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江
摘 要:为了解决年轻父母因上下班与孩子放学冲突而无法正常接送孩子回家等一系列事关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问题,教育部着力重视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大力倡导各地结合实际,推出课后延时服务的具体实施办法。对当前小学校内所开展的课后延时服务的具体现状加以探析,并提出优化策略,从而提升课程质量。
关键词: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现状;策略
小学校内课后延时服务,听上去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却具有一定的难度,与上学孩子及家庭成员的分工有关,同时也与家庭教育成本支出的经济相关,还与基础教育质量相关,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等都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小学校要结合实际,探索和实施有效的课后延时服务内容,明确课后延时服务的指导思想。
一、小學校内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
就小学开展校内课后延时服务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校作为第一责任主体,在对学生进行课后延时服务时,面临安全管理以及教学辅导的新问题、新困难。有的学生从八点入校一直到离校可能会是晚上六点,而小学生大多年龄比较小,认知有限,延时离校造成学生焦虑,学生的健康状态易引起不良的反应。小学校内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势必会有一些教师抽出一部分精力来进行管理,在原本课业负担就比较重的情况下,需要延长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管理与辅导,使教师的精力、脑力等超负荷运行,导致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欠佳。就校内课后延时服务开展情况来看,一些办学条件的硬件还不够完善,有些教学用房较为紧缺,活动场地也较少,辅助用房的配套设施较差或者不够完善,同时,一些体育设施的数量也不充足,质量并不高。尤其是学校周围存在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如学校的进出大小门、临街公路、市场等,环境设施、卫生饮食安全等各方面都存在安全隐患。而小学生天性好奇、爱玩爱跑好动,在学校已经待了近十个小时,到了下午放学这段时间实际上也处于饥饿状态,学生难以安静地坐在教室,难以全面保护学生安全,也让教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等都喘不过气。
二、校内课后延时服务的具体优化策略
针对当前出现小学校内课后延时服务的新问题、新困难,需要找准解决措施,实现有效的课后延时服务。
1.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寻求当地政府部门对小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给予一些政策性支持。在技术教育改革项目统筹安排和规划方面,将课后延时服务改革项目纳入其中。对当前的一些小学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由教育主管行政部门派专人深入调研与考察,对困难与问题进行梳理,同时制定切实有效的举措来解决问题。对小学教师中的编制数量、办学的设施条件等给予多方面支持,继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延时服务提供安全与质量的最大保证。通过具体的、可行性的措施与方法,提高校内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学校就教师编制、师资力量紧缺以及设施老化不足等问题向上级领导进行反馈,并争取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安全条件进行改善,为课后延时服务提供物质保障,深化当前的教育改革。
2.实施有效的课后延时服务。为学生提供课后延时服务的场地,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主要以学校内的场地为主,积极与其他有资质的校外机构进行合作,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综合素质的活动。与当地单位或者社区合作,举办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之类的培训活动。
3.将小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切实为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提供安全保障,制定好安全管理应急等具体的防范措施。面对出现的一些问题、困难要做好预防,采取必要措施,关注细节,集合人防、物防、技防力量,杜绝安全隐患,详细排查,把安全隐患防控在萌芽状态。
4.学校要及时上传下达,就本校所开展的课后延时服务出现的困难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同时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与介入之下,对学校的教师进行职业技术专题培训,根据课后延时服务的各项管理要求,拓展课程内容,使学校教师重视课后延时服务,提高专业水平,确保课后延时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刘丽梅,李宁.义务教育校内托管政策更迭及实施现状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11).
注:本文系兰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小学校内课后延时服务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21]GH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