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消斑汤联合强脉冲光黄褐斑临床研究

2021-07-27 08:01王莉翟晓翔张健
甘肃科技纵横 2021年5期
关键词:黄褐斑

王莉 翟晓翔 张健

作者简介:王莉 (1980.08-  ),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及损美性皮肤病。

支撑课题:ZY(2018-2020)- RCPY-2011 上海市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计划

摘要:目的:研究化瘀消斑汤联合强脉冲光在黄褐斑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在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皮肤科接收并治疗的9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观察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研究组使用化瘀消斑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黄褐斑疾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黄褐斑面积,颜色情况;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过程中SAS评分,SDS评分情况,以及DLQI与肝气郁滞情况。结果:治疗有效性: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46例,有效率占94%,对照组有效人数,占比71%;MASI评分以及评分下降率:研究组(1.83±0.67)(69.90±15.55)对照组(2.43±0.72)(49.63±15.95);副反映情况:研究组患者发生副反应情况为2%,对照组患者发生副反应情况14%;SAS,SDS评分:研究组(45.17±6.24)(46.75±5.81)对照组(53.86±6.47)(52.48±6.15);DLQI与肝气郁滞情况:研究组(2.87±1.13)分,(2.83±1.35)分,对照组(4.44±1.60)分、(5.91±2.04)分。研究组治疗效果更理想,组间患者治疗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果:黄褐斑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化瘀消斑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皮肤情况,减少斑块面积,降低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对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化瘀消斑汤;强脉冲光;黄褐斑;应用观察

中图分类号:R758.42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对称性斑块片状色素沉着疾病,多发生面部,颈部影响女性及身体健康。相关研究显示疾病发生原因很大一部分与紫外线照射,性激素水平变化,疾病等因素导致[1]。紫外线加剧细胞活性功能,长期紫外线照射会使皮肤下炎性因子发炎,刺激黑色素沉积。除了紫外线照射,雌激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生殖器官、痛经、肝病、结核、肿瘤等病变影响也可以加剧黄褐斑发生。患者对黄褐斑疾病不重视,也不能及时处理,导致疾病恶化[2]。目前临床中多使用药物治疗,比如甘露醇,维生素C等,但是疾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随着强脉冲光治疗逐渐被普遍应用,该技术主要利用光化学作用,利用非相关宽谱可见光对疾病组织位置进行治疗,修复浅表下组织细胞,增强局部纤维生长,进而起到治疗作用。该种治疗效果较好[3]。在治疗过程中辅以化瘀消斑汤联合治疗,治疗效果更佳。由于中医治疗与西医联合治疗方式目前还没有过多报道,本次研究以我院皮肤科在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9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化瘀消斑汤联合强脉冲光对疾病治疗价值。

  • 资料与方法
  • 基本资料

以在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皮肤科接收并治疗的98例黄褐斑患者,作为本次医学研究的重点观察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研究组使用化瘀消斑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组间患者治疗资料如表1所示:

本次医学中纳入研究的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在仔细阅读研究书内容后,在研究书上自愿签字,同意本次医学研究的分组治疗。本次研究正常上报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开展医学研究。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经过相比较后,发现数据间的差异水平较小(P>0.05)可分组对比。

