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照片的野外拍摄技巧与资料整理方法

2021-07-27 04:38倪光清张子军严城民
云南地质 2021年2期
关键词:图版素描实物

倪光清,张子军,严城民

(1.云南省核工业二○九地质大队,云南 昆明 650101;2.云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大队,云南 玉溪 653100)

地质照片是记录、表达地质现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岩石的结构构造、岩层的地质构造、地貌的形态特征、地质体的接触关系等地质现象,用冗长的文字也难于表述清楚,不如用地质照片表达更为直观清晰。作为地质资料,地质照片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可靠性,是“著书立说”的重要依据。因此,地质照片的野外拍摄技巧与资料整理方法,是地质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

地质照片的野外拍摄技巧与资料整理方法,现有参考资料不多。赵洪山(2013)[1]著书对地质摄影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过系统介绍。在地质矿产调查的方法的文献中,一般只介绍地质摄影的原理与方法,基本未涉及地质照片的野外拍摄技巧与资料整理方法。

多数地质院校未开设“地质照片的野外拍摄技巧与资料整理方法”课程,此方面的参考资料较少,致使很多野外地质照片效果不佳。笔者参加评审的部分项目,上百张野外地质照片中,竟然挑选不出几张较为满意的地质照片。部分地质科研专著、地质科技论文中,照片加工、编写说明、图版制作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些问题,较大幅度地影响了地质工作的资料搜集与成果表达。

笔者向多位专家进行过请教,与同事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研究了部分地质文献的地质照片,对多年的工作经验与体会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文,以求对地质照片的野外拍摄技巧与资料整理方法进行讨论、加强交流、促进提高。

1 野外拍摄技巧

野外拍摄地质照片要注意7方面问题。

1.1 减少变形

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镜头所指方向要尽量与被照物所构成的平面相垂直,二者尽量处于相近的高度。被照物所构成的平面与镜头交角越小,仰角或俯角越大,被照物的变形程度越大。变形太大的地质照片,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

在拍摄之前,要对被照物进行适当的修整,使其表面尽量平整。被照物表面凹凸不平,可能因反光差异产生变形,影响地质照片的效果。被照物比较松软时,可用地质锤将被照物表面铲平。在铲平过程中,地质锤留下的挖掘痕迹越少越好。

1.2 排除干扰

在拍摄近景之前,要注意清除被照物表面的落叶、泥土、杂草、苔藓,最大限度地突出地质现象。

在树林、草丛中摄影时,要尽力避开树枝、草丛产生的阴影。在无法避开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折断树枝、拔去杂草,最大限度地降低阴影对地质照片的影响。

地质照片的画面只能是地质现象与实物比例尺,其他内容一律不要摄入照片。地质现象旁侧手持实物比例尺,用地质锤或树枝指示地质现象的某一部位等内容,对照片中地质内容的表达都有较为明显的干扰。

1.3 设置比例

尺度大小,是判断地质现象的重要依据之一。每一张地质照片,均要设置合理的实物比例尺。

所设置的实物比例尺,要与被照物的尺度大小相协调。标本尺度的被照物用铅笔、放大镜、专用的标尺做实物比例尺(图版I-1)[2],露头尺度的被照物用地质锤、罗盘做实物比例尺(图版I-2)[3],远景照片可用人体作为实物比例尺(图版I-3)[4]。用香烟、打火机、硬币、水壶等生活物品做实物比例尺,给人以随意的感觉。需用人体做实物比例尺时,地质照片中的人物尽量采用在工作状态下的侧影和背影(图版I-3)。采用人物正面照,有可能被理解为用人物的风景照代替地质照片,是工作不严肃的具体表现。

实物比例尺的种类和摆放要与地质现象相吻合。层理、劈理、线理等线型构图要素为主的地质现象,尽量采用地质锤、铅笔等线型体做实物比例尺,并使地质锤手柄、铅笔方向与被照物的线条方向一致(图版I-4)[5]。面型构图要素为主的地质现象,实物比例尺的种类、摆放方向不受限制。

一张地质照片只需放置一件实物比例尺。为突出两组线状、面状构造,可以在不同方向上摆放线状实物比例尺。

1.4 增强效果

将被照物表面用水清洗干净或打湿后再进行拍照,可较大幅度地增加地质现象的清晰程度。摄影时要控制好被照物的干湿程度。被照物太湿,易于反光,效果不好。被照物太干,达不到用水打湿的效果。在机械岩心钻编录中,清洗岩心的方法使用较多。

