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红
【关键词】宫颈疾病;活体组织;临床病理特点
宫颈疾病的临床发生率较高,其中常见的是宫颈癌,近年来,随着性观念的开放、初次性交年龄较小和性伴侣数量等因素影响,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发生率不断提升,且存在年轻化趋势。宫颈癌是目前临床上唯一能够早期发现和预防的癌症,及时检出癌前病变,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为进一步探讨宫颈疾病患者活体组织检查的临床病理情况,本文选择医院妇科治疗的150例宫颈疾病患者展开分析,详细内容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是2019年12月15日至2020年12月15日,研究对象是我院妇科收治的150例宫颈疾病患者。年龄21岁~68岁,平均年龄(44.57±3.27)岁;病程2个月~8个月,平均病程(5.09±0.78)月。
全部研究对象均以白带血丝、接触性出血、白带量增加、阴道不规则流血等接受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阴道镜下宫颈疾病筛查、宫颈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实施病理活检。
1.2方法
1.2.1宫颈细胞学检查:以液基细胞学技术实施宫颈细胞学检查,以专用取样刷选择宫颈移行带处取材,主要取宫颈管和外口脱落细胞,将取样刷头放置于Thinprep保存液中,通过系统对于标本实施处理,将其制成直径1.5cm的薄层细胞片。采取95%的乙醇对于标本进行固定处理,实施巴氏染色,通过显微镜对于细胞的形态实施观察,分析是否有异型细胞。采取TBS分类系统对于宫颈学实施检查,描述性诊断报告以ASC、NILM、SCC、SIL、AGC和腺癌腺细胞异常为主,ASC包括ASC-H、ASC-US,SIL包括HSIL、LSIL[2]。
1.2.2阴道镜检查:通过阴道镜对于细胞学检查、无显著异常但是HPV呈现阳性的患者进行检查,裸眼可发现宫颈肿块、宫颈溃疡、宫颈浸润癌等。指导患者排空膀胱后取截石位,将窥阴器置于阴道,充分暴露宫颈后调整焦距,观察宫颈情况。
1.2.3宫颈活体组织检查:以蘸有生理盐水的棉球擦拭宫颈和阴道分泌物,实施初步检查,完成检查后以冰醋酸球湿敷宫颈,裸眼观察图像情况,对于腺口点状、白环血管等多点活检组织。
1.3观察指标
对于150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实施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检查结果与阴道镜活检检查结果
150例经阴道镜活检发现CIN79例,占比52.67%,其中38例CINⅠ,占比是48.10%,29例CINⅡ,占比36.71%,12例CINⅢ,占比15.19%;8例宫颈湿疣,占比为5.33%,病例阳性结果显示,30岁以上患病率最高,有53例,占比为67.09%,结果提示年龄越大,宫颈疾病的患病风险越高。
2.2病理检查与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在150例患者中,有112例患者接受细胞学检查,检查率是74.67%。其中阳性患者有102例,占比为98.07%,阴性患者有10例,占比为8.93%。阴性中有7例CIN,占比为6.86%,3例宫颈癌,占比为2.94%。35例ACS-US,其中8例宫颈CIN,占比为22.86%;3例ASC-H;11例LSIL,其中有4例为宫颈CIN,占比为36.36%;2例HSIL,均是CIN。38例患者未实施细胞学检查,其中有4例为CIN,占比为10.53%。
2.3妇科检查与宫颈疾病间的关系分析
150例患者均进行妇科检查,结果发现38例患者宫颈较为光滑,占比为25.33%,其中9例患者宫颈病理学为阳性,占比为23.68%;79例患者为宫颈糜烂,占比为52.67%,其中21例患者病理学为阳性,占比为14.00%;33例宫颈息肉,占比为22.00%,其中7例患者病理学为阳性,占比为21.21%。
3討论
宫颈癌的发生率位居女性生殖道肿瘤第二位,我国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对于女性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对于宫颈癌的认识逐渐加深,且发现早期对于宫颈癌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疾病,改善预后。病理诊断是一种最为直接的诊断方法,可判断出疾病程度,但是该种检查需要的时间较长,操作较为麻烦,因而临床建议首先实施液基细胞学技术、TBS报告系统等检查,对于难以判断的情况可以实施病理检查[3]。
综上所述,对宫颈疾病患者开展活体组织检查的效果较为显著,根据临床病理情况可对宫颈癌进行筛查与确诊,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疾病中实施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