活,兼具科技性、艺术观赏性;突破物理学习的重点、难度,使得物理学习生动、形象、有趣;实验设计、操作能力极强,能带领学生自制教具,研究物理与生活的小课题;等等。如果是这样的一位物理老师来给学生上课,将物理课上成一节具有艺术、文学、哲学、人文等价值,但又不失物理专业特色的物理课,学生一定会疯狂地迷上对物理的学习。
三、结语
第二批新高考综合选科实行“3+1+2”模式。其中的“1”就是物理或者历史,而选择历史对应组合在高考填报志愿中专业覆盖率很低。为了能就读自己理想的专业,大部分低中阶段学生不得不选择物理。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升物理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学生填报志愿时能有更多选择的关键。在教学中,只要教师一切从学生的基本需求出发,综合考虑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未来生涯必备的关键能力去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就一定会提升低中阶段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探索出适合低中阶段学生学习物理的教法、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世利.解析中低层次学生高中物理学习兴趣低下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教育界,2020(2):91-92.
[2]王森.高中物理學困生学习兴趣低下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分析[J].明日,2019(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