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露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满意度;症状缓解时间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多发于0岁~3岁婴幼儿中,也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多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因受到外界花粉、冷空气、粉尘等刺激加重病情,临床多采用吸氧、扩张支气管、抗病毒等治疗,虽可暂时缓解症状,而病情容易复发,若未及时治疗,会进展为哮喘,增加治疗难度,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1],因此需要实施较好的护理手段会使治疗效果更好,我院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疗效突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的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均来自我院接收的且筛选出64例来研究,病例收集时间从2019年1月至12月,所有患儿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多伴有气喘、咳嗽、可闻及喘鸣音等症状[2];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患儿家属认知功能功能障碍者等。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5岁~11岁,平均年龄(6.12±1.05)岁,病程4d~6d,平均病程(5.12±0.98)d;对照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岁~11岁,平均年龄(6.15±1.11)岁,病程4d~6d,平均病程(5.15±1.21)d,兩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过同样的分析发现没有差距(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依然和以往实施的常规护理方法一样,给予患儿家属相关疾病宣教,给予患儿临床症状相关及日常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之上又加用临床护理路径,首先建立临床护理干预小组,对患儿进行多方面评估,给患儿制定合适的个体化干预;其次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培训,让护理人员熟悉护理路径的内容及方法,给患儿及家属讲解护理路径的作用及意义;给予患儿家属相应的心理指导及健康干预,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体征及症状缓解时间;(2)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包括护理技能、责任心、态度评分及总满意度评分;(3)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体征及症状缓解时间
观察组的临床体征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
2.2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技能、责任心、态度评分及总满意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
2.3 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评分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评分为(90.25±5.13)分,对照组为72.10±8.15 分,观察组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 <0.05)。
3 讨论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上容易诊断,可通过X 线检测、气道分泌物及临床症状进行诊断,目前多采用支气管扩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其疗效显著,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但治疗效果可能会出现一定意外情况,因此需采用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3]。
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临床体征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技能、责任心、态度评分及总满意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观察组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主要是由于临床护理路径以患儿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根据临床路径完成工作,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4]。
总之,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疗效理想,值得扩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