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喻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3)
急诊颅脑外伤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失足跌倒等因素所导致,属于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伤类疾病,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属于该病患者在发病后主要症状表现,病情程度严重者甚至还会有水、盐代谢紊乱等情况发生,最终导致脑死亡[1-3]。本文研究颅脑外伤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接受危机管理模式联合传统外伤救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接受救治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13 h,平均(4.6±0.8)h;患者年龄19~65岁,平均(31.8±6.4)岁;车祸伤17例,坠落伤11例,跌倒伤8例,斗殴伤4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16 h,平均(4.4±0.7)h;患者年龄19~67岁,平均(31.5±6.2)岁;车祸伤15例,坠落伤11例,跌倒伤9例,斗殴伤5例。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在救治期间单纯实施传统外伤救治护理干预,在急诊接诊患者之后,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搬运至床上,对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水平进行监测,并根据具体的医嘱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抢救与用药干预。观察组在救治期间实施危机管理模式联合传统外伤救治护理干预,传统外伤救治护理与对照组相同,危机管理模式内容包括:①组建护理小组:首先在急诊科室范围成立专门的颅脑外伤急救小组,以专科主任、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每位成员均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及考核后方可上岗,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危机意识、实际操作水平。②提高危机意识:通过讲座、微信等多种方式帮助相关医护人员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使其能够对颅脑外伤患者护理服务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落实到抢救与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与自身的权益有全面的了解,通过培训加大护理人员对危机进行识别的水平。抢救用药、器械、手术室用品、停水停电对策要事先备好。③危机管理方案:根据患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症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危机管理,主要内容包括院前抢救、院内急救、护送、护理交接等多个环节。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服务满意度。②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③并发症情况。④护理干预前后脑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水平。
1.4 评价标准 用NIHSS评分法评价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包括11个条目(最高42分),分数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4]。用SF-36量表评价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包括8方面的36个问题(最高100分),分数高说明生活质量理想[5]。满意度:在出院当天,调查护理满意度,问卷满分为100分,分别满意(≥80分)、基本满意(<80分且≥60分)和不满意(<60分)3个级别[6]。
1.5 统计学处理 SPSS24.0软件处理所得相关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后者以()的形式予以表示,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1 急诊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诊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比较[n(%)]
2.2 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 观察组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
2.3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在急诊救治期间的并发症仅出现1例(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在急诊救治期间的并发症出现7例(发生率为17.50%)。可见,观察组在急诊救治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4 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水平 两组护理后SF-36量表评分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水平比较(分,)
表3 护理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水平比较(分,)
注:t1、P1对照组护理前后比较;t2、P2观察组护理前后比较t3、P3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比较。
急诊救治颅脑外伤的关键在于尽快落实急诊措施,使患者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护理,并安排手术[7]。但由于患者的发病原因不尽相同,且病情普遍较为危急,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较大且难以预料,使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遗漏及差错性事件的可能性加大,以体征指标监测不准、医疗器械准备不完善、严重并发症较为多见[8-9]。且急诊科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引发护患矛盾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出现相关问题,会对广大患者及医护人员产生严重影响,所以改善急诊科的护理服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10-11]。对于颅脑外伤患者而言,临床传统急救流程是在患者被送达医院之后,急诊科的相关医师负责进行接诊,对病情进行检查和诊断,与专科医师联系之后组织进行会诊,并积极展开各项检查,该模式救治工作的连续性差,且耗时相对较长,如果监护不到位很有可能会加速患者的死亡,危机管理模式的介入,可以对院前急救、急诊室抢救、护送和护理交接等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提前分析,从而设立相应的急救预报系统,重视人文关怀,对于一些无法预料的护理突发事件进行预判,对普外、胸外、神经外科等相关提前取得联系,从而准备会诊,使救助时间明显缩短,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出现[12]。本研究结果发现,颅脑外伤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接受危机管理模式联合传统外伤救治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急诊救治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减少救治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使其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