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勋
摘 要: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体育教学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责任。然而,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方法守旧,学生在课堂上十分被动,并未主动参与。而体育游戏的介入能够扭转这一局面。通过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经验总结法探讨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结合研究结果从热身环节、教学过程以及休息环节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路径。
关键词:游戏;小学;体育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相较于单一的动作练习以及枯燥的理论课程,具有较强娱乐性的体育游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实践表明,将体育游戏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明显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效益的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措施。然而在现在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游戏教学存在认识模糊的问题,而且对于游戏与体育教学的结合缺乏经验。
一、热身环节中开展体育游戏,激发学生上课兴趣
在运动之前必须热身,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传统体育课上的热身以做操为主,而一味地做操难免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而且缺乏教师的监督,学生在做操中可能会出现敷衍、应付等问题,导致热身运动流于形式,这样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在接下来体育课上受伤的风险。为了保证热身环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引入游戏,利用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每个学生真正实现热身目标[1]。例如,小学生喜欢玩“萝卜蹲”“大鱼网”“三人四足”等游戏,教师则根据接下来所训练的具体项目内容选择一个适宜的游戏项目,然后组织学生一起玩游戏。由于游戏活动以团队合作为主,所以每个学生都需要全身心参与其中,这样就避免了部分学生在热身运动中偷懒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进行了热身,为接下来体育训练的有序、安全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中开展体育游戏,提升学生锻炼效果
小学体育内容以田径项目为主,如跑步、跳高、跳远等,这些项目内容比较枯燥,而且对学生跑、跳能力以及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等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并且因此产生抵触心理。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可以在训练中适当地融入游戏活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2]。以跑步训练为例,很多学生对跑步十分抵触,无论是中长跑还是短跑,表现出来的热情都非常低。为了唤醒学生热情,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开展“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活动,全班的女生先扮演小偷,从起点位置起跑,而全班的男生则扮演警察,在女生起跑3秒后从起点位置开始跑,一直到抓到“小偷”为止。这样的处理让原本枯燥的跑步训练变成了有趣的“警察抓小偷”游戏,既锻炼了学生身体素质,又让他们感受到锻炼的乐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休息环节中开展体育游戏,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所以不宜进行长时间、剧烈的运动,这不利于他们身体素质的提升,也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休息,而传统的休息以“自由活动”为主,小学生缺乏自制力,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有限,让学生自由活动后,大多数学生除了发呆就是在聊天,从某种程度上说浪费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休息环节利用起来,在这个环节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从而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3]。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体育知识小竞赛”的游戏活动,围绕体育发展史、比赛规则、健康常识等设计一些小问题然后让他们抢答,可以组织个体赛也可以組织团体赛,对学生的得分进行统计,并给予得分最高的学生或小组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参与动机。这样的游戏活动既达到了让学生休息的目的,又在无形中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对于提升学生体育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而且让体育课堂教学体系得到极大的丰富。新形势下,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摒弃对游戏的错误认知,有意识、有策略、有计划地将游戏引进体育课堂,以此优化热身环节、教学环节、休息环节的教学效益,让体育教学取得更大的成就,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群.玩中学,学中玩: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应用探究[J].田径,2021(3):77-78.
[2]李冰冰.谈如何开展体育游戏、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20(16):121.
[3]郦圣楠.寓教于乐,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的应用探析[J].才智,2019(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