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晓宇
(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结核性胸膜炎属于肺外结核病,因结核分枝杆菌、该菌自容产物、代谢产物进入胸膜腹腔内引发的一类炎症性疾病[1]。该疾病患者胸膜纤维蛋白含量会明显增多,其胸膜纤维显现条索样增伤,久之易引发严重胸膜包裹,发展可为包裹性胸腔积液,严重时可损伤肺功能、肺膨胀等现象[2-3]。目前,临床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其中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疗效显著。基于此,本次以结核性胸膜炎并发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为例,探究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该疾病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88例患者纳入初始时间2018年7月,截止纳入时间为2020年10月。医院统一对患者背景、疾病信息等收录电子档案。不同治疗方法分两组(每组44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为试验组,两组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资料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存在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③神志清晰,沟通顺畅;④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同时参与另一研究;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③肾功能布裙、HIV感染者;④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保肝、HRZE抗结核治疗、对症治疗。
对照组给予胸腔镜下尿激酶注射治疗,患者胸腔内积液应用B超确认定位,并在积液最深处行穿刺,将引流管置入,便于胸腔内积液保持持续引流状态。期间,若出现引流不通畅,可注射20 mL生理盐水与尿激酶,剂量在10~20万U区间,1次/d。利用体位的不同,令药物在胸腔外包膜、纤维蛋白充分停留,并在注射5 h后,将引流管放开,清除胸腔内积液。
试验组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即术前,患者行抗结核治疗时间>30 d,以便可对抗结核药物耐受,术后继续接受治疗。协助患者完成逐个检查,常规全身麻醉后,切口选在患者第6~8肋间,过程中,顺患者皮肤、皮下组织行逐层切开,直到胸腔为主。应用专业注射器抽搐胸腔内浓度,并注意对胸腔内存在坏死组织、絮状物等彻底清理干净,同时切开脏层胸膜的纤维板,之后剥离干净。期间。若纤维板、脏层胸膜出现粘连情况,无法行正常剥离,便全面切除两者粘连部分,切除后及时止血,缝扎,之后留置引流管。术后3~7 d将引流管拔除,行3个月强化抗结核治疗。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①显著: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胸腔内无积液、胸膜无粘连增厚;②有效:以上症状有效改善;③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有效率=(①+②)/n×100%;
(2)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观察两组预后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分组数据输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χ2分析,预后恢复情况等计数资料以t分析,α=0.05为分界值,低于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有效率。试验组显著2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93.18%(41/44);对照组显著15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有效75.00%(33/44),试验组治疗有效率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χ2=5.436,P=0.019)
2.2 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并发症发生4例(胸膜反应2例、血胸1例、气胸1例、肺不张0例),发生率9.08%(4/4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4例(胸膜反应4例、血胸3例、气胸3例、肺不张2例),发生率27.24%(12/44),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χ2=4.889,P=0.027)。
2.3 预后恢复情况。试验组预后恢复情况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P<0.05),详细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恢复情况(±s)
表2 两组预后恢复情况(±s)
?
结膜腔因结核性感染形成结核性胸腔积液,其中感染来源多数出自肺内结核病灶。胸腔积液早期表现浆液性渗出,病程迁延,发展为局限性包裹性。随病程逐渐进展,患者可伴随脊柱侧弯、胸廓塌陷等并发症,且不可逆[4-5]。早期治疗多以抗结核、胸腔穿刺抽液等治疗,但部分患者受他类因素影响,会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且胸膜内纤维板形成,药物进入包裹腔内难度增加,故而淡出抗结核治疗难度增加,久之还会损害肺功能,需手术治疗[6]。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属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并发包裹性胸腔积液首选方式,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中,对于该疾病患者,术中会将所有包裹腔彻底打开,对纤维分隔、坏死组织彻底清除[7]。且术中会最大限度将脏层胸膜纤维板完全剥离,促使肺复张,同时消灭死腔,达到改善术后肺功能目的。该术常见并发症为出现,为提高安全性,医师需找准纤维板与正常肺组织间的间隙,其次对剥离纤维板时需掌握的方向判断准确,最后引用操作器械,互相配合,以防撕裂肺组织,导致出血以及术后肺部持续漏气[8-9]。故而应用过程中总结了该术的3大优势:①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受众患者就多;②手术时间短,可最大限度将肺功能恢复;③分离胸内粘连,可将积液、积脓吸净,同时还可将坏死组织、脓苔等彻底清除,剥除胸膜纤维板,加快肺复张。本次结果中,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该术治疗该疾病疗效显著,可改善肺功能,提高预后。
综上所述,该术对于结核性胸膜炎并发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具有实施价值,可提高临床效果,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提升安全性,同时促进肺功能恢复,提升预后。