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志萍
(山西省肿瘤医院 麻醉科,山西 太原 030013)
宫颈癌疾病属于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病情的出现将会对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宫颈癌发病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近年来宫颈脱落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变得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1]。本文研究宫颈癌手术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宫颈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80例,根据手术期间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手术期间接受全身麻醉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手术期间接受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女性;已婚患者34例,未婚患者6例;已产患者31例,未产患者9例;年龄27~75岁,平均(41.8±5.6)岁;宫颈癌史1~18个月,平均(6.2±0.5)个月;研究组均为女性;已婚患者32例,未婚患者8例;已产患者29例,未产患者11例;年龄29~72岁,平均(41.3±5.1)岁;宫颈癌史1~16个月,平均(6.4±0.7)个月。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对照组:手术期间接受全身麻醉;研究组:手术期间接受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需接受常规监测,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保持通畅。两组患者均在手术操作开始前30 min,对照组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予舒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剂量控制标本分别为0.2μg/kg、2 mg/kg、0.4 mg/kg。研究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选择右卧位,使用阻滞配套针对L2-3或L3-4间隙实施穿刺操作,在确定针进入到硬膜外腔之后,以缓慢的速度注入浓度为0.45%的罗哌卡因,剂量控制在3~5 mL,待确认患者未出现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表现后,继续推注0.45%的罗哌卡因尽量控制在8~10 mL,同时给予丙泊酚、罗库溴铵,剂量为2 mg/kg、0.4 mg/kg。两组选择适当时机插入加强型气管导管实施机械通气治疗。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维持麻醉效果,并通过靶控输注方式注入丙泊酚。心率水平超过100次/min以上的时候,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予25 mg的艾司洛尔;心率水平没有达到50次/min的时候,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予0.5 mg的阿托品;收缩压水平不足90 mmHg的时候,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予5 mg的麻黄碱。在手术操作结束的时候,停止注射丙泊酚,通过静脉注射途径给予新斯的明和阿托品,剂量分别为1 mg和0.5 mg,防止出现肌松药的残余效应,待呼吸恢复正常之后,将气管导管去掉。
1.3 观察指标。①麻醉前后心率、血压、认知功能、循环功能相关指标;②麻醉前后谵妄量表和疼痛程度评分;③麻醉总有效率;④麻醉不良反应;⑤完全阻滞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完全苏醒时间。
1.4 评价标准。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血清神经生长因子[2]。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价,分数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差[3]。谵妄:采用谵妄量表评价,分数越高则说明谵妄程度越严重[4]。疼痛:采用VAS法进行评价,分数高则说明疼痛严重[5]。麻醉效果:显效:正常牵拉肌肉,没有应激反应,操作顺利进行,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无大幅度波动;有效:正常牵拉肌肉,偶有会出现轻微的应激反应,操作进行基本顺利,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无大幅度波动;无效:正常牵拉肌肉,经常或持续性的有应激反应出现,操作不顺利,或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出现大幅度波动[6]。
1.5 数据处理方法。以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和计量资料进行χ2和t检验,以[n(%)]和(±s)表示。
2.1 麻醉前后心率和血压水平。两组麻醉后血压和心率均低于麻醉前,组内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麻醉前后上述指标水平的变化幅度更小,见表1。
表1 麻醉前后心率和血压水平的变化程度(±s)
表1 麻醉前后心率和血压水平的变化程度(±s)
注:t1、P1为对照组麻醉前后组内比较,t2、P2为研究组麻醉前后组内比较,t、P 为两组麻醉后组间比较。
?
2.2 麻醉前后认知功能相关指标、循环功能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评分水平。两组麻醉后认知功能、循环功能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评分均较麻醉前低,组内数据比较(P<0.05)。麻醉前组间数据比较(P>0.05),麻醉后组间术比较(P<0.05)。认知功能和循环功能指标研究组麻醉前后变化幅度更小,疼痛程度评分研究组麻醉前后改善幅度更大,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麻醉前后认知功能相关指标、循环功能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评分水平(±s)
表2 麻醉前后认知功能相关指标、循环功能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评分水平(±s)
注:t1、P1 为对照组麻醉前后组内比较,t2、P2 为研究组麻醉前后组内比较,t、P 为两组麻醉后组间比较。
?
2.3 麻醉总有效率。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见表3。
表3 麻醉总有效率[n(%)]
2.4 麻醉不良反应。两组分别有1例和7例,研究组较少,发生率2.5%和17.5%,组间数据比较(P<0.05)。
2.5 术后住院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完全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s)
表4 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完全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s)
?
根据相关领域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35%的女性在有接触性出血然后发现宫颈癌,但此时病情通常已经发展到了中后期阶段,有的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已经错过最佳时机,甚至完全失去治疗机会,使其本人及家庭承受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7]。在我国,宫颈癌的临床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发展态势,已经对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宫颈疾病目前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并定期体检,从而保证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对宫颈癌进行更好控制[8]。
本次研究说明,宫颈癌手术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减小对心率、血压、认知功能、循环功能的影响,有效控制疼痛和谵妄情况的发生,缩短完全阻滞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减少麻醉不良反应,使麻醉效果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