纳入标准:经过临床疾病症状确诊为黄褐斑;病变位置没有疤痕患者;治疗依从度好患者;接收临床对比治疗患者。

排除标准:在短时间内接受过药物治疗患者;有皮肤感染患者;对激素高度依赖患者,有光照射敏感患者;正在哺乳或者正在妊娠的女性。

  • 方法

对照组使用强脉冲光治疗:使用强脉冲光疾病治疗,需要借助相应的辅助操作。首先需要对强脉冲光强度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方式为,将冷凝胶涂抹在患者的下颚或者耳后的皮肤上。当涂抹完成后,使用使用强脉冲光进行照射,观察照射区域的皮肤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照射后皮肤变化情况逐渐调整强脉冲光的强度。光强度调整完成后,进行面部,颈部进行强脉冲光治疗。当治疗完成。需要将皮肤上的冷凝胶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将强脉冲光照射位置使用冰敷处理,这样做主要是缓解治疗皮肤的症状,冰敷15min-20min为最佳时间。治疗频率控制在1次/mo,5mo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以对照组患者治疗为基础,使用化瘀消斑汤治疗。药方:红花15g,桃仁15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5g,三七粉5g,菟丝子20g,桑椹葚20g,制首乌15g,黄芪20g,大枣10g。上述中药药材加水煎煮,煎煮量控制在600ml即可,将600ml分为2次服用,服用时间为早晚各服1次。在中药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要药物加减治疗。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食欲减退,脸色发黄,舌淡红但舌苔泛白,导致这样情况多是因为脾燥湿热,肝郁不通造成:这种情况下需要在上述药方中添加,半夏,茯苓,陈皮等药材,起到健脾燥湿,疏肝解郁理气化淤作用。如果患者出现盗汗潮热,腰酸腿痛,苔少舌红,是由于肾脏亏虚导致,需进行滋补肾阴,可以在药方中添加墨早莲,女贞子等中药。如果患者出现胸闷气涨,烦躁,有呕感,多因体内湿热,肝火旺盛造成,需解郁泻火,除热祛湿治疗,需添加黄芩,柴胡。如果患者出现口苦,主要是因為肝胆火旺或者肝胆湿热导致,需在药方中添加龙胆草,车前子,生地黄等药材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疾病情况进行适当药物加减治疗,同时强脉冲光治疗也需要注意区分不同患者不同皮肤水平,治疗的同时叮嘱患者不要涂抹化妆品,也不要长期处于紫外线照射环境下。在饮食过程中,避免摄入色素丰富以及含有铜元素的食物。注重日常中维生素,粗纤维摄入,主要依靠食用新鲜蔬菜以及水果补充维生素,同时也需要补充身体里的蛋白质含量,提升胶原蛋白合成水平,这样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在生活中做好季节性增减衣物,保证身体热量需求。同时需要保证心情舒畅,这样更加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黄褐斑疾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黄褐斑面积,颜色情况;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过程中SAS评分,SDS评分情况,以及DLQI与肝气郁滞情况。

评价指标:MASI评分方法:颜色深度:D,均-性:H。分别四档:0-4由轻重大。分值为0分,<10分,10-29,30-49,50-69,70-89,>90.

前额评分=0.3 ×(D+H)×A;右颧部评分=0.3× (D+H)×A;左颧部评分=0.3 ×(D+H)×A;颏部评分= 0.1 ×(D+H)×A;MASI 总分= 以上分值总和

DLQI评分标准:轻度:0-6分;中度:6-10分;重度:≥10分。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用于患者自我评价,评估焦虑、抑郁情况状况,两量表均含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共20~80分,评分越高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将量表评分×1.25为最终得分,依据中国常模标准,SAS≥50分为焦虑,其中50—59分 轻度焦虑,60—69分 中度焦虑,69分以上 重度焦虑。依据中国常模标准,SDS≥53分为抑郁,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治疗效果评定:以《黄褐斑的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估标准》为标准。治疗后皮肤黄褐斑以肉眼可见下消退面积超过90%,患处皮肤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差异,即为显效。黄褐斑以肉眼可见下消退面积超过60%,不能明显区分患处皮肤与正常皮肤界限,即为有效。黄褐斑以肉眼可见下消退面积<30%,且治疗前后黄褐斑没有明显变化,即为无效。

  • 统计学分析

纳入研究患者,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使用SPSS25.6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行卡方X2检验。

  • 结果
    •  组间患者黄褐斑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46例,有效率占93.88%,对照组有效人数,占比71.43%,研究组疗效更佳(P<0.05)详见表2:

  • 组间患者黄褐斑面积以及颜色评分

研究组患者黄褐斑面积严重程度评分情况,治疗前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黄褐斑面积严重程度评分有所变化,研究组(1.83±0.67)(1.48±0.93)对照组(2.43±0.72)(1.87±0.91),且分值下降情况也是研究组患者恢复的更为理想(P<0.05)详见表3:

  • 组间患者副反应对比

研究组患者发生副反应情况为2%,对照组患者发生副反应情况14%,研究组治疗更加安全(P<0.05)详见表4:

  • 组间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与SDS评分数据间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都得以缓解,研究组患者缓解程度更好(P<0.05)详见表5:

2.5组间患者治疗前后DLQI与肝气郁滞情况

研究组DLQI评分与肝气郁滞评分,治疗后(2.87±1.13)(2.83±1.35)对照组(4.44±1.60)(5.91±2.04),研究组数据更理想(P<0.05)详见表6:

