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军
摘 要: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教授学生知识及学习方法,还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有所重视。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探索及改革,构建更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引导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课堂活动中,增强学习积极性,保证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其今后学习夯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手段应不断优化及完善,运用多种创新型教学方式对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及创新,重视学生内心实际需求及个性发展规律,使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得到落实,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具高效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大程度强化学习成效,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进而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
一、借助生活化教学,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生活化教学是语文创新型教学形式的一种,该教学形式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衔接,让学生在其熟知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将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促进其自主学习的深入,并对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有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落花生》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相衔接,看看谁知道生活中是如何种花生和收花生的。这时学生便开始相互探讨,有的学生说:“我和爸爸、妈妈去农村的爷爷家,看见爷爷在种花生时先将花生的壳剥去,再用锄头翻地,在地上挖坑,最后把花生埋到坑里再浇上水,待花生成熟时,再把它们挖出来。”还有的学生说了一些在种花生时发生的有趣的故事等。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课堂氛围被推向高潮,对所学内容也产生了极大兴趣,在讨论与探究中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对花生的价值也有所了解,对文中父亲所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有了更深层的思考。此种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文中所蕴藏人生哲理的理解。
二、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自主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行分析、独立思考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使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让其自主学习效率有所提高。教师在开展自主学习时,可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用具有趣味性的视频及图片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多媒体情境的渲染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并对所学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及思考。与所创设的情境相结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具高效性。由此可见,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纳入课堂教学中,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更为轻松,从而对课文中的语言描写有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猎人海力布》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与该课文有关的动画故事播放给学生观看,使其对所学课文内容有大致了解,然后再把所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与该文内容进行衔接,分析课文中猎人海布力救白蛇与乡亲的过程,对文中人物的描写进行探究,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海利布乐于助人、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当学生对通篇文章有精准掌握后,教师可让其根据多媒体播放的图片对故事内容进行复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受到深刻教育,以此增進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借助合作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累积的,在此过程中,自行学习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能让学生通过自行思考对所学内容有大致了解。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利用旧知识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机融合,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为使学生自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可借助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在多重思维相互交替下进行讨论交流,使其思维能够得到良好的发散,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借助合作学习让学生展开对所学内容的交流讨论。“通过对全文的了解,请同学们说一说圆明园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时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及历史有大致了解。通过该种教学方法,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其家国情怀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总而言之,通过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任务之一。教师应加强对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及探索,鼓励学生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形式,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使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高效。
参考文献:
陈海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4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