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禾 刀(书评人)
何大草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2021年4月
定价:39.80元
与现在年轻人痴迷网络游戏不同,本书作者何大草的年轻时代——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武侠梦在无数年轻人心中萌芽、躁动奔涌的时代。电影明星王宝强正是在那个年代迷上习武,并做了少林寺的俗家弟子。
何大草在本书中提到的电影《神秘的大佛》,特别是《少林寺》在改革之初的大江南北掀起了武侠热高潮。那时,无数原本隐姓埋名,有时也可能是籍籍无名的诸多大侠被影视作品大海捞针般,一一打捞出来,然后擦亮,然后上色,渲染得一根根金箍棒似的。那时看武侠片,剧情往往不是第一位,一旦进入打斗环节,年轻人的肾上腺素直往上蹭,只恨不能像片中大侠那样脚尖轻轻那么一点便飞上八尺房顶,手臂轻轻那么一抖便打断手腕粗的木桩。
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大都心中怀揣着一个武侠梦,即便是像本书作者何大草那样身处象牙塔中的年轻人也不例外。故事围绕书中的我也即何大草及诸舍友展开。睡在上铺的兄弟王大卫(也即后来简称的“老王”)习得一手不错的西洋拳,第一次亮相便打败了前来下战书的校武术队副队长夏晓冬。像许多人觉得相较于拳击,武术对抗性不足一样,习武出身的夏晓冬这一败败了个明白,顿时觉得武术表演胜过对抗。夏晓冬痛定思痛的结果是,决心改武术为练拳击,似有所造诣,也击败了周边诸多高人,连同父亲门下的几位得意高徒。而另一头,春风得意的王大卫则被藏身于茶馆的年迈幺师——军阀杨森的程保镖一脚揣醒:武术真的不是什么花架子,并非真的打不过西洋拳。
故事的线索正是寻访程保镖这位高人。何大草的铺垫是细腻的,他的文字一如既往的洗练,语言很接地气。在何大草的带领下,读者一起走进成都的老街古巷,什么九眼桥、白马寺街、镗钯街、北糠市街、字库塔等一网打来。这本书有时又像是一部透着老成都浓浓烟火气息的街巷志,或者就像“坐在小酒馆的门口”,或者似闻到文字中飘来的茶馆味道。然而,历史系出身的何大草岂肯满足于此?除了聚焦成都外,还将视觉触角伸向省外,比如几个有名的“武术之乡”。而他伸得更远的另一个触角则是,努力抵近历史的源头,比如马王堆汉墓、殷墟、薛涛井等著名遗迹——写这个故事时,前不久再次震惊世人的三星堆最新发掘尚未启动,否则也可能大书特书一番。
这些历史信息的铺陈,绝非简单堆砌。海量极富韵味历史信息的融入,顿时使得何大草笔下的这座城市平添了更多人文内涵,另一方面也恰恰隐含了“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道家哲学思想。所谓真人不露面,露面不真人的奥妙大抵如此。在此情况下,已化身凡人的程保镖的出场于是显得自然而又隆重。
除了给过老王那一脚外,程保镖后来并未展露身手,当然他有代言人,就是那位貌不惊人的胖姑娘。待到寻得高人程保镖,几番对话何大草顿又发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于是有了那首极富禅意的诗:一指见明月,一月见春山。春山藏千山,千山归一山。
此处的春山想必并非本义。何大草此前出版过一部小说的书名正是《春山》,主角是有着“诗佛”之称的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何大草早就说过自己一直想写一文一武这样的姊妹篇,文留给了《春山》,而武自然给了这部《拳》。拳里有春山,春山却不见拳,但春山里有禅,拳里也有禅。
《春山》里的王维不练拳,王维只是写诗。在《春山》中,王维与老方丈有过诸多饱含禅意机锋的对话,许多时候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拳》里没有老方丈,但有一个何大草踏破铁鞋到头来都没觅到的问海大师。程保镖的那身本事,经过血与火的检验,九死一生,功夫之高天地日月可鉴。不过,不似夏晓冬也不似老王,程保镖最佩服的不是什么武林高手,恰恰是这位手无缚鸡之力的问海大师。对此,程保镖自有一番理论:我是杀人无数,他(问海)是活人无数。相较于凭借一身功夫击败对手,从心理上暖化对手,让对手心悦诚服,这才是暴力最难以实现的。
当然,何大草的这个故事并不是一部简单的寻侠琐记,如这样理解也太小瞧何大草的雄心壮志了。窃以为,何大草在这个故事里至少回答了这么几个困扰许多人的焦点问题。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中国武术与西洋拳到底哪个更厉害。先是西洋拳的卓越代表老王将武术队副队长夏晓冬打败,再接着是习武出身的胖姑娘将后改练西洋拳的夏晓冬再次打趴。夏晓冬的两次败北,第一次看到了西洋拳确有过人之处,第二次则又看到自己对中国武术的认识太过肤浅。夏晓冬看似两次败了个明白,实际未必真的明白。之所以会落得这样的结局,何大草借胖姑娘的口道出了答案:西洋拳规则多,武术则可能致命。确实,文明时代,致命的对抗总是要规避的,不过拳击也能致命,拳击台上对要害部位也设立了禁区,这一点何大草倒没有点到。
另一个问题则是太极拳的对抗性问题。这个问题着实有趣,就像是对眼下现实的一个深深的隐喻。前段时间,就像这个故事里的校武术队副队长夏晓冬四处约战一样,有位搏击狂人也曾遍撒战书,也确实打败过那么几位武术大师包括太极大师。无巧不成书,那位狂人也叫晓冬,不知道这只是一种虚构的巧合,还是何大草笔下夏晓冬的原型。关于太极拳的对抗性问题,何大草其实也有自己的看法,不过这次的回答变成了从西洋拳准备改练太极拳的老王。老王并不在意太极拳是否具有对抗性,只是希望通过练太极拳而放下自己的许多挂念,说穿了是练心。再回过头来琢磨下,心比拳高,这或许就是问海大师的高人之处,也是程保镖最佩服之处。
除了技术方面,中国武术与西洋拳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武术契合国人内敛性格,挑衅者不是没有,但往往如程保镖,越是高人,越显低调,甚至练拳都不公开,过去还有高人闻鸡起舞之说。另一方面,练武就是练拳,拳也是禅。真正传统习拳之人懂得,就算再大的本事,没有哪位大侠可以永远坐在宝座上而岿然不动,常胜将军往往只是艺术的想象。早就尝透人生波折的程保镖自然懂得这些道理,所以他宁愿在茶馆前耍个算不得高明的把戏逗个乐子,也不屑以技逞强。
何为拳?拳即禅。年少轻狂对暴力的那些懵懂崇拜,无不是渴望以此征服他人。其实,人生永远是一条暴力无法征服的漫长道路,拳头再硬,只硬得了一时,他山更有他山高。功夫无所谓高低,德行才是最高的功夫。想来想去,何大草之所以将高人问海取名为“问海”,大抵是因为“海纳百川”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