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药煮沸熏蒸对呼吸科病室空气消毒的效果分析

2021-07-26 10:43笪妮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0期
关键词:呼吸科熏蒸紫外线

笪妮丽

(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江苏 句容 212400)

0 引言

空气中潜在生存大量细菌、微生物,特别对于医院呼吸科病室,因其患者数量较多,疾病种类复杂,空气中病原菌数量及种类更为复杂,一旦未做好空气消毒净化工作,可能引起院内感染,对患者健康造成二次伤害[1]。目前临床多采用紫外线消毒法,尽管能够有效杀灭空气中细菌及微生物,但长时间紫外线照射会引起眼睛、皮肤等人体多处不良反应,安全性不佳。另外,紫外线照射所形成的臭氧味道容易造成患者呛咳等反应,加重呼吸科病室患者病情。中药煮沸熏蒸方法自古有之,通过中药煮沸后挥发蒸汽及药物中的成分达到杀灭细菌的效果[2]。本文针对60例病患为例,简析中药煮沸熏蒸空气消毒的方法及优势,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呼吸科病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房号差异分作两组,对照组共计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38~75岁,平均(56.9±1.4)岁。观察组共计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范围37~76岁,平均(57.0±1.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紫外线消毒法进行空气消毒,消毒前半小时开窗通风,对病房内地面、桌面进行清洁,消毒期间关闭门窗,利用紫外线消毒车实施消毒操作,车上下分别安置30 W紫外线灯管,距离地面、天花板分别1.0~1.5 m,紫外线灯管照射距离为20 m,消毒时间持续30 min。消毒过程中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离开病房,如患者难以移动,应做好防护,利用毛巾、被单等遮盖头面部,身体、四肢以被单照射,注意保护眼睛及皮肤。观察组患者以中药煮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实际操作时可选择复方或单一药物煎制的方法,其中复方包含板蓝根、石菖蒲、贯众各10 g,金银花15 g;单一药物选择苍术,共需30 g。在实施中药煮沸熏蒸前需先煎制药液,将相应的中药材置入容器内,共加入清水1000 mL,需完全没过药材为宜,静置浸泡10~20 min。完毕后直接使用浸泡用清水煎制,先由武火煮至沸腾,再转文火慢煎30 min左右,最终经药渣过滤后获得药液共150 mL即可。将煎制药液加入预先清洗消毒后的空气加湿器内,连接电源后通过雾化药液的方式熏蒸病房内空气。或直接将150 mL药液加入容器内小火持续蒸煮,借助汽化蒸发作用散布至病房内。每天需对呼吸内科病房进行1~2次空气消毒,每次药液熏蒸时间根据雾化、汽化蒸发时间而定。

1.3 观察指标。分别与消毒前、消毒后即刻、消毒后60 min、120 min、180 min进行空气采样,通过沉降法收集空气中细菌,放于恒温箱内培养24 h,观察计算细菌菌落数量。征求患者配合对此次消毒方法接受程度进行评估,设定接受、一般、不接受三个选项,总接受程度=接受+一般。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别通过卡方、t值检验,P<0.05反映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消毒前后病房细菌菌落数量对比。两组患者病房未消毒时及刚完成空气消毒时监测细菌菌落数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消毒后60 min、120 min、180 min观察组患者所在病房中空气细菌菌落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消毒前后病房细菌菌落数量对比(cfu/m³)

2.2 患者接受程度对比。观察组30例患者中,16例患者选择接受选项,13例患者选择一般接受选项,仅1例患者选择不接受选项,总接受度96.67%。对照组30例患者中,9例患者选择接受选项,10例患者选择一般接受选项,11例患者选择不接受选项,总接受度63.33%。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8.438,P<0.05)。

3 讨论

呼吸科室接诊的患者体内大多携带可对上呼吸道、肺部等造成感染的细菌、病毒等,在咳嗽、喷嚏、说话等过程中就会随着口鼻喷出的气体进入到病房内的空气当中,并且根据其自身特性形成气凝胶或直接悬浮于空气内。根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呼吸科病室空气当中大多含有绿脓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其中大部分细菌来自于呼吸系统,而少部分则源于消化系统,因部分患者发病期间会产生呕吐症状,即将胃内容物和相关细菌带出消化道,在呕吐过程中形成飞沫效应,进入到病室空气内[3]。病室空气和呼吸道、消化道内环境有明显差别,其中病室内空气干燥程度更高,飞沫经干燥后会形成菌尘,其单一颗粒直径均在5μm以下,可长期悬浮于呼吸科病室的空气当中,且随着人员流动会在各病室间传递。部分情况下菌尘还可附着于医护人员、患者、患者家属等的衣物表面,通过手部触摸后附着在人体表面,继而对他人造成传染。另外,呼吸科患者的分泌物、痰液、呕吐物等在干燥后也会形成菌尘,随空气流动效应逐渐漂浮至病室上层,造成身体虚弱的患者发生二次感染。呼吸科内接收的患者多数年龄偏大,其鼻腔内纤毛功能相对退化,鼻黏膜的免疫、防御等功能也大幅衰退,对外界不良刺激、病菌感染等的抵御能力也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在呼吸科病室内必须定期开展空气消毒干预,以最大程度降低可吸入性病菌的数量[4]。

传统空气消毒措施主要以紫外灯照射为主,紫外线可以有效杀灭绝大部分已知的病毒和细菌,且操作简便,仅有1名护理人员即可完成。但紫外线对人体皮肤、黏膜、视网膜等的伤害极大,如长期照射可能引发视网膜脱落、皮肤癌等,且室内长时间照射紫外线会促使氧气转变为臭氧,不仅气味难闻,而且长期呼吸臭氧也会引发患者缺氧性损伤,并刺激呼吸道产生呛咳、呕吐等反应,加重患者临床症状。因此,在针对呼吸科病室内含有无法移动的患者时,不建议采用紫外灯照射的方式行空气消毒。

中药熏蒸是我国古代中医中用于防疫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使用单一药材,也可使用复方进行,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是艾叶、苍术熏蒸法。这种熏蒸操作简便,只需选择单味药材即可,其中晋代著名中医学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断瘟疫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5]。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也提及苍术可除恶气,并指出“古今”病疫横行或岁旦交接之时,人们往往会熏苍术以辟时疫。而现代医学研究则指出苍术中含有的挥发油成分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真菌等的生长。将药材煎制成药液,再借由空气加湿器将其雾化,从而散布在呼吸科病室内,增加药物和病菌的接触面积和概率,从而起到消毒作用。加之中药熏蒸对人体完全无害,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呼吸科熏蒸紫外线
关于粮食熏蒸安全距离问题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在呼吸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熏艾草
风雨中逆行的抗“疫”巾帼战士——记呼吸科副主任张磊
呼吸科肺栓塞患者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跟踪导练(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