在天气晴朗、被照物反光较强的情况下,可用雨伞遮挡阳光,避免曝光过度影响拍摄效果。

野外摄影效果不佳的重要的标本,可带回实验室,对标本进行大面积抛光、用水打湿后再拍照,可达到大幅度增强摄影效果之目的。

1.5 突出主题

实物比例尺不应摆放在地质照片的中部,最好位于地质照片的一角或一侧。其原因是:地质现象为主,实物比例尺为宾,地质照片中也不能喧宾夺主。

标本尺度的野外地质照片,应在标本之下铺设讲义夹、样品袋。在资料整理中,将地质照片导入电脑后,可以消除背景、突出主题(图版I-1)[2]。将标本放在草丛中、碎石路面上,在电脑上无法消除背景,地质照片给人以杂乱的感觉。

在拍摄中注意避开与地质现象无关的地物。例如:房屋、电杆、电线等。

1.6 测量产状

对拍摄断层产状、不对称褶皱、残斑旋转等具有方位意义的地质照片,要记录镜头所指方向,要测量被照物的产状,照片才有明显的地质意义。

镜头所指方向要用罗盘测量,读数精确至“度”。拍摄平面照片时,一般用“镜头垂直向下”进行说明。由此可知,镜头指向不仅可以复原剖面照片的方位,还可以区分剖面或平面照片。

标本尺度、露头尺度的褶皱,主要测量褶皱枢纽、褶皱轴面的产状。

1.7 系统拍摄

断层及其旁侧构造、风化壳的分层现象等需要反映整体与局部现象的地质照片,应该在远距离拍摄一张全貌地质照片,再近距离分别对局部现象进行拍照。其目的是使地质现象的整体、局部都得到清晰、完整的反映。

车内便是整个世界。搏杀与互侵的世界。没有强弱没有输赢的世界。长长久久的世界。当一切风平浪静的时候,空气里飘荡着湿濡温润的芬芳,这气息,在柔软和刚强的缠绕里,在渐强渐微的呢喃里化成细绢一样的薄霭凝结在四边的玻璃上。

有些地质现象,要在不同的面向上进行拍照,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例如:槽状、楔状、板状交错层理,要在平行流水、垂直流水的方向上拍照,才能准确地判断层理类型。

1∶25万贡山县幅区域地质调查(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13)中,拍摄了东哨房单元(K1Dδο)石英(二长)闪长岩中辉长苏长岩包体的野外照片(图版I-5),还拍摄了石英(二长)闪长岩中普通角闪石包裹紫苏辉石的镜下照片(图版I-6),充分证明了东哨房单元(K1Dδο)内存在辉长苏长质非浆混包体。

2 资料整理方法

回到驻地后,应将当天拍摄的地质照片及时导入电脑,进行4方面的资料整理。

2.1 照片加工

受地形限制,野外拍摄地质照片时很难处于一个合适的角度和距离。在地形限制较大的情况下,只能优先考虑地质现象基本完整、变形较小、较为清晰等,画面合理处于次要地位。将地质照片导入电脑,裁去画面不合理的地方,能使主题更加突出。为使地质照片更为美观、利于排版,裁剪后矩形地质照片的长宽比值大致为3∶2。

受气候条件限制,野外拍摄地质照片的亮度、对比度不一定合理,使得地质照片模糊不清。资料整理过程中,将此类地质照片在电脑上调整亮度、对比度,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地质照片的清晰程度。

为增加地质照片的“自明性”,可对地质照片内容进行标注。常见的标注方法是:在地质照片中标注地质体、岩石、矿石类型的代号、产状,在照片名称之下对地质照片中的代号、产状进行说明。标注的字号要与地质照片的画面相协调。在显示比例为100%时,一般用小五号字进行标注。

一般情况下,不要在地质照片中绘制线条,以突出地质体边界、接触关系等。绘制线条有可能压盖了地质界线、接触关系附近的有用信息,还有可能降低了地质照片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绘制线条不但不能增强地质照片效果,还有可能使人产生“强词夺理”的感觉。

