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大力改革,我国教育领域越来越注重小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不能仅是以文化成绩定论学生的好坏,而是要帮助小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指明正确的方向。新课改强调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有助于启发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促进他们个性化成长。为此,对情境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境体验式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
一、生活情境式体验
生活情境式体验能够拉近与小学生的距离,为他们营造出生活情境的氛围,增强课堂教学中的亲切感,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有效促使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更加主动、热情。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且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基本学情进行情境的创设,这有利于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安全记心上”时,处于三年级的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还不够强烈,很多时候都存在侥幸心理,尤其是在用火、用电、交通、游泳等方面的安全意识。但是,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安全技能方面的教学,只是一味地灌输理论性知识,这就使整个课程比较枯燥,小学生也没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为此,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小学生充分领悟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游泳以及火灾等带来的危害以及注意事项方面的动画吸引他们的兴趣,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刻画在大脑中,进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组织學生角色扮演
小学生比较爱表现,不喜欢过于沉闷、压抑的教学环境,他们喜欢活跃、热闹的学习氛围,更喜欢表现自己。而角色扮演能够让小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不同角色的体验,从而能够促使小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内容,进而加强对文本中的知识产生情感共鸣,这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对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生活离不开规则”时,主要是让小学生了解规则的意义,并且知道生活处处有规则,并且懂得遵守规则,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比如,设定一个交通场景:“一组为交通警察,另一组为行人,他们没有走人行道,而是在大马路上乱走。”作为交通警察应该怎么处理呢?另外,还可以引导小学生自由发挥,如让一些小学生扮演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人。这些行为将会受到什么处罚,并说说他们的看法。通过这些角色进行情境体验,能够有效地让他们领悟到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采用实践活动进行情境创设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性的阐述,忽视对实践的锻炼,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真谛。为此,教师要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通过实践活动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并且有效地增强了这门课程的趣味性,也迎合了小学生爱玩、好动的性格,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悟知识的乐趣。例如,在学习“干点家务活”时,教学重点就是要让小学生学习解决做家务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且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教师为此可以组织小学生回家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将做家务的劳动感受在课堂中与大家分享,教师结合教材进行评价。只有让他们通过实践后才能真正感知做家务的意义。
总而言之,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文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69.
[2]任海燕.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