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育新
摘 要:教师借助多元化的教育方法,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成长的新思路。为了迎合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意识是学生数学思维成长的原动力,所以要不断拉近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距离,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多样化,具有更多的创新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加速師生互动,实现学生自主创新
为了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内学习,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迸发出新的思路。学生的思维习惯是比较多变的,有的时候不一定能够和教师的教学目标一致,但是教师可以在加速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达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效果。为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鼓励学生,使其敢于发言和交流,讲出自己的想法。为了促使学生在温故而知新之后愿意思考更多的解决方式,教师首先应该通过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打造专属于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成长途径。为了能够有更加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常常使出浑身解数让学生明白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关联性,并且愿意和教师一起尝试逐渐提升自己,挑战学习速度和质量的极限。
如判断问题比较容易完善学生的创新思路,为了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之上很好地解答判断问题,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比如,小红从家里到学校需要走多少数量单位,区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一间会议室的地面面积应该是90米还是90平方分米?让学生走到讲台上数一数,用自己的眼睛衡量。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有的时候学生数错了,教师还可以以诙谐的语言引导,使课堂继续。这样既保留了学生的面子,同时又让全班在哄堂大笑中牢牢记住面积单位的知识点。
二、解体思路多样化,抓住关键
所有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是可以尝试的,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和教师之间交叉教学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新的思路。很多教师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会在数学课堂上列举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解答问题的时候利用联想和自我探究,与其他同学一起找出问题的新的解决思路。为了更快地解决问题,赢得小组团队比赛的胜利,很多小学生都会在思维博弈的过程中拼尽全力。只要能够抓住数学解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点,一般就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很多学生的思路转变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现代小学数学的出题思路往往更加灵活、出题综合度极高,因此,要实现解题思路的多元化,并且围绕具体的解题步骤完善不同的知识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为了计算每个小格子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在方格内加入阴影面积,比较不同阴影面积的大小差异以及相等关系,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是直接数出来的;有的学生是以折纸和剪纸的形式做出来的;有的学生干脆以思维转换的方法,把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小正方形,而后数小正方形的数量。比较这三种不同的方式哪种最快并且得出综合的教育结论。
三、借助生活实践,实现思路开放性发展
如果学生的思路足够灵活,对数学题目的思考就会更具开放性,这是一种对现代解题和出题思路逐渐适应的过程,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快速提升的过程。借助生活实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很多教师都会将一些数学题目作为基于抽象理论的可视化教育载体,为了使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知识息息相关,帮
助学生在最好的学习环境中加深对数学材料的理解,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有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尽量利用微课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开阔的眼界,看到外面的世界,从而能够在遇到数学问题的时候,不仅仅激发对自身生活实践探索的欲望,同时还可以想到更多社会常识,感受到不同的概念和事实。此时学生的学习思路已经不仅仅围绕简单的数学事实,更多的是探究数学理论的核心。
如小朋友最为熟悉的站队问题,小明站在正中央,小红站在小明的南面,小英站在小红的西北方向,小刚站在小英的东北方向,小兰站在小明的东面。为了能够画出小朋友的位置,在方向图箭头的指引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以不同文具的方式摆出这个队形,也可以干脆让小朋友来到讲台上摆一摆这个队形,让学生意识到不同队形变化所带来的结果有怎样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