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在课堂不同时段进行批注阅读的策略

2021-07-27 09:38卢燕兴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卢燕兴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掌握阅读技巧,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课文阅读指导教学中,巧用批注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批注,在师生共同批注下,幫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与方法。课前,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符号文字做批注;课中则进行启发性批注;课后进行延伸批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批注阅读;分段式批注

批注阅读是指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中心思想、表达方法、语言运用、精彩片段、重点词句等内容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

一、课前预习——简单符号文字的批注

课前预习是学生对课文的第一次接触,学生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是最广的。课文的内容、结构、中心思想、表达方法、写作特点、精彩的语句等,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预习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以下内容进行批注——疏通文字,初见梗概,初步感悟,提出问题。

(一)疏通文字,圈点标注课文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每拿到一篇新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把一些优美的词句圈画出来,并摘抄下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还可以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标注,打上“?”,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把这些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就能特别留心听教师讲课,使学生听课的目的更明确,课堂表现更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就更好。

预习时,看似简单的圈点画这样的批注,其实是学生在预习时的思维的真实流露。所以常常会看到那些乐思好学的学生把书本标注得满满的,每到交流发言的时候,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信心倍增。

(二)初见梗概,理清课文思路

预习时,学生可以边读课文,边在书上做记号。通过这样简单的思考并批注,学生对所读课文的内容有了个大概的了解,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并且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预习的时候,对课文内容熟悉了,能够理清课文的思路,这对课堂的听课质量会大有帮助。

(三)发现问题,巧用符号标注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疑难之处,就需要学生会运用符号在书本上进行圈、点、勾、画。例如,一个学生在预习《鸟的天堂》这一课的时候,在课题的题目下方画上一条横线,打上一个问号,在课题旁批注:“鸟的天堂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学生有了明确的读书目的,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做到边读书边思考,边思考边在课文中找答案,读书就变成了一种自我的需要。

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发现问题越多,课堂的学习气氛就越浓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让学生在预习时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师的授课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二、课中讲读——进行启发性批注

(一)在有感处写批注,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围绕确定的研究内容,在自己的感到动情之处,写下所感所想,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学《桥》这一课时,笔者在启发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时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写批注。很多学生都画了描写老汉的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学生的批注是:“通过‘冲、揪、凶得像豹子等词,我体会到了老汉的‘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在有感处写批注,不但对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中人物思想感情的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在疑问处写批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在疑问处进行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只有读得透,才能问得深,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

在学习《桥》这一课时,学生找到了以下几个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学生写的批注是:既然通过对老汉的描写,就能体现他的精神,为什么还要描写儿子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又如课文的结尾部分,对老奶奶进行描写,“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学生写的批注是:本来老汉的故事在“一篇白茫茫的世界”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在结尾添加了一个老太太?

教师通过学生写的批注,知道他们的疑难问题,在教学中就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每一次在阅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边读边问,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多做这样的“疑问批注”,呈现他们心中的“疑惑”,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也从学生的疑问中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出课堂上所要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在留白处写批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作者常常运用“留白”的艺术来表达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思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批注,把含蓄的写明朗,将简练的写具体,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穷人》这一课的第9自然段,一段简单的心理描写,却一共使用了五处省略号。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运用批注的方式,联系前后句子思考,把省略号处补充完整,写上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她忐忑不安地想:她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学生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①不,还没来!②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③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④嗯,揍我一顿也好!”学生写的批注,都能让我们体会到桑娜的思绪万千,既紧张,又害怕,既自责又矛盾。

在课文留白处写批注,可以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对留白处进行补充,把作者没有表达出來的内容写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

三、课后拓展——进行延伸批注

课后进行延伸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适当地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一)拓展文本,进行课后批注

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篇,有的写得生动优美,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很有好处。有的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学习后会有很多的感想和体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批注的方式,进行仿写练习或写读后感言等。如:有学生学完《匆匆》一课时,在课文最后“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旁边批注:我也曾有过对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当我翻看以前的照片时,知道往日不可追。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深化拓展式批注,课文学习完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独到,可以让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语言文字进行评价,写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二)课后做好复习批注

教师每讲完一篇课文,学生完全没有任何疑问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甚至有些好奇心较强的学生在教师讲完课文之后问题更多了。复习批注就是在课后,让学生将学完的课文再仔细阅读一遍,再做一些批注。这些批注的形式不一定是疑问,可以是学生对整篇课文的自我思考或者个人对文章中心思想的不同理解,还可以是学生自己对课文风格和作者的评价。教师督促学生做好复习批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富有个性的文学思维,培养其文学创造力。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写批注,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常态,要把批注阅读从课前预习,迁移到课堂教学中,发扬到课后的阅读中去,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形成阅读个性,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一边写批注,一边阅读中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形成了良好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维升.写批注,真正提升阅读能力[J].小学语文,2014(04).

[2]唐彩连.返璞归真,还原阅读的本色——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的实践与探索[J].新校园(理论版),2012(04).

[3]丁敏,王苏.批注式阅读,让阅读更有效——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J].课外语文,2018(33).

[4]章晓玲.批注式阅读教学,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新课程(小学),2018(04).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