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艺术特色文化课程体系的架构

2021-07-27 06:37俞亚萍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全美艺术

摘 要 当下乡村教育艺术课程被轻视,儿童学习情境感、生长力等存在缺失。基于乡村学校的特殊文化背景,以高雅艺术为核心,架构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全美”艺术特色文化课程体系,有助于提升乡村儿童的艺术素养、审美气质,引领他们追求美好志向,润泽有意义、有情趣的美丽人生。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全美”艺术 文化课程

蔡元培先生说:“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1]乡村小学,因其资源、经济、文化等背景不同,学校美育也存在不同程度缺失。基于此,张家港市南丰小学架构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全美”艺术特色文化课程体系,以高雅艺术生活浸润的方式实施全员学习的全方位提升、资源的全开发、伙伴的同生共长,实现欣赏、创造、品质等美的生长,感受美和爱的过程。

学校提出了“全美教育”办学主张,以培养讲道德、会学习、向自由、懂优雅的学子,形成与时俱进、自然生长、美美与共的幸福村落的发展愿景。

一、创生“优雅”的“全美”物型场域,找寻自然生长根脉

物型场域是学校精神、教育品牌、价值观等外在形象的体现。从儿童审美需求出发,打开儿童感官、心灵,将审美观映射到建筑、自然景致的设计,打造“一墙、二厅、三景、四廊、五梯、六园”的江南园林式校园,亭台楼阁,鸟语花香,尊重大自然山水草木的兼容。创生“一廊一书吧一书院二厅”的“幸福村落式”文化场,崇尚“天人合一”之美。刻纸艺术非遗长廊,丰盈的星辰书吧,审美的少儿书画院,高雅的演奏厅、音乐厅……

优雅校园的表达开启了师生的自然观察与审美,汲取并创造这股生长的力量,为艺术课程学习提供全方位资源保障。

二、创建“立体”的“全美”课程体系,着意“全课程全生命”

1.学科课程,提升国家课程實施的高位品质

遵循学科本质特点,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程,以“儿童”为主体,以“生命自然生长”为发展状态,注重教学中“人”的真实意义与真正价值[2]。打造“全美”课堂,形成“个人预学 质疑问学—合作研学 释疑探学—集体展学 自我评学”的“三环六学”教学范式,建构“伙伴共享、师生共学”的教学样态。利用学科渗透“全美”艺术,如语文教学听闻典故、亲近先贤、关注习俗的传统美,诵读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数学教学找寻数字规律美、图形对称美、统计图形式美,综合实践教学巧手制作精细美,体育教学运动美等。

“全美”课堂全方位关注学习状态、方法习惯、人格品质、审美情趣等,它是生命化、生活化、建构化发展的课堂,可以积淀儿童审美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拓展课程,呈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丰富样态

学科拓展课程融合“全美”艺术。综合实践课嵌入国家课程的教学实践,开创《创意刻纸》艺术课程,利用音乐、美术课前五分钟开展《高雅艺术课程》经典名画(名曲)赏析。推行器乐进课堂,低年级掌握小型打击乐器,中高年级掌握竖笛吹奏。

社团拓展课程满足“全美”需求。以“兴趣、定制、参与”为原则,凸显自主性、丰富性,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实现“菜单式”选择,为学校少年宫社团的学习提供保障。通过非遗传承刻纸、刺绣等普及课程让儿童体验多元民间艺术;永联荷风管弦乐团、芭蕾等精品课程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由上海专家、助教、家长组成“导师金三角”,提供线上线下指导。

3.研究性课程,追求项目化实践体验的文化内涵

活动立体化的丰富表达。尊重儿童个性需求,依托校园艺术节等特色活动的策划、布展、道具制作,以个人、班级、社团项目定制的形式,给予他们有边界的聚焦、无边界的学习时空。儿童自愿申报,自主组织,自由定制演奏会、诵读会等,在美的表达、表现中绽放才能。

资源导入化的开阔视野。依托农耕园、永联小镇等资源,开创乡土文化课程,温润的艺术融进儿童原生记忆,手工作坊、陶瓷坊中感受布染、编织、陶艺的传统美、材质美,专业志愿者为课程提供外延保障;校园网、公众号等网络资源为师生、家长建立艺术资源库、分享成果等提供线上平台;开展走进保利剧院,“保利艺术、移动美术馆进校园”等活动,保持与国内外优秀艺术家的交流,聆听前瞻“声音”。“全美”艺术课程给乡村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艺术的窗,呈现自然生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递成人之美、至善至美的生命追求。

三、创立“共学”的“全美”发展平台,实现生命同生共长

1.儿童成长,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

开展活动培育儿童“我”是世界的组成、与世界息息相关的意识,认识到改变世界并非全靠宏大,“我”也能,“每个人都很了不起”;激发儿童发现自己的特长,如一幅画、一串歌声、一篇美文、一首小诗……使乡村儿童建立起自信与勇气,自觉成为“自己”,成长“自己与他人”,成就“自己与他人”,悦纳中不断超越。

2.教师成长,需要钻研精神的孕育

从“学科课程观”向“素养课程观”转变。打造“挂钩名校、结对名师、聘请名家的‘三名工程”,组建“乡村骨干培育站”“青年营地”“艺术素养发展书院”等专业发展平台,校本教研与专业艺术研究形成联动与互补,通过实践研习、参观走访、聆听专题讲座、基本功大赛、艺术采风等活动,提高教师艺术专业素养,引领教师从“单一”走向“伙伴团队”。

四、创设“适性”的“全美”评价机制,体现真实价值意义

1.基于价值取向,指导评价体系构建

围绕目标、过程、发展的取向,基于“平等、合作、高效、互长”的维度,构建“全美”艺术素养评价体系。通过“一案一册一读本”评价媒介,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表现性评价,具有适切性、激励性。“高雅艺术”学习手册、艺术特色文化读本,引领全员感受高雅艺术。建立“中国梦 五彩梦”儿童艺术成长档案,首先,体现课堂上儿童对艺术的基础认知,大胆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其次,儿童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再次,勇于用艺术表达方式对同伴作品做出全面评价;最后,儿童拥有艺术理想、审美眼光、美好情感等。

2.多元表现评价,指向人的未来发展

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表现性评价实现了评价视域和功能的转变,从关注教师“教什么”转向关注学生“学什么”,从关注学生“知道什么”转向“能做什么”[3]。艺术评价与核心素养息息相通,与课程环环相扣,与儿童立场心心相印。

艺术团队以生长的生命状态传递“全美”艺术特色发展的美好样态。近三年,先后获得“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苏州市小学课程基地和学校文化建设项目”“新时代苏州有效教学研究项目实验学校”“苏州市文明校园”等三十多项荣誉。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见证了百余批次参观考察团走进校园,成果被中央电视台、江苏教育频道、《中国教育报》等三十余家网络媒体平台宣传报道。

学校以生长性发展、成长性发生价值定位、关注、发展每一个儿童,注重对乡村儿童审美的润泽、美好品质和价值观的引领,全面提高乡村儿童的艺术素养,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品质,擦亮乡村学校“全美”教育品牌,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新景致。

参考文献

[1] 蔡元培.中国人的教养[M].北京:天地出版社,2012.

[2] 俞亚萍.自然教育观下的“生长美术”教学[J] .教学与管理,2020(14):39-41.

[3] 周娅.语文学科主题型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J] .江苏教育,2020(30):31-34+37.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全美艺术
纸的艺术
Ata Inc.宣布完成与ATA(全美在线)的出售交割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2016年美国公立学校排名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全美最严堕胎法案遭推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