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上肢手术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2021-07-26 02:02孙金丽
婚育与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针对性护理

孙金丽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上肢手术;神经阻滞麻醉;术后并发症

上肢手术是手术室最为常见的手术类型,要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还需选择有效的麻醉方式。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定位臂丛神经,麻醉时可在超声下直观的了解神经及周围结构,准确观察穿刺针尖的走向及药物扩散情况,还可避免损伤神经及血管,使神经组织更为精准[1]。但要保证麻醉效果还需规避患者、麻醉器械及用药、麻醉恢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一定必要性。本研究以我院手术室收治的300例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对性护理在上肢手术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手术室收治的300例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ASA分级:Ⅰ级~Ⅱ级;且排除手术及神经阻滞禁忌症、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其中男156例,女144例,年龄17岁~68岁,平均年龄(40.35±4.23)岁,体重40kg~81kg,平均体重(61.35±3.18)kg;ASA分级:Ⅰ级148例,Ⅱ级152级。根据手术顺序进行分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对性护理,(1)术前护理:术前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药及术前准备情况,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向患者讲解手术及麻醉相关知识,引导患者放松身心,保持平和心态。(2)术中配合: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妥善准备麻醉及抢救所需物品及药物,完成各种仪器、探头的连接,协助患者摆放麻醉体位,协助麻醉师完成麻醉。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及时向麻醉医师及主刀医师汇报并协助处理。(3)术后护理:术后护送患者至麻醉恢复室,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待患者意识恢复后指导其进行简单动作,促使患者苏醒。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护送患者回病房并做好交接。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操作完成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麻醉情况

研究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操作完成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對照组(6.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且麻醉师可清楚地观察穿刺针走向,对目标神经实施精准麻醉,使得麻醉效果更完全。但麻醉药物同时会影响患者的中枢神经、循环及呼吸系统,引发并发症,因此实施针对性的麻醉护理尤为重要[2]。针对性护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麻醉药物的应用及仪器设备性能,还需做好术前护理及术中与术后生命体征监测,保证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3]。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操作完成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6.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有助于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及操作完成时间,延长麻醉维持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在上肢手术神经阻滞麻醉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术后并发症针对性护理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
青光眼滤过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探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43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非小细胞肺癌肥胖患者手术后近期预后指标变化观察
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