  • 结论

研究显示女性皮肤病发病几率较男性多,男女患病比例为1:9,而且多发生于青春期以及育龄期女性[4]。黄褐斑没有明确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学者认为导致疾病发生多因为紫外线照射情况,女性化妆品使用情况,生理性遗传情况,生活中压力情况,药物导致情况,激素分泌情况以及疾病导致等情况[5]。黄褐斑主要是因为身体黑色素分泌过多,造成黑色素沉积,沉积位置主要以面部,颈部这些外露皮肤,眼周围较多见,疾病发生并不会造成身体出现异常的症状,可以通过肉眼的观察黑色素增多,随着时间的延长黑色素体逐渐增大,这属于黑色素细胞亢奋情况[6]。已证实黑色素是导致皮肤发生黄褐斑的主要因素,所以疾病治疗过程中想要进一步改善患者皮肤状态,需要对黑色素进行抑制。临床中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明顯。强脉冲光被用来治疗黄褐斑疾病,利用光热原理进行疾病治疗[7]

强脉冲光是一种非相干宽谱可见光,利用特殊的宽光谱光源,对皮肤组织进行照射,在照射过程中利用光热原理,光化学原理等,使皮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能量,将吸收来的能量作用于患者体表下组织,让皮下组织可以进行生长,进而的实现对疾病的治疗[8]。西医对疾病治疗是较为常见治疗方式,以药物,口服,药物涂抹患处,利用脉冲治疗。

中医因疾病治疗副作用少,被广泛使用到疾病治疗过程中。黄褐斑被中医归类为“面沉,面黧黑”等。疾病发生因情志阻塞,血气不畅,阻塞面部血气,形成淤积导致。若患者湿滞脾虚,气血运行碍于脾胃不健,未上荣于面部,也易使病生。当患者脏腑气血亏虚,火盛水乏,血气虚弱,也会形成疾病。本次研究中在强脉冲光治疗基础上以化瘀消斑汤联合治疗。药方中红花可以润肝肺静脉,起到活血行血功效[9]。桃仁味苦,性平和,食后可如肝脏,肠内,打破淤阻血气,行血活络。将上述药材合用,活血效果极佳。熟地,味甘苦,性温和,疏肝补气,活血化瘀。三七可止血化瘀,滋阴养颜,润肠。药方药材中搭配,可固本培元,补脾益肾,血气调和。当归可以起到润燥补血,活血调经,润泽面部。白芍可以养血敛阴,制首乌,桑椹菟丝子可以补肝肾益精血,黄芪打造有益气健脾之功效,诸药连用可以逐渐改变色素沉着,在中药治疗过程中配合强脉冲光,治疗效果更佳[10]。所以将中药化瘀消斑汤强脉冲光进行联合使用,对于黄褐斑治疗效果有显著提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黄褐斑面积严重程度,让患者的皮肤可以尽快恢复。

化瘀消斑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可以淡化黄褐斑颜色,同时中西医结合有效防止疾病治疗过程中副反应发生,帮助患者改善肝气郁滞情况,缓解患者疾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负面情绪,提升治疗效果,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科学的,适用于临床治疗黄褐斑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许江丽. 应用强脉冲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 000(006):86-87.

[2]石莹莹, 陈炜, 王露萍,等. 强脉冲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面部黄褐斑MASI评分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8, v.27;No.257(05):40-42.

[3]周建琼, 于春水, 姚琴,等. 果酸换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 中國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0, v.19(02):54-57.

[4]陈晓琼, 肖卫棉. 穴位埋线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026(002):209-212.

[5]任祥文, 高成华, 龚川玲,等. 氨甲环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 皮肤病与性病, 2020, v.42;No.182(03):142-143.

[6]张兰芳, 张兴安. 化瘀消斑汤联合调Q激光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19, v.37;No.427(06):143-145.

[7]金玉, 蒋文波. 疏肝消斑汤联合YAG激光对黄褐斑患者SOD、MDA的影响[J]. 中医学报, 2019, 34(03):215-218+234.

[8]刘贞君. 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及临床心得探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010(018):98-100.

[9]钟富彬, 曾妮, 钟俊波,等. 低能量强脉冲光联合射频治疗混合性黄褐斑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 2018(8):1212-1214.

[10]全亮亮, 王飏, 唐琪,等. 调Q激光联合复合性修复寡肽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9, 035(012):1185-1190.

猜你喜欢
黄褐斑
黄褐斑试试“八白散”面膜
面对黄褐斑,中西医治疗有方法
黄褐斑复发怎么办
脸上长黄褐斑的原因是什么
黄褐斑的防治对策
治疗黄褐斑要有耐心
祛斑也要分类型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专栏
肝脏代谢不好斑会加深变丑
空气污染与面部黄褐斑形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