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颖,赵宗权
(1.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0;2.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平江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0)
医疗技术水平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使得二者之间的关联越加密切,对于患者来说,医疗技术检查非常重要,但就目前医疗改革背景下,许多患者反映在就诊期间检查时间比较短,大多数人在就诊时都将时间耗费在排队等候上,导致人民群众的就诊满意度有明显降低,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医患矛盾。分级诊疗模式的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随着分级诊疗模式的应用也能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者数量[1]。苏州市姑苏区紧紧围绕“健康苏州”这一总体布局,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作为重点,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本文主要分析苏州市姑苏区分级诊疗模式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择苏州市姑苏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这一阶段社区医疗结构均采用分级诊疗模式,抽取护理人员、医疗人员各30例分析护理考核评分与医疗考核成绩,均为女性,年龄21~33岁,平均(26.34±1.45)岁。
1.2 方法。采用分级诊疗模式,具体内容为:①整合资源,提升居民就医便利化程度:建成“1+1+X”的医联体合作模式,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1家综合医院、1家中医医院以及若干个临床专科相结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初步实现“一对多”及畅通有效的双向转诊通道,基层业务能力和转诊速度实现“双提升”;②防治结合,转变卫生服务模式:围绕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疾病高危筛查、规范诊疗等四方面内容,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管理”转型升级。重点建立重大疾病危险因素筛查机制,强化对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逐步落实健康市民“531”行动倍增计划社区防治点工作任务,建成慢阻肺社区防治点、儿童哮喘社区防治点、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治点、成人代谢性“三高”社区防治点、儿童肥胖社区防治点、睡眠障碍社区防治点。逐步形成家庭自我管理、社区早期识别、区域慢病防治指导的综合干预体系。大力推进基层首诊式签约,做实重点人群签约服务;③全专结合,提供特色卫生服务:突出“全科+专科”培育方向,实现三级医院专科同基层全科医学的交叉互补,按照“一中心一特色”的建设思路,针对居民需求,着力打造康复医学、糖尿病、老年病等特色专科服务。试点在原有全科门诊基础上,开设与老年人健康密切联系的“骨质疏松”、“慢阻肺”和“糖尿病”等专科门诊。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社区影像、检验、心电和血压全部实现与三级医院远程会诊,结果互认。积极拓展医联体内涵,在药联体专家的指导下,编撰完成《姑苏区慢病用药手册》。与市立医院北区、市中医院在医联体合作的基础上延伸建设“护联体”合作,积极打造伤口护理、骨伤科护理、中医护理等多专业延伸性护理服务模式,解决居民家门口就诊“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结对带教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基层大数据优势平台,激活基层科研能力;④弘扬传统,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化基层中医药改革,以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为起点,依托市中医院资源,合力推动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开展姑苏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1期、2期),着力打造妇幼保健、小针刀等中医特色诊疗区,提高医护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培育百余名基层中医健康教育员,每年积极开展辖区居民中医个性化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居民科学养生的健康素养。持续推进“中医馆”、“中医阁”建设,保证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稳定、持续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初步形成了以中医保健为核心,“基层辨识、专科指导、专家下沉、双向转诊”为路径的中医药服务品牌。
1.3 研究指标。比较苏州市姑苏区分级诊疗模式实施前后医疗考核成绩(医疗质量、检验、康复、放射)以及护理考核评分(护理行为规范、护理各项制度、护理文书书写、门诊工作)。
1.4 数据处理。本次研究需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应用前后的医疗考核成绩。应用前医疗人员的医疗考核成绩低于应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应用前后的医疗考核成绩对比(±s)
表1 应用前后的医疗考核成绩对比(±s)
组别 例数 医疗质量 检验 康复 放射应用后 30 36.88±1.52 10.52±1.45 15.45±1.46 5.42±1.26应用前 30 32.62±1.49 9.33±1.25 13.59±1.55 4.25±1.12 t - 10.9622 3.4046 4.7844 3.8013 P - 0.0001 0.0012 0.0001 0.0003
2.2 比较应用前后的护理考核评分。应用前护理人员的护理考核评分低于应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2 比较应用前后护理考核评分(±s)
表2 比较应用前后护理考核评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行为规范护理各项制度护理文书书写 门诊工作应用后 30 2.18±0.22 5.22±0.16 2.35±0.36 2.54±0.33应用前 30 2.01±0.15 4.15±0.35 1.48±0.26 1.05±0.16 t - 3.4969 15.2288 10.7307 22.2529 P - 0.0009 0.0001 0.0001 0.0001
随着医疗改革逐渐进入攻坚期,我国各地都逐渐开展分级诊疗模式,目的在于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分级诊疗模式的应用能引导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便于患者选择更好地就诊地点,苏州市姑苏区也逐渐扩大分级诊疗模式应用范围,将其应用于基层社区医疗机构中可获得较高的应用效果[2]。分级诊疗模式的应用能让患者更快接受诊治,也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经济压力,针对治疗难度较高患者可以通过绿色转诊通道让患者转诊,最大限度优化患者的就诊时间,如患者病情比较稳定,则可转回一级医疗机构,为患者节省更多医疗费用,也能为患者后续康复、治疗提供更多便利条件[3]。
从本次研究结果上看:苏州市姑苏区应用分级诊疗模式后,医疗人员的医疗考核评分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的护理考核评分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合作是目前医疗改革重点内容,但目前苏州市姑苏区的医联体合作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首先是专病专科对接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机构应该要充分利用上级医院优势资源与技术支撑,结合本身工作需求积极沟通,从而探索更适合姑苏区的专科医联体合作模式[4];其次是特色专科需要医联体医院支持开展,需要积极借助医院特色专科资源与团队,打造特色专科,构建紧密型医联体,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是后续服务有待加强,在分级诊疗模式应用后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但大部分患者并未从上级医院转诊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此转诊后的后续腹无未能落实。
针对医联体合作面对的挑战,苏州市姑苏区可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之间协调、加强宣传培训、加强督查评估、延伸合作范围、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等,如可围绕药学、护理等专业延伸医联体合作范围,大力开展药物咨询、合理用药检测、处方点评、社区延续性护理等服务[5]。
综上所述,在苏州市姑苏区应用分级诊疗模式的临床有效性较为显著,可提升基层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改进服务质量,最大化利用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