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勇,杜红红
(山东省青岛市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山东 青岛 266000)
悬吊运动训练以及悬吊康复是以持久改善弱链肌肉神经状态从而恢复肌肉关节的正常力学对位为目的,集评估主动治疗和康复训练为一体的概念集合。主要是利用绳索把人体某些部位悬吊起来,或用平衡软垫、软球等,使人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特定的肌群训练来促进人体躯干核心稳定平衡,使肌肉群协调运动而产生训练效果的方法[1]。悬吊康复训练系统就是利用这种悬吊运动训练而设计的。肌源性下腰痛(muscle low back pain,mLBP)通常就是指第4腰椎到骶骨之间下背部的疼痛,但要排除椎间盘突出、脊神经根被压迫、关节疾病、脊椎骨折这类引发的腰痛,呈现非特异性,仅局限在下背部,不由特定动作引起,且未延伸至臀部,这类腰痛可能是由于韧带、软骨、肌肉的不正常力学对位,导致损伤,体格检查可发现疼痛部位存在肌张力增高或明显局限性压痛点[2]。在这类腰痛患者康复中运用悬吊训练系统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减轻了疼痛,为患者早日脱离疾病带来的痛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至9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经诊断为肌源性下腰痛患者40例。患者入选条件:①经诊断为肌源性下腰痛的患者;②年龄<70岁;③语言沟通无障碍;④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能正常交流;⑤有良好的康复意愿,能积极配合训练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见表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在腰痛部位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沿患者腰部两侧膀胱经用较重刺激的滚法上下往返治疗5~6遍,然后用较重刺激按、揉大肠俞、八髎、秩边等穴,逐渐移至疼痛最明显处,然后用掌根在压痛点处作按、揉治疗,手法由轻到重,重复3~4遍,再直擦腰背部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均以透热为度,最后拍击腰背部两侧骶棘肌;针灸治疗:通过匹配距离来选择局部的阿是穴,悬钟穴,腰部为肾腑,远端足太阳经的肾俞穴、大肠俞穴和委中穴,人中穴、宣中、后溪也可在远端取用;中药湿热敷:选用独活、透骨草、防风、白芷、马钱子、木瓜、桑寄生、五加皮、栀子、没药、川芎、牛膝等,将上药烘干,研磨制成粉剂,使用时用适量米醋、高粱酒拌湿拌匀,调制糊状,加热35℃~40℃后均匀抹于痛处,每次贴敷时间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治疗4周;蜡疗:将熔化后塑形好的石蜡贴于腰痛处,每次20 min,每周6次,治疗4周[3]。
1.2.2 观察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康复系统的训练,要求具体如下:①俯卧位腰椎中立位放置。作用于腰部的深部稳定系统,偏重于前部深层稳定系统,主要训练到腹横肌。我们训练目标使患者能够保持这个姿势的时间直到最大120 s,期间并未发生疼痛。训练一段时间后后进入下一个进阶式训练:俯卧位搭桥,作用于腰、骨盆和髋关节区域,偏重前侧运动链的核心部分[4];②仰卧位腰椎中立位放置。作用腰部的深部稳定系统,偏重于后部深层稳定系统,主要训练到多裂肌、髂肋肌腰部纤维、最长肌腰部纤维。我们训练目标使患者能够保持这个姿势的时间直到最大120 s,期间并未发生疼痛。训练一段时间后进入下一个进阶式训练:仰卧位骨盆上抬,作用于腰、骨盆和髋关节区域,偏重后侧运动链的核心部分;③侧卧位腰椎中立位放置。作用于腰部的深部稳定系统,偏重于侧面深层稳定系统,主要训练到腰方肌中部纤维、髂肋肌腰部纤维和最长肌腰部纤维。我们训练目标使患者能够保持这个姿势的时间直到最大120 s,期间并未发生疼痛。训练一段时间后进入下一个进阶式训练:侧卧位的髋关节外展和内收,作用于腰、骨盆和髋关节区域,主要训练到臀中肌为代表的髋外展肌群和髋内收肌群,偏重于侧面的运动链[5]。
1.3 评判标准。在所有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通过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恢复评价,比较通过悬吊康复训练系统训练达到的治疗效果,通过JOA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量表来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0,对照组有效19例,显效1例,无效0。4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腰痛都有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下腰痛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腰部功能恢复正常即显效的例数远远多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的疗效要好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下腰痛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结果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观察组JOA评分比对照组增高更明显,两组患者下腰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下腰痛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结果的比较(±s)
表2 两组下腰痛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结果的比较(±s)
组别 人数 时间 JOA评分(分)观察组 20 实施前 19.71±7.26*实施后 66.3±8.958对照组 20 实施前 21.63±6.77*实施后 39.5±7.37▲
治疗实施前,20例观察组和20例对照组的分数明显都低于治疗后的分数(P<0.05),说明治疗后都有效果。治疗实施后观察组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分数(P<0.05),说明观察组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
mLBP指病因不明的,经腰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无病理性改变,排除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炎症性关节炎、骨折或其他器官的牵涉痛所造成的特异性下腰痛,主要是由于腰椎关节旁肌肉力学不对位导致肌肉失衡,由椎间盘、椎体、小关节、韧带和肌肉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下腰部周围的一种非特异性疼痛,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部、腰骶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者可诱发心理障碍。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这种肌源性下腰痛的患者找不到病因,影像学无明显异常,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社交娱乐,给其带来痛苦。目前治疗非特异下腰痛通常采取保守治疗,即卧床休息,运动疗法:主动运动、系统训练、其他运动,物理疗法和微创疗法缓解疼痛。
中医学将mLBP归属于“痹证”“腰痛”“经筋病”等范畴,认为腰痛与经筋损伤相关,与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经筋及督脉关系最为紧密。其基本病机为筋脉瘀滞,气血不畅,或精血亏虚,失于濡养[6]。牵引治疗能够有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小关节紊乱,能缓解小关节的压力和刺激。推拿手法具有减轻炎症、分离粘连、改善循环和纠正小关节紊乱等作用针刺人中,近则醒脑开窍,远则舒筋利脊,大则温通诸阳。后溪穴属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脉气相通,为八脉交汇穴之一,通督脉,刺之可有效疏通督脉和膀胱经经气。悬钟穴属足少阳胆经,为髓会穴,有强筋壮骨、柔筋止痛、通经活络之功。三穴合用,可疏通经脉,壮髓卫阳,通达气血,阳气盛则经络通,通则不痛。针灸治疗能够内外透达,补益气血、活血止痛、疏通经络等作用。现代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可能通过抗炎镇痛、改善中枢敏化及局部多裂肌和骨源性损害等实现镇痛效应。
本次研究通过悬吊训练康复系统进行评估和训练,3个悬吊动作及进阶后的训练动作突出了运动感觉综合训练,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可加强中央躯干、骨盆和髋部深层肌肉力量,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通过闭链运动把患者躯体的前侧、后侧以及侧面的运动链,即整个身体的运动链作为整体进行训练,让患者下腰背部各大肌群协调收缩能力加强,纠正力线不对位,使腰背部的深层肌肉和韧带组织处于正常的生理运动力线位置上,以缓解疼痛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7]。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加强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统合功能来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综上所述,这三个悬吊动作在肌源性下腰痛的治疗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在以后遇到这类肌源性下腰痛的患者治疗中,要积极推广悬吊康复训练在他们中的应用。由于本文只是选择亚急性期的患者以及治疗了4周,希望以后通过更多的不同时期的患者和治疗时长的完善来更加明确悬吊训练系统在这类肌源性下腰痛患者中的积极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