地质照片中一般不要加注文字。冗长的文字可能压盖了地质照片的许多有用信息,不利于读者对地质照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2.2 照片素描

地质照片与素描图产生于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用途。在地质现象的客观、真实、可靠方面,地质照片优于素描图。当地质现象的要素光性差别不大或者干扰较大时,素描图的清晰程度显然比地质照片更好。

地质照片清晰程度不高时,可在野外拍摄地质照片的同时,对被照物进行大致的素描。回到驻地后,根据地质照片对素描图进行细节加工,把野外观察、判断的地质现象用素描图的方式客观地再现出来。

在素描图上,应注明方向、比例尺,绘制齐全的图例,书定图名、图注。使用野外记录本记录时:①素描图尽量放在相应文字的左页;②在素描图较多时,可放在相应文字的前面或后面的左页,用图号与文字相连接;③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对素描图的全部内容进行着墨。在使用电脑记录时,可将素描图集中在一个记录本上(备查),并将绘制完毕的素描图拍摄成地质照片,存放在电脑记录的相应位置。

2.3 编写说明

在制作图版之前,要编写地质照片的名称和说明,其作用相当于插图的图名和图注。

地质照片名称的一般格式为:①某某地质体中之某某地质现象,②某某地质体的产出状态,③某某地质与某某地质体的接触关系。实例参见本文图版。

在地质照片名称之下,另起一行编写地质照片说明,对地质照片中的代号等内容逐一进行必要的说明。

为强化地质照片的资料性、真实性、可靠性,有必要注明拍摄地点。拍摄地点可以选用地理名称、实测剖面名称、地质点号、探矿工程编号等。

显微地质照片的注释中,一般要注明偏光状态、照片倍率。偏光状态可以用中文表示,也可以用代号表示。用代号表示时:“(-)”表示单偏光,“(+)”表示正交偏光。地质照片倍率有3种表示方法:①在地质照片中用直角坐标表示;②在地质照片下方或右下角用线段比例尺表示;③在偏光状态后用乘号+阿拉伯数字说明,如(+)×24表示正交偏光、放大24倍。

引用他人的资料,必需在地质照片注释中加于说明。

2.4 制作图版

在照片加工、编写说明的基础上,分类制作图版。图版格式参见本文图版I。

挑选地质意义较为重要、代表性较为明显、拍摄效果较好的照片制作图版。图版要根据地质内容分类制作,以利资料查阅。分类的方法可参照地质报告、科研专著、科技论文的编写提纲进行。

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图版也在相应地不断更新。更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增加不同内容的地质照片;②在同类地质照片中,用拍摄效果更好的新照片取代老照片。

经常审阅图版,可以了解资料搜集的完备程度。哪些地质现象已经拍摄了较多的效果较好的地质照片。哪些地质现象虽有地质照片,但拍摄效果不太理想,有条件时尽量补充拍摄。哪些地质现象尚无地质照片,下步工作中应尽力搜集资料。

在项目野外验收、最终验收中,有必要将图版打印后装订成册,说明资料搜集的完备程度。

在成果编制、出版中,照片有两种编辑方式。一是地质照片插在正文相应的文字之后;其优点是便于对照阅读。二是制作整页图版,集中放在正文之后;其优点是正文黑白打印,图版彩色打印,可降低成果制作成本。

制作整页图版时注意:①地质照片的长宽比值合理,尽量“同形等大”;②地质照片的大小、形状不能一致时(如化石图版),以图版外框为准进行上、下、左、右对齐;③地质照片之间留空尽量均匀。

为降低成本,地质照片集中制作图版时,印刷图版的纸质较好,印刷文字的纸质稍差。当开本为1/16时,图版数量最好为4的整倍数,可使印刷图版的纸张得到充分利用。

3 结 论

综上所述,可得出下述结论。

(1)野外拍摄地质照片,要注意减少变形、排除干扰、设置比例、增强效果、突出主题、测量产状、系统拍摄。

(2)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是照片加工、照片素描、编写说明、制作图版。

图版Ⅰ

猜你喜欢
图版素描实物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初夏素描
武汉素描
素描
当手绘遇上实物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凡·高的早期素描
实物与宣传不符,卖方担责吗?
图版 Ⅰ Plate Ⅰ
图版II